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中科大博士沉迷網遊退學後失蹤 弟弟發微博尋人

中科大博士沉迷網遊退學後失蹤 弟弟發微博尋人

來源:歐巴風    閱讀: 8.3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到了這個時候,對我們家來說,他是不是博士已經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他還活著,活著就好。”

中科大博士沉迷網遊退學後失蹤 弟弟發微博尋人

他曾是全家人的驕傲,是父親打拼的動力,是弟弟的楷模。他被曾經的導師稱為科大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同學說他忠厚老實、樂於奉獻。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兩年來杳無音訊,讓年邁的父母飽嘗擔憂。

大年初五、初六,從不用微博的張胡佳為了尋找大哥張胡銘,一連發了三條尋人微博:“可憐天下父母心!跪求幫助!”他的尋人微博,特別註明發給“合肥的朋友”。因為,哥哥張胡銘曾是中國科技大學的博士生。

弟弟連發三條微博尋人

除夕之夜,當很多家庭圍坐一起高高興興吃團圓飯時,湖北黃梅的張胡佳一家卻瀰漫著愁雲。張胡佳說,大哥“張胡銘”的名字誰也不敢提,全家人心裡像揣著一顆定時炸彈,小心翼翼又佯裝快樂,生怕破壞了過年的氛圍。

張胡佳高中畢業後就出去打工了,哥哥在他心裡就是“天之驕子”,高不可攀。

“大過年的,說句不吉利的話,我們都不知道他是死是活。”張胡佳長嘆一口氣,“找了他兩年,一直沒有訊息。沒辦法,聽說微博找人容易些,我這才學著用,希望能打聽到哥哥的情況。”

記者在微博上看到,1月27日中午和下午、1月28日深夜,張胡佳以“張胡銘你在哪”為使用者名稱釋出了3條尋人微博:“求助:張胡銘男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1976年生於湖北黃梅特徵:右眼上方眉毛下有一5毫米的痣身高1.70左右2年未有音信回家,家中老父老母牽腸掛肚。如合肥的朋友看見或有資訊,請電:0713-3988227 ( 家) 、13532854457 ( 父) 、13712278445(弟)資訊準確者,提供1000元人民幣資訊費”

“我擔心別人看不到,所以連發了三條,希望能夠引起注意。”張胡佳聲音低沉,“我媽因為沒有我哥的訊息,精神狀態也不好,不知道哭過多少回了,可憐天下父母心!”

父親常年打工供他讀書

“他是一個很乖的孩子,學習也非常自覺,從來不需要我們操心……”電話那頭,張胡銘的母親胡鐵娥忍不住哽咽起來。

1992年,張胡銘在離家30公里的黃梅一中就讀。為了方便學習,張胡銘寄住在縣城的大伯家。就在那一年,張胡銘父母雙雙下崗了。

“兩個人都沒有了飯碗,但日子還得過啊!”胡鐵娥告訴記者,當時家裡要供養兩個孩子讀書,還要照顧兩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沒辦法,聽說到廣東打工工資會高點。他爸爸就離鄉背井,到廣東去了,我留在家裡照顧老人和小孩。”

胡鐵娥說,儘管那時日子過得苦,但苦中有樂。雖然大兒子張胡銘不能經常回來,但總能給他們帶來好訊息。“他成績一直都是班上第一,老師和同學常常誇獎他,我們也感到非常驕傲。”

記者聯絡上了遠在廣東的張父張金平。張金平今年已62歲。1992年至今,他已在廣東漂泊了近20年。“再苦再累,看到兒子成才我也高興。”

張金平說,張胡銘曾給了他無限動力,而今想起兒子,卻只能感到擔憂。“兒子啊,我不知道你在哪裡,我只想告訴你,家還是那個家,我們永遠是你的家人。”

家裡曾接到一個蹊蹺電話

“我比哥哥小5歲,從小我是聽著人們對他的誇獎聲長大的。”張胡佳說,小時候哥哥很照顧他,但凡家裡有什麼好吃的,哥哥總會想到先讓給他吃。不過隨著年齡增長,張胡佳逐漸感覺二人有些疏離。“可能是兩個人在學識上相差太多吧,慢慢地話也少了。”

2009年5月份,張胡銘曾回家一趟,當時家人並沒有感到有何異樣。

哪知他一走,至今沒再踏進家門。“2009年底他就沒在家過年,2010年6月份的時候,家裡曾經來過一個陌生電話。”張胡佳說,電話那頭的人自稱是合肥一家會所的工作人員。對方聲稱,張胡銘在會所工作,不要擔心,還提供了一個開頭為“133”的手機號,說是張胡銘的聯絡方式。

“會不會是哥哥覺得在外面混得不好,沒面子,讓別人打電話報個平安呢?”不過後來,當張胡佳按照對方提供的號碼打過去時,接電話的人卻稱打錯了電話。“聲音也不是他的,很奇怪。我們查到那是合肥的號碼。”張胡佳說。

胡鐵娥內心焦灼。她已經數不清給那個號碼打了多少個電話。“會不會是我們聽錯號碼了,或者是對方報錯電話了呢?”她又琢磨著把號碼尾數一個個換著法子打過去。“要不就是空號,要不就說停機,反正接電話的人都不是他。我們能問的人都問了,沒有任何訊息。”胡鐵娥哭著說。

因沉迷遊戲,他早已退學

“他是一個很老實的人,人很好,也樂於助人,不過因為迷戀遊戲早已退學了。”記者輾轉聯絡上張胡銘在中國科技大學讀博時的導師楊海洋後,他這樣告訴記者。

“他可以說是科大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很聰明,學東西非常快,知識面也廣,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楊教授告訴記者,張胡銘在科大就讀時,實驗室老師和同學的生日,他會暗自記在心裡,到生日那一天,常常給大家帶來感動。

“不過因為經常熬夜玩遊戲,到後來,他上午來實驗室都很遲,面色蒼白,也沒精神。”楊教授說,後來學業跟不上,張胡銘就退學了。

記者在中國科技大學校友錄上查詢到,張胡銘1993年考入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2001年和2004年又進入科大就讀。這個結果得到了曾與張胡銘同在一個實驗室奮鬥的同伴謝博士的證實。

“那時我們本科讀5年,他比我高一屆。後來他畢業後工作了一段時間,讀研和讀博時,我又比他高了一屆。”在謝博士眼裡,張胡銘吃苦耐勞,對老師和同學都非常熱心。“他敢於去做,去試,很能吃苦,可以在簡陋的廠房裡工作數月毫無怨言。”

除了在實驗室一起奮鬥,私底下謝博士和張胡銘也常接觸。“他讀研時幹勁還非常足,但讀博時有了轉變,有時博士一起上課也見不到他。”謝博士說,張胡銘似乎在逃避生活,將上網當做一種寄託,荒廢了時間。

“2004年他考上博士,2005年底退了學。”謝博士告訴記者,剛退學那一段時間,他曾經看到張胡銘在學校附近的網咖出入。那時老師和同學的生日他還會主動張羅,但慢慢地便失去了聯絡,再後來打他電話也聯絡不上。

“他真的是一個很好的人,忠厚,樂於奉獻。”謝博士再三感慨。

老父親打算來合肥找他

張胡銘的家人無論如何不會想到,張胡銘已退學多年。記者獲知這個真相後,一再猶豫是否告知他的父母。最後記者決定先把訊息告訴張胡佳。

“以前他回到家裡,也會用我的電腦玩遊戲。但沒想到他已經退學了,很意外。”張胡佳一聲嘆息,“我曾經感覺到他有些意志消沉,但絕不會想到他退學。不過到了這個時候,對我們家來說,他是不是博士已經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他還活著,活著就好。”記者採訪瞭解到,張胡銘92歲高齡的外婆也時常唸叨著,她的外孫在哪。

張金平說:“如果再沒有他的訊息,我就打算來合肥找他,一個一個地方找,總能找到他的。”“不管他想在哪裡工作,不管他過得好不好,他都是我們的兒子啊!我們都老了,只求他報一聲平安。”胡鐵娥再一次哽咽。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