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數碼 > 手機 > 小米比iPhone便宜3000 便宜在哪裏?

小米比iPhone便宜3000 便宜在哪裏?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以均價來看,iPhone行貨4999的價格比小米1999多出了3000塊,而購買的人多出無數倍,這讓我不禁非常想要探究到底是什麼帶來了這個差價,或許就像討論過程中很多人說的,就算你都把它討論明白了,也無法改變大家的選擇,但我只想把我的想法表達出來,大家,尤其是iphone用戶拼命反擊的同時,也希望在無人的角落能夠仔細想想我說的對不。

小米比iPhone便宜3000 便宜在哪裏?

說在前面的話:以均價來看,iPhone行貨4999的價格比小米1999多出了3000塊,而購買的人多出無數倍,這讓我不禁非常想要探究到底是什麼帶來了這個差價,或許就像討論過程中很多人說的,就算你都把它討論明白了,也無法改變大家的選擇,但我只想把我的想法表達出來,大家,尤其是 iphone用戶拼命反擊的同時,也希望在無人的角落能夠仔細想想我說的對不。另外,抱歉我不大敢把這個帖子發在iphone用戶的陣營,我怕我接受不了大家的反駁,尤其是缺乏理性的反駁。

小米比iPhone便宜3000 便宜在哪裏? 第2張

正文

話說就在九月初iPhone5發佈的時候,我在微博上看到了一個現象,那就是雖然 iPhone5另很多果粉失望,但大家在吐槽iPhone5的時候還不忘藉機貶低一下小米,這讓我這個小米手機的用戶很是難過,於是我發起了一個討論,那就是iPhone比小米貴出的3000塊到底是怎麼來的,尤其是從消費者的角度,用戶是如何接受這3000塊的差價呢?請注意,“從消費者的角度”這是個很重要的前提,因爲消費者是出錢的人,廠家的所有營銷、品牌這些東西,最終還是要轉換成消費者的利益。

首先,從產品的角度,我始終承認iPhone是要比小米強的,或許功能、性能方面的對比各有千秋,但在工業設計、品質等方面,的確是iPhone要強出不少,這裏的問題是,這些差異值3000塊嗎?不過在有關產品本身的討論方面,倒還是有些有意思的討論,我列舉一下。

1,功能。這裏比的就是iOS和android了,在討論的時候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雖然我一直是android的用戶,但其實我每天都在用把玩 iPhone,因爲家裏有,我自己對這東西也很感興趣,於是我經常會被iPhone用戶求助去越獄、裝軟件。但另一個事實是,好多iPhone用戶壓根就沒用過android,他們對於小米手機的認知就像我國某個城市的人對其他城市人的看法—“除這個城市之外其他地方都是鄉下”,很多人甚至提出一些在我看來啼笑皆非的質疑,例如“小米手機能收郵件嗎?能同步日曆嗎?”之類,讓我很無語,在這裏我想說的是,android在功能方面不遜於iOS,建議先用用再說。我不是任何粉,我只想根據自己實際體驗來評斷,我想說的確是各有千秋。

2,性能。這裏也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iphone用戶特別鄙視小米秀硬件、跑分。他們覺得這個特沒意義。說實話我也覺得沒啥意義,但弱勢配置對實際應用帶來了影響,那就有意義了,我們可以直接對比同時期的機型打開某個程序(如百度地圖)的速度,這總是有意義的吧。我比較的是iPhone4跟小米,小米的速度明顯更快,4S的確快些,但差價就不只3000了。這時iPhone用戶又來說了,我們iPhone效率高啊,cpu低那麼多,速度卻差的沒那麼多,看我們多先進,多環保。這時我想說的是,在待機時間差不多的情況下,當然速度越快越好了,如果你要拼什麼“低碳”、“環保”、“社會責任”的話,那的確是iphone好些,消耗資源少點嘛,不過這個在性能對比方面貌似沒啥太大意義。

3,易用性。iPhone用戶反覆強調,他們在從沒用過智能手機的情況下,iphone的上手速度特別快,這時我就笑了,難道他們忘了嘗試往手機裏拷貝個文件的時候,先要裝個itunes,然後發現只能同步一些指定的文件時的痛苦了嗎?android是更符合人性的,更自由的,所以要說易用性,不考慮這點真的是有失公允。

4,生態圈。這是個有意思的話題,也是一個iphone用戶挑戰我最大的地方。iOS 有良好的生態圈,軟件作者有很好的收入,能夠有動力作出更精緻的應用。這個我是認同的,這點上的確android差很多,當然,免費的應用差別就沒那麼大了,不過這也是一個系統能夠長久存在下去的必須——生態圈。但放到中國這個大環境下來看,你會發現一個非常諷刺的現實——絕大多數iPhone用戶都在越獄,都在裝破解軟件,包括挑戰我生態圈那個用戶,也不得不承認他在越獄,雖然他說只是爲了裝輸入法,這就等於在打自己的臉了,你如此推崇這個生態圈,但自己卻不願意按照這個生態圈的規則去付費、去使用,那麼這個生態圈對於終端用戶到底意義何在呢?最終還不是跟android一樣?

5,品質、做工、工業設計。這個不討論了,結論就是iPhone勝出,屏幕就是好,拍照就是好,做工就是好,我接受。

好了,產品本身就討論這麼多,結論是功能、性能、易用性各有千秋,生態圈iphone更好但在中國意義不大,品質iphone勝。那麼回到那個問題——這些差異值3000塊嗎?相信對於一個理性人、經濟人來說,應該是不值的,那麼這3000塊的差價從哪裏來呢?

這時有人提出了品牌,提出了營銷,這方面的差異我承認存在的,那麼對於消費者來說利益是什麼?沒有利益就一文不值,於是可以得出以下我最想說出的結論了——這3000塊差價來自於“廉價的優越感”和“普適的認同感”。

先說廉價的優越感:iPhone用戶不願意承認優越感這個詞,更不願意承認廉價這個詞,因爲難聽,請容我慢慢道來。iphone用戶相對小米用戶有沒有優越感,一定是有的,否則我也不會發起這個討論,最直白的道理,是iphone用戶本來就比小米用戶多花了3000塊啊,怎能不優越?問題是他們更願意把這種優越歸結到產品本身,但前面的討論你也看見了,產品本身的差異不值3000塊,於是你的優越其實就來自於價格了。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汽車領域,開寶馬的人就是比開qq的人有優越感,但就車本身來說,你能說差十倍嗎?說到廉價,是因爲3000塊雖然看着不少,但如果多花3000塊就能獲得優越感,那其實還是非常廉價的,屌絲們從來沒有跟高富帥距離如此之近,你沒法跟明星、富人、權貴住一樣的房子、開一樣的車、吃一樣的飯、泡一樣的妞,但歷史上第一次,你可以跟這些人用一樣的手機,你說這3000塊值不值?更何況對於很多人來說,話費可以報銷,於是購買合約機就等於不花錢,那就更加廉價了,一分錢不用花。所以我說,這是廉價的優越感。

再說普適的認同感:iPhone儼然成了一個符號,符號的特點就是不關注符號本身,只關注這個符號代表的意義。有個網友在討論時跟我說,“這個問題很容易回答啊,iPhone是大家都說好的,當我要買手機的時候,不知道買啥,又有足夠的錢,那就買iPhone了,大家都說好肯定不會錯嘛”,這就是普適的認同感,買了iPhone,那就進入了一個團體,這個團體互相認同,這個團體一致對外,比別的手機用戶具有優越感,而這些的代價只是3000塊而已,何樂而不爲呢?

寫在最後的話:羅嗦了一大堆,得出了這3000塊的差價來自於“廉價的優越感”和“普適的認同感”,我知道一定會遭到普遍的批判,很多我的朋友也說我發起的這個討論很幼稚,無意中得罪了很多身邊的人,這就像皇帝的新衣,大家都認同的普適價值觀,最好不要去挑戰它。其實我也沒有挑戰的意思,只是想把我看到的想到的說出來,你可以罵我,我也不反駁,還是那句話,只希望某天在某個無人的角落,你能夠想一想我說的話。

攝影
電腦
手機
APP
極客
音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