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励志人物 > 吴冠中是个怎样的人 讲述吴冠中的大师历程

吴冠中是个怎样的人 讲述吴冠中的大师历程

来源:欧巴风    阅读: 5.6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吴冠中是个怎样的人,很多人对于吴冠中的认识是源于他的画作,那么脱离画画这件事,在现实生活中吴冠中是个怎样的人呢?吴冠中为什么能在绘画领域有着极高的地位呢?接下来男人世界小编就为你讲述吴冠中的大师历程。

吴冠中是个怎样的人 讲述吴冠中的大师历程

吴冠中是个什么样的人?

追求创新,追求个性,充满活力,是吴冠中的性格特征。吴冠中在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从来不与平庸为伍,心态上也没有迎合潮流的负累,从而获得了探索艺术的极大自由,使他的艺术最大程度地接近他的心灵和生命。当一次次的潮流汹涌而过又一次次悄然退去后,他的绘画艺术经过无数次这样的涤荡和洗礼,留下的往往是他用心灵谱写的艺术真魂。在中国绘画艺术的缤纷长廊里,他的作品是那样的与众不同。吴冠中先生正是以他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创造性,在中国画坛上独树一帜,深深影响了艺术之路的后来者。

他当年摈弃富贵回国,本想大展宏图为国效率,却不受欢送。又遭批评,政治上不被信赖,数年之内换了几个单位。工资菲薄,生活贫苦,老父饿死,自己重病。“文革”中有六年被剥夺了作画的权力,挥霍了一个画家最可贵的性命。 吴冠中简朴,不是为了惜财,而是为了惜时。他常说,画家是痛苦的职业,不经历痛苦的磨难,出不了好作品。画家生活得太舒服,养得胖胖的,就会慵勤,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虚度时间,留恋红尘而钝于思维。 晚年的吴冠中分开了精美与幸福,转而抒发晚年的惆怅和新生的盼望。他想抒发一些更博大高深的货色,于是他画天体宇宙,写散文画论。 吴冠中牢记鲁迅的教诲,做中华民族的脊梁,建立一个为艺术献身的人格典型。有人说他矫情,可就算是矫情,有几人能终其毕生像他那样矫情呢? 大艺术家吴冠中是性格中人,有凡人的喜怒哀乐。但是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的情感更为丰盛细腻。同时因为心理和生理的个体差异,吴冠中还有奇特的感情和思路。全面察看和研讨吴冠中的情绪世界,有利于咱们加深对他艺术和人生的懂得。

吴冠中是个怎样的人 讲述吴冠中的大师历程 第2张

有了磨难,才有今天的吴冠中

第一,肯定是执著。

执著,不仅仅是勤奋。“文革”期间,吴冠中下乡接受贫下中农教育,后来他在《我负丹青》一书中详细记载了这段经历:“我的肝炎一直没有痊愈,只是不治而已,后来情况严重才让我去白求恩医院治一时期,也不见效,绝望中我索性投入作画中逃避或自杀。我把地头写毛主席语录的小黑板买来制作画板,用老乡的高把粪筐作画架,同学们笑称粪筐画家,仿的人多起来,诞生了粪筐画派。粪筐画派主要画玉米、高粱、棉花、野花、冬瓜、南瓜……我这一批粪筐作品均已流落海外,是藏家们寻找的对象了。”

期间,吴冠中岳母在贵阳病危,他和妻子好不容易请到了假同去贵阳。途经桂林,夫妻俩下车,因为他太想画桂林了,于是一起到了阳朔。他在书中回忆道:“抵阳朔已傍晚,住定后天将黑,我是首次到阳朔,必须先了解全貌,构思,第二天才能作画,这是我一贯的作风。妻只能在旅店等候。我跑步夜巡阳朔,路灯幽暗,道路不平,上下坡多,当我约略观光后回到旅店时,一个黑影在门口已等了很久很久,那是妻,她哭了,其时社会秩序混乱,人地生疏,确是相当冒险。翌晨先到江边作画,无奈天下细雨,雨不停,妻打伞遮住画面,我们自己淋雨。当我要迁到山上画时,雨倒停了,却刮起大风,画架支不住,我哭了,妻用双手扶住画板代替画架,我听到了她没有出口的语言:还画什么画!”

吴冠中是个怎样的人 讲述吴冠中的大师历程 第3张

后来两人到了贵阳,吴冠中惊喜地发现,自己饭量大增,食欲好转,意味着肝炎好转,后来检查果然指标正常了,有人认为他作画时是发气功,“艺术之气功治愈了病,也许!”

让一个天才画家丢掉手中的画笔,那是何等残酷的事。如果没有文革的磨难,吴冠中会否有更高的艺术成就?或者说,因为有了磨难,才有了今天的吴冠中?只是,历史不能假设,人生无法重来。

但吴冠中从不讳言苦难对于一个艺术家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即使拥有了执著,也不可能保证就能成为一代大师。

忍受痛苦,才能做艺术家的梦

执著之外,还需要一种能够忍受苦难磨砺的殉道精神。“殉道”二字,吴冠中常说,每逢年轻人请教如何成为一个名画家时,他总是提醒:热爱美术是好的,可以增加各方面的修养,但是你真的要成为画家,成一个艺术家,不那么简单,没那么多人都成为艺术家。因为,要成为艺术家的条件太复杂了,除了要功力,要学术经验,他还要痛苦。如果没有这种能够忍受痛苦的殉道精神,就不要做艺术家的梦。

吴冠中是个怎样的人 讲述吴冠中的大师历程 第4张

现在,无数人都在做艺人的梦,梦想一夜成名,万众瞩目,然后大富大贵。他们热衷于参加各种选秀,希望能够省掉漫长的奋斗过程,即使出点丑,受点嘲弄,也无所谓,只要能够出名,就行了,他们不愿吃苦,更别说忍受痛苦。

所以,艺人跟艺术家,天差地别,当然,现在“艺术家”这个词也快给毁了,很多人为了证明自己是艺术家,留把大胡子就自觉很像了,开始招摇过市。吴冠中不蓄须,这个瘦小的老头,虽然堪称中国大陆最有钱的画家,但他仍然蜗居,仍然到楼下理发摊上理发。

他的画被天价拍卖,让很多人惊叹他简直就是“印钞机”,但是,这是别人眼中的吴冠中。他眼中的自己,是一个始终痛苦的人,晚年他还作过一幅油画《苦瓜家园》,并说“苦,永远缠绕着我,渗入心田”。

吴冠中最推崇的画家是梵高。他曾写道:每当向不知梵高其人其画的人们介绍梵高时,“往往自己先就激动,却找不到确切的语言来表达我的感受。以李白比其狂放不适合。以玄奘比其信念不恰当。以李贺或王勃比其短命才华不一样。我童年看到飞蛾扑火被焚时,留下了深刻的难以磨灭的印象,梵高,他扑向太阳,被太阳熔化了!”

吴冠中是个怎样的人 讲述吴冠中的大师历程 第5张

吴冠中从青少年学画时期起,一见梵高的作品便倾心,此后一直热爱他,他回忆说:“到今天的这种热爱感情无丝毫衰退。我想这吸引力除了来自其绘画本身的美以外,更多的是由于他火热的心与对象结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的作品能打动人的心灵。形式美和意境美在梵高作品里得到了自然的、自由的和高度的结合,在人像中如此,在风景、静物中也如此。古今中外有千千万万画家,当他们的心灵已枯竭时,他们的手仍在继续作画。言之无情的乏味的图画汗牛充栋;但梵高的作品几乎每一幅都露了作者的心脏在跳动。”

梵高出生于农村牧师家庭,做过美术商和教员,在青年时期还当过牧师,他遭受过最深的苦恼,吃过最多的痛苦,事业上的失败,感情上的失恋,癫痫病的时常发作,使得他周围的人和亲戚都以为他是疯子,他的人生饱尝寂寞、孤独,在痛苦的边沿挣扎。在弟弟提奥的帮助和鼓励下,梵高开始拼命画画。

在今天,“梵高”二字已成了神话,身后之盛名,对比他生前的寂寞,让人感慨万千。这位天才画家生前一直未能得到关注,他的画卖不出去,贫病交加,1890年7月的一天,37岁的梵高悄然走向奥维尔小镇外的一片麦田,从衣袋里掏出一把左轮手枪,笨拙地对准自己的腹部,扣动了扳机。那一枪并没有把梵高打死。在极度痛苦与无望的挣扎中,他又经受了十多个小时的煎熬。后来,他死在弟弟提奥的怀抱里,他对提奥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苦难永不会终结。

吴冠中是个怎样的人 讲述吴冠中的大师历程 第6张

苦难,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意味着什么?

吴冠中说过,无数杰出的画家令他敬佩,如周方、郭熙、吴镇、仇英、提香、柯罗、马奈、塞尚……他爱他们的作品,但并无太多要求去调查他们绘画以外的事。可是对另外一批画家,如老莲、石涛、八大、波提切利、德拉克罗瓦、梵高……“我总怀着强烈的欲望想了解他们的血肉生活,钻入他们的内心去,特别是对梵高,我愿听到他每天的呼吸!”

这后一批画家,跟梵高一样,都经历了苦难的磨砺,或遭遇家国之变,或陷入性格悲剧,他们与外界的交流,只剩下手中的画笔,生命尽被涂抹于笔尖,静默处却有风雷之声,诉说炽热的情感。这样的作品,已超越杰出,堪称伟大,又怎么是常人所能创作?

大师的品格,正是一肚子不合时宜

吴冠中久居北京,但乡音未改,而他的画作,那种源于心灵的轻逸灵秀,让无数人深感江南之美好。但吴冠中的性格,与其画作的温润,并不一样。有一篇文章曾这么介绍吴冠中:他的耿介而强硬,正是那种民国出道的艺术家,大致性情毕露,不看人脸色的,即便后来给整得不像人样子,熬过浩劫,一朝出头,脾性还是在,“只是如吴先生这般不改其初,到老一贯,委实少见的。”

在习惯中庸的传统文化语境下,吴冠中不留情面、给人难堪是出了名的,比如他说过中国的美术还不如非洲,又比如他说画院应该统统关闭,还说一百个齐白石不抵一个鲁迅……

早在宋朝,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的苏东坡就被最了解他的小妾朝云称为“一肚子不合时宜”。可以说,吴冠中就是这么一个不合时宜的人。但恰恰就是这四个字,成就了这位孤独的大师。

吴冠中是个怎样的人 讲述吴冠中的大师历程 第7张

当年,吴冠中选择美术,就颇为不合时宜。当年,他在浙江大学学习工程专业,宁愿降班,转入了杭州艺专,完全不考虑现实:家庭贫穷、工科成绩优秀、美术专业谋生就业严峻……当时,他的所有的亲友都竭力反对这“荒诞之举”,但吴冠中义无反顾,他在《我负丹青》中这样形容那次参观给他带来的人生巨变:“我看到了前所未见的图画和雕塑,强烈遭到异样世界的冲击。我开始面对美,美有如此魅力,她轻易就击中了一颗年轻的心,她捕获许多童贞的俘虏,心甘情愿为她奴役的俘虏。十七岁的我拜倒在她的脚下,一头扑向这神异的美之宇宙。”

从传统的角度来讲,吴冠中是弃工从艺,算是“出世”,而他崇拜的鲁迅,是弃医从文,算是“入世”。但是,吴冠中并没有仅仅把自己局限在他热爱的美术天地之间。他是一个画家,他却不顾自己的“圈子”,他说过这样不合时宜的话:“一个鲁迅的社会功能抵得过二百、三百个齐白石。齐白石可以没有,多一个少一个也无所谓,但是鲁迅不一样,我是单从社会功能上说的,他们的影响不一样。齐白石画得很好,我也很喜欢,但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需要鲁迅。少一个鲁迅,中国的脊梁要软得多。”

吴冠中是个怎样的人 讲述吴冠中的大师历程 第8张

这句话得罪过美术界很多人,至少,让很多人感觉不爽。但这就是吴冠中,他对现实有所痛感,他就会说出来,犹如当年那个奋不顾身投身艺术的江南少年。

真正的大师,最宝贵的品格,或许正是这一份不合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