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同性戀是性心理障礙嗎?

同性戀是性心理障礙嗎?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同性戀是指“在正常社會生活條件下對同性成員在思想、情感和性愛行為方面持續表現性愛傾向,而對異性缺乏性愛傾向或十分淡漠的現象”。同性戀是一種性心理障礙,同性戀是一種性變態。

同性戀是性心理障礙嗎?

隨著社會的文明進步,對同性戀也應該表示理解和寬容。我們應該瞭解同性戀者的內心世界和可悲處境,不應視同性戀為“怪物”而歧視他(她)們。我們也不可以根據一個在性方面的“特殊”,就否定他(她)們的整個人格和全部價值。同時,我們對同性戀這種異常的性行為應作具體的心理分析,真正認識同性戀者僅是一種性心理偏差的人。

但是,這絕不是就可說“同性戀是一種正常的性行為。”我國仍將同性戀歸為“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CCMD-2-R,1995)”的規定之中。那麼認為或支援“同性戀是一種正常的性行為”的理論根據是:同性戀有著異性戀一樣的性慾、性興奮、性行為,性滿足等,其中不乏催人淚下的“愛情”故事。如果用這種否定同性戀不是性變態的理論去推理其他性變態,那麼諸如戀童癖、戀老癖、戀物癖、戀獸癖等性物件的變態不也都成為正常了嗎?有必要了解一下性心理學中關於性愛物件變態的定義:“性愛物件又稱性物件或性慾物件,人的正常性愛物件是有生命的正常健康的成年異性,而性愛物件的心理變態患者則偏離正常軌道,將性愛物件指向同性(同性戀);指向兒童或老人(戀童癖、戀老人癖);指向有血緣關係的近親(亂倫);指向無生命的某種物品或人體的某一器官或人的某些排洩物(戀物癖);甚至指向某一特定的獸類(戀獸癖)”。顯然,同性戀屬性愛物件的性變態。

當然,我們認為“同性戀是性變態,不是一種正常的性行為”,這只是對這種行為性質的醫學評價,並不表示對這種行為不理解、不寬容。正因為有了這種客觀的認識,對那些因性變態行為(不單指同性戀)而違法的人才會給予“性心理病人”的對待,而不簡單地按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或刑法去處理,這已是一種社會的文明進步了。雖然出於性心理諮詢的目的,我們一般對同性戀不稱“性變態”,而稱“性心理偏差或障礙”,但這並不是可以說“同性戀是一種正常的性行為”。我們的性學研究者、性心理醫生、性諮詢者(如電臺性教育節目主持)尤其應注意這一點。在這裡特別要強調的是,任何形式的性教育、性資訊傳播都必須是嚴肅的、科學的。當前國際國內學術界對同性戀的不同觀點,那是學術研究上的範疇,不應成為指導我國性社會學的理論。雖然,同性戀的心理異常形成的原因還未完全搞清楚,但那只是病因學說,並不改變同性戀的行為後果。也許,將來其他國家也象美國精神病學會一樣把同性戀從“異常行為”中刪除,但那也改變不了同性戀行為對社會的負面影響。

對同性戀者的矯治是否有效仍是一個有爭論的問題。在性心理諮詢的臨床實踐中,對那些認為“同性戀是自己最好的選擇”而不尋求矯治的當事者,我不會強求他(她)們一定放棄同性戀,而是表示理解(這種情況矯治也難)。但我至少會真誠地告戒他(她)們兩點:一是頻繁更換性夥伴易感染性病(男同性戀者有頻繁更換性夥伴的現象);二是任何一種性行為都不應違反對方的意原、不傷害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女同性戀者“失戀”時易做出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舉動)。對那些為自己的同性戀行為感到苦惱、痛苦、甚至欲自殺而尋求“脫離苦海”的求診者,我會對他(她)們進行心理諮詢指導和行為矯治(常用的行為療法是“厭惡療法”、“期待——逃避學習法”),有的人現已感到“重獲新生”,過著正常人異性之間的婚戀生活。

也許,將來有那麼一天社會對同性戀的理解、寬容可能突破現狀,但我認為同性戀也不會因此而劇增,因為人們會越來越認識到真正的健康是包括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