首頁 > 奢華 > 名家名錶 > 腕錶上覆雜的跳秒裝置 不容出錯的準確性

腕錶上覆雜的跳秒裝置 不容出錯的準確性

來源:歐巴風    閱讀: 7.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秒”字由“禾”和“少”組成,原意是指稻穗上的細芒。含有極其微小的意思;現指計量單位名稱。同樣秒,即秒針一秒一跳。現在來看,跳秒幾乎已經成爲了石英錶的“專利”,機械式跳秒手錶比較罕見,就算是放眼鐘錶發展歷史,也如同曇花一現,數量甚少。即便如此,一些品牌依舊在這種奇特的功能上推陳出新,像F.P.J 就在前不久推出了一款全新的跳秒手錶。

腕錶上覆雜的跳秒裝置 不容出錯的準確性

  萬國別出心裁地將跳秒搬到了陀飛輪上

無獨有偶,萬國更別出心裁地將跳秒搬到了陀飛輪上。不同品牌的兩款手錶外觀迥異,但在內部結構上卻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種新式的結構與傳統跳秒有何不同,又有何優勢,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秒針步步跳

在生活中,我時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一些平日接觸手錶比較少的朋友在購表時總會問我,如何區分機械錶與石英錶。一般聽到這個問題,我總會回答說,告訴你一個簡單的方法,你就看秒針吧,一秒跳一下的就是石英錶,連續掃過錶盤的就是機械錶。雖然我心中知道這個回答並不準確,但在今天,機械式跳秒手錶在市場上已經難覓蹤跡,因此在99% 的情況下這一方法還是能直觀地分辨石英錶和機械錶。

實際上,在上世紀中葉,不少品牌都推出過機械式跳秒手錶。像勞力士、歐米茄、沛納海都曾涉足這一領域,但不論哪個品牌的機械跳秒手錶產量都不大,淺嘗輒止,也都沒有堅持下來。這其中原因有二,其一是隨着石英錶的普及,一秒一跳的秒針成了石英錶的特點之一,機械錶再做成跳秒沒有太大意義,連續掃過錶盤的秒針反而成爲了機械錶的標籤(機械錶的秒針通常在1 秒鐘內跳動5 到10 下,因爲速度很快,所以看上去如同連續掃過錶盤);其二就是技術原因。機械式跳秒手錶的結構複雜,製作難度大,爲了達到跳秒的效果投入巨大,得不償失。傳統機械跳秒手錶在機芯結構上與一般手錶並沒有太大區別,主要是在主要輪系外增加了一套跳秒使用的小輪系。這套跳秒輪系的外觀不但醒目而且非常有特點,叫人一看便知。在跳秒手錶的機芯中央,我們能看到一個巨大的擒縱輪和擒縱叉,它們就是跳秒的核心部件,這個大大的擒縱輪和擒縱叉可以計算髮條和擺輪的擺動速度,並在一秒鐘內儲存並釋放能量,帶動手錶的秒針一秒跳動一下。我找來了兩款跳秒手錶的機芯圖片,一款是瑞寶的Sauterelle 跳秒手錶,一款是DeBethune 的DB16 跳秒手錶,兩者的跳秒結構大同小異,從圖片上,我們能清晰地看到位於機芯中央的巨大擒縱輪與擒縱叉,這就是機械式跳秒手錶的代表性部件。

說完傳統機械跳秒手錶的結構後,我們就要看一看它的缺點了。機械跳秒的最大難點在於調校上,通俗地說,就是怎麼計算好秒針一秒一跳,能量的儲存和釋放如何恰恰在一秒鐘完成。一旦調校不當,秒針就會亂跳一氣。另外,這種跳秒結構並不太可靠,非常容易出現問題。當年歐米茄就生產過一批跳秒手錶輸出到南美市場,結果大部分手錶都出現了問題,不得不回收分解。就像我每每向製表師提及跳秒手錶時,他們總是無奈又遺憾地說道“這種東西圖個新鮮,不好做、可靠性差、沒有必要。”

腕錶上覆雜的跳秒裝置 不容出錯的準確性 第2張

  亦恆力亦跳秒

  F.P.J 跳秒腕錶

通過上文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傳統的機械式跳秒是一種“不太靠譜”的功能。一旦技術不到位,不但達不到實際效果,還會影響手錶的可靠性,反而引禍上身。可見機械跳秒手錶逐漸退出市場,銷聲匿跡也不是沒有道理,而F.P.J 和萬國在近期卻逆其道而行之,紛紛推出全新的跳秒手錶,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實際上,F.P.J 和萬國的跳秒手錶和傳統跳秒裝置完全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東西。跳秒只是一種表象,而深藏其中的則是一種對手錶走時大有裨益的恆定動力裝置(簡稱恆力裝置)。

早期的鐘表,包括手錶,在發條設計上比較簡單,也不太完善。發條像蝸牛一樣盤曲在發條盒中。這種蝸牛形的發條在輸出時力矩不穩定,對手錶走時有非常不利的影響,恆力裝置就是在這一時期產生的。恆力裝置將發條輸出的能量分割成一小段一小段,積攢一下釋放一下,這樣就穩定了動力。後來人們改進了發條形狀,由蝸牛形變成了S 形,很大程度解決了力矩不穩定的問題,因此在一般手錶上就見不到恆力裝置的身影了。但改進歸改進,S 形發條雖比以前的發條有了很大進步,但力矩不穩的情況還是或多或少存在的,就像我們永遠也不可能消除誤差一樣。因此,F.P.J 和萬國又不約而同地在手錶上使用了恆力裝置,而恆力裝置這種積攢一下釋放一下的特點,也爲安裝一秒一跳的秒針提供了條件。與傳統的跳秒裝置相反,製表師們對這種恆力裝置給予了高度評價,歸結起來就是“非常出色,沒有缺點。”

腕錶上覆雜的跳秒裝置 不容出錯的準確性 第3張

  一秒一跳的陀飛輪

  手錶中的恆定動力與跳秒裝置

陀飛輪大家見得多了,跳秒的手錶想必也是心中有數,那請問大家見過一秒一跳的陀飛輪嗎?一般的陀飛輪,不論是哪一種,都是平穩順滑地旋轉,而萬國卻在近期推出了可以跳秒的陀飛輪,這種陀飛輪的籠架一秒跳動一下,致使陀飛輪上的小秒針也一秒一跳,和跳秒手錶如出一轍。在本次日內瓦表展上,我們就見到了這種萬國的跳秒陀飛輪,獨特的運行方式讓我們十分驚奇。然而,跳秒只是它神奇的一部分,而當陀飛輪跳秒運行大約兩天後,它會自動轉化爲正常模式,變回和一般陀飛輪一樣平穩順滑地旋轉,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萬國的這種陀飛輪學名叫恆定動力陀飛輪,雖然運行方式奇特,但基本原理卻和前面我們介紹的恆定動力裝置別無二致,就是將動力分割成一段一段,以一秒鐘的時間儲存和釋放,以此帶動陀飛輪籠架一秒一跳。陀飛輪這種東西可以看成是將秒輪和擒縱調速機構整合在一起的結合體,而恆定動力陀飛輪自然就是加裝了恆力裝置的陀飛輪,我們可以通過恆力陀飛輪的特寫清楚地看到陀飛輪籠架中的恆力裝置限位器,您看,這個裝置看着眼熟嗎?沒錯,它和F.P.J Chronomètre Optimum 手錶中的恆力裝置幾乎一模一樣。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除了擺輪以外,擒縱輪中也帶有遊絲,這根遊絲就是恆力裝置儲能與釋放能量的彈簧,這根彈簧可以儲存1 秒鐘的能量並給予釋放。從某種意義上講,萬國只是將原先用於輪系中的恆力裝置集成在了陀飛輪籠架裏,或者說給傳統的陀飛輪多加了“一層”。恆力裝置將發條傳遞的能量一秒鐘釋放給籠架一次,以此賦予了陀飛輪一秒一跳的跳秒功能。

那麼,這款恆力陀飛輪爲什麼會在前兩天中跳秒前進,而在運行大約兩天後又恢復正常陀飛輪的運行模式呢?這種奇特的運行方式是由於在手錶中安裝了一個力矩比較裝置。這個裝置可以“判斷”力矩的大小,當陀飛輪在前兩天力矩足夠大,或者說動力比較足的時候,會啓動恆力裝置,讓陀飛輪跳秒前進;當兩天後動力下降,力矩減小時,就會避開恆力裝置,讓陀飛輪恢復一般運行狀態。由此我們也可以推斷,要是手錶一直處於動力比較足的狀態,這個恆力陀飛輪就會一直處於跳秒狀態,一秒一秒,穩步前進。

腕錶上覆雜的跳秒裝置 不容出錯的準確性 第4張

  小秒針不跳大秒針跳

  手錶中的恆定動力與跳秒裝置

F.P.J 曾經就推出過帶有恆力裝置的手錶,這款Chronomètre Optimum 手錶相比前作又有獨到之處。Chronomètre Optimum 手錶有兩根秒針,錶盤正面有一根小秒針,錶盤背面有一根大秒針。小秒針像一般手錶那樣連續掃過錶盤,大秒針則跳秒前進一秒一跳。在這款手錶上爲何小秒針不跳大秒針跳呢?這就是恆力裝置在發揮作用。恆力裝置說穿了就是在手錶傳動鏈條裏增加的一組小輪系,以此對動力進行分割。我們找來了一個 Chronomètre Optimum 手錶上的恆力裝置結構圖,有了它我們就能對此裝置一目瞭然。紅色的就是帶動錶盤正面小秒針的秒輪,這個秒輪60 秒轉動一圈,正常運行。在秒輪旁邊帶有黃色夾板的齒輪,是一個傳動輪。這個傳動輪被秒輪帶着走,在它運行時,會牽動藍色的彈簧,當彈簧受到一秒鐘的壓力後,會托起整套恆力裝置,讓最右側的限位器轉動一格,這樣大秒針就在一秒內向前跳動了一下。

通俗地說,跳秒的大秒針實際上是由正常運行的小秒針帶動運行的,只不過因爲有了個恆力裝置的限位器,卡住了大秒針,讓跳秒的大秒針一秒鐘才能釋放一次(或者說跳動一次)。如此一來就出現了小秒針不跳大秒針跳的現象了。這套位於手錶輪系中的恆力裝置把動力分割成一秒一段,平均地將動力逐點傳送給擒縱機構,確保了擺輪的等時性,讓動力更加穩定,相比傳統跳秒功能給手錶走時帶來的負擔,這種帶有恆力裝置的跳秒結構卻爲提高手錶走時精度貢獻不少,難怪製表師們對這一裝置都讚賞有加。如果非要雞蛋裏挑骨頭的話,就是這套系統製作難度比較高,同時對材料也有一定要求,畢竟增加了不少零件,質量上要儘量輕,這款Chronomètre Optimum 手錶的恆力裝置就是由鈦製成的。

另外,跳秒的大秒針也增加了這款手錶的觀賞性,一隻手錶兩種運行方式,把玩起來別有樂趣。在錶盤正面11點的位置還有一個小開口,還能讓我們清晰地看到恆力裝置限位器一秒一秒地轉動,很有意思。

新品資訊
購表指南
奢華詞典
名家名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