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佳句美文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经典两极化评价语录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经典两极化评价语录

来源:欧巴风    阅读: 4.9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1.看过,作者极度神话了精神病人,其实,精神病人中喜欢思考有思想的概率不会高于普通人。李白爱喝酒,很多文豪爱喝酒,但并不意味着爱喝酒的人文学修养高于普通人。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经典两极化评价语录

2.书中很多厉害的精神病人(不是全部),是作者创造的文学形象,虚构的。但是作者非要写成报告文学的形式,让人以为不是小说是真实。

3.作为一个曾经的理论物理学的科研民工,我最讨厌的就是把量子物理学神秘化,另外把物理学家疯子化。作者虚构了一个理论物理学教授朋友,该教授还经常和各种精神病人进行友好的交流,对他的刻画多次暴露了作者对现代物理学的无知。

4.另外,里面厉害的精神病人很像民科,我们都称之为“大帝".每年都有大帝到科研机构和大学砸场子,声称自己发现了宇宙真理。

5.如果你对书中一些想法感到非常新鲜和激动,请关注《科幻世界》(入门级), 黑客帝国, 特德·姜,刘慈欣,威廉·吉布森亚瑟,希拉里·普特南,·查理斯·克拉克,阿西莫夫……你会发现真正的大牛们……以及这本书中很多牛逼想法的原创者……

6.举一个对付书中一个“很厉害的”精神病人的例子。该精神病人自称来自未来,并且说出一堆论据来自圆其说。其实让他证明自己来自未来很容易。比如你要是不小心回到了二十年前,你怎么证明自己来自二十一世纪呢?唱一首《泰坦尼克号》的《我心永恒》吧,1994年《狮子王主题曲》,1998年风靡全球的世界杯歌曲《生命之杯》,还有08年奥运会的《我和你》……总之几百首经典曲子供你唱……这样的话,大家是承认你是作曲天才兼作词天才呢,还是承认你来自未来呢?

7.有人认为爱因斯坦同学有精神病人气质……这是媒体对他包装的结果……大家不要只顾看他的发型……他小时候想法确实很古怪的,但是,人家在12岁的时候开始自学高数,并且学的很好,13岁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天才不仅有想象力,还有超人的智力的,而后者是被很多人忽略的……

8.几年前有人在论坛和微博张贴此书的一些片段并极度推崇,“震惊了”、“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可能我们才是精神残缺者,他们才是真正的思想者”之类评语不绝于耳。

9.我最初也是通过网上的转帖了解到这本书的,首先看的是下面两个片段,看完就哑然失笑了。

10.一个是“四维虫子”,说的是精神病人认为存在一条长长的、生存于四维时空的`虫子,因为它跨越了时间,所以能看到我们的过去和未来。为了加强说服力,还拉了个量子物理教授作陪。

11.不过呢,这个精妙的设想跟作者和病人都无关,跟量子物理也没什么关系,它是科幻大师罗伯特·海因莱因在上世纪30年代处女作《生命线》中所详细描述过的。至于书中“三维是长度、温度和数量”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大概只能唬到完全没有科学常识的读者吧。

12.另一个是“女人星球”,某病人怀疑所有女人都要害他,认为女人的染色体比男人多出几千个基因,所以女人是比男人进化程度高得多的另一种生物,迟早会干掉男人,占领地球。

13.这个……不知道哪里吐槽才好,近十年前就有“女人比男人更高等”的说法,不过那是国外一批极端女权分子刻意曲解基因学家(如杜克大学的亨廷顿·韦拉德博士)的研究成果:男人的Y染色体比女人的X染色体小且含基因数量少、而X染色体能在人体上表现出很多性状等等。这些结论被加上感情色彩强烈的用语后就变得不再客观:女性基因是“健壮有力”的、男性基因是“弱小萎缩”的、女性基因“在生命中表现突出”……

14.这种观点当然与科学无关,不过它很合极端女权的胃口,所以不少人仍然信之不疑并努力宣传。比如这本书里那个害怕女人占领星球的疯子……看到这里,我大致已经了解整本书的脉络和手法了。为了不断章取义,又挑了另外几个篇章来读,如量子传输、多重人格、还有一些跟神秘体验与灵魂相关的内容。

15.不出意料,并没有哪个是真正的精神病人臆想出来的独特世界,都能在现实中找到理论或文学作品的映射。

16.作者的简介里有这么一段:“曾一度沉迷于宗教、哲学、量子物理、非线性动力学、心理学、生物学、天体物理等学科”。我想,这家伙应该是读了不少探秘类、科普类、悬疑类的相关书籍,虽没学到什么真正的知识,却学了不少怎么吸引读者眼球的手法。然后把这些四处读来的理论碎片加以拼凑包装,借采访精神病人的名义写下来,并且加上各种神神叨叨的叙事方式。而且作者最狡猾的地方就是为自己找了一大堆退路:

如果内容错漏百出。咳,你跟一个病人计较什么呢?要是全对的话他还会待在这儿吗?

觉得我抄袭别人的理论?这些都是精神病人说的,可能是他们读了那些书才臆想出来的呢?

你要对质一下是否真有这些精神有问题的天才?我得保护被采访人隐私啊。

说实话,阅读范围比他深或比他广的人实在不少,但人家不屑于这么七拼八凑地借壳写书而已。

而且这本书四处热传,“震撼”了不少人,其实也能侧面反映一个让人忧虑的事实:对缺乏科学素养的群众而言,根本区分不出堆砌理论名词和真正的科学有哪些区别,可能前者还会因为善于渲染神秘与悬疑气氛而更受欢迎些。

17.读的过程中我就在想,如果书中案例都属实,那其中一些真的惊到我了,有一些病患的妄想在逻辑上几乎完美自洽,有些实在太像文学作品或科幻小说的创意了,受访对象的一些表达也不像口语,肯定进行过文学加工。所以读了一些章节后我有点怀疑这本书的真实性。然后,果不其然,作者在后记中承认书中有虚构成分。然而他也没有说明到底哪一些案例是虚构,这太忽悠人了。(但忽略真实性的话,有些案例的确惊人。如果某些案例是作者的虚构,那要给作者的想象力点个赞。)

18.写进书里的案例就算有部分真实,那也显然都是精心挑选的最吸引眼球的案例。逻辑如此精密的精神病患据我所知所占比例并不大,书里如此密集地呈现极端案例有误导大众之嫌。

19.几乎没有任何病理分析,除了几个篇外篇,学术价值几乎为零。这就是本半虚构的文学作品啊!

20.说实话,买了之后有点“受骗”的感觉,看这书的介绍时介绍了几个病例,主人公确实有些“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怪才感觉,但仔细阅读后会发现这样的例子只是少数,大多数病例我可以对照我的精神病学课本找出算是哪一种精神障碍,没那么神化。

21.这本书挺有意思的,高中时我坐左边,同桌坐右边,我就把书放中间。

22.此书内容真伪莫辨,写的有些精神病人貌似很有思考能力,但还是暴露了作者对现代科学的无知,同时很反感这种打着真实的牌的伪纪实。

23.我一向不大愿意用文字的方式给书籍或电影以差评,不经意的思考并未成熟并且带着些许冲动的语言,往往会给创作者带来不小的困扰。所以本文只就书的内容而论,不是差评,只是没有跳脱出“刻意”这个圈子。

24,。首先我想作者大抵是想写科幻来着,只不过出版商或者编辑觉得科幻的效果应该没有“精神病人访谈手记”这种题材来得赚眼球。所以本文也做不得精神病人精神世界探究的参考。其实最明显的一个BUG,中国人再多,作者想找出半本书数量的有量子力学基本知识储备的精神病患者,也不见得靠谱吧。

其实我很理解作者的状态:因为旺盛的求知欲,开始了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分支——“宗教、哲学、量子物理、非线性动力学、心理学、生物学、天体物理”等等。可是一个人怎么可能在几年的时间里去领悟到那些专业教授研究了大半辈子的核心概念呢,更遑论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当代科学尚未能给出完美解释的。所以全部是皮毛,一知半解。我不否认作者为汲取这些知识所作出的努力,事实上我很钦佩这种努力,因为我也在这条道路上。作者关于目前物质世界的很多猜疑和假设,我本人也都有过。

可是要知道,这些猜疑,这些假设,从专业的角度看未免太过于幼稚。我相信也是出于这种原因,作者选择了假精神病人之口这种表达方式。

我宁愿相信作者是被编辑或者出版策划带上了这条路——毕竟把自己所想形成文字没有错,我当年狂热的时候还曾经把自己关于平行世界和文明嵌套理论的假设长篇大论地发给一位读基础物理的同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