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春節"後遺症"四大症狀 專家:最易找上三類人

春節"後遺症"四大症狀 專家:最易找上三類人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有些人小宇宙足夠強大,他們能將頭腦中的“頻道”迅速從“快樂大本營”切換到“新聞聯播”。但大多數人在這個轉換過程中可能過渡得並不順利,出現了所謂的“節後綜合徵”。

春節"後遺症"四大症狀 專家:最易找上三類人

“‘節後綜合徵’是人們在節日期間徹底放鬆後突然恢復到緊張繁忙的生活中後,身心產生的一種正常的應激反應,一般情況下,如果調節得當,‘節後綜合徵’會在一週左右消失,因此不必過於擔心。”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沈雁英教授告訴晨報記者。但她也強調,“節後綜合徵”不容輕視。遲遲無法回到規律的飲食、作息,抵抗力就會下降,各種疾病就會乘虛而入。

春節“後遺症”四大症狀

睡眠紊亂

春節長假,有大把的時間用來揮霍,熬夜有了“正當”理由,許多人通宵達旦打麻將、玩牌、看電視或泡在網上,直到凌晨才上床睡覺,搞得自己比上班還累。過度的體力和腦力付出會引發疲勞感,肌肉長時間處於高度緊張狀態,得不到休息和放鬆,就會產生大量代謝廢物。它們隨血液迴圈到達身體各處,嚴重時會損害神經系統,出現睡眠紊亂,這就是許多人在長假晨昏顛倒的生活之後,想要恢復正常規律生活,反而睡不著、醒不了的原因。

■專家建議

節後,每晚要儘早休息,不要再熬夜。每天做到早睡早起,起居有序,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如果晚上睡不著,可以藉助讀書或聽些能讓人放鬆的音樂,讓心神寧靜。每晚睡前用熱水泡腳也有助於加速血流迴圈,能夠解乏、安眠,水溫以自身感覺燙為宜。此外,每天鍛鍊半小時,適度增加身體的疲勞感,同樣有助於睡眠。

脾胃失調

吃喝是每年春節的“重頭戲”。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少不了雞鴨魚肉這樣的“硬菜”,舉杯暢飲之時,也往往忘了節制,只求盡興,有些人春節7天天天輾轉大小飯局,陷入飯局“車輪戰”,暴飲暴食的生活方式打破了“一日三餐”的腸胃工作節律。腸胃“累”到極限,就會罷工,消化不良、神經性厭食等症狀便接踵而至,即便再誘人的美食擺在面前,也不再有食慾,彷彿對吃再也沒了興趣。

■專家建議

節後應避免再攝入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而應儘可能以粥、麵湯等易消化且清淡的食物幫助腸胃慢慢恢復功能。此外,保持一日三餐的進食規律,兩餐之間即便肚子餓也儘量不要吃零食。如果食慾不振,可以適當吃些健胃消食的藥物或能幫助消化的山楂丸等,也可自行煮燉一些有助消解食滯的湯茶,如山楂麥芽茶。運動也可促進胃腸蠕動,讓身心“動”起來,胃口也會調整到正常狀態。

旅後疲勞

外出旅遊是近幾年興起的過年新方式,行程安排過緊,旅途勞頓、睡眠不足再加上飲食不規律,打破了身體的酸鹼平衡,旅行歸來常會感覺很疲憊。大多數人來不及調節、休息,緊接著就投入工作,之前的疲憊感還沒消除,新的壓力和勞累又接踵而至,進而導致抵抗力下降。“旅後疲勞”最常出現的症狀就是“上火”,一般表現為牙痛、口腔潰瘍、嘴角皰疹、食慾不振等。

■專家建議

旅行歸來要合理安排作息,同時補充一些維生素B2,提高抵抗力,同時還能消除口腔的發炎症狀。還可適當吃些鹼性食物,如海帶、紫菜、豆製品、乳製品、動物肝臟、新鮮蔬菜水果,這些食物都能促使血液酸度迅速降低,使體液達到弱鹼性,消除疲勞感。按摩也可以很好地緩解旅行疲勞。

節後抑鬱

7天長假自由、閒適的生活過後,重新迴歸正常狀態難免會不適應,這種不適應如果再與新的工作和學業壓力等交織在一起,就會引發心理問題。如果經過春節長假,你出現了情緒低落、精力體力差、睡眠不好、食慾差、做事猶豫不決等症狀,有可能就是輕度抑鬱,如果自己不能調整的話,建議向心理醫生尋求幫助。

■專家建議

節後抑鬱情緒一般通過自我調節就能消除。食療就是不錯的方法,比如吃些能讓我們快樂、緩解壓力的食品,這類食品包括香蕉、蘋果、巧克力、牛奶、酸奶、豆漿等。香蕉是名副其實的“快樂食品”,它含有色氨酸和豐富的維生素B6,這些物質都是合成血清素的重要成分,而血清素具有鎮痛、催眠、安神等作用。因此,吃香蕉能減少緊張、緩解壓力。而色氨酸則能使人心情愉快。蘋果、巧克力也能產生讓人感到快樂的血清素。牛奶、酸奶、豆漿不僅有助預防骨質疏鬆,也會讓人產生快樂感。此外,找朋友聊聊天、跟閨密逛逛街、與家人一同做家務,讓工作之外的生活變得充實,也能幫助我們從抑鬱情緒中走出來。

“節後綜合徵”最易找上三類人

職場壓力人群

這類人群在工作和人際上的壓力較大,往往將平日工作壓力、負性情緒累積起來,放假的時候再釋放,讓之前緊繃的神經徹底放鬆,以至玩樂過度。一旦重新回到緊張的工作環境中就會身心失衡:儘管身體已經不再“放假”,潛意識裡依然希望舒適、愜意的狀態能繼續維持下去。這種狀態就像緊繃過後的橡皮筋,想要恢復到節前的“彈性”,“生拉硬拽”是不可取的,這樣只會讓自己感覺節日後工作壓力比節前還大。

針對這類人群,沈教授建議,除了飲食、作息要恢復規律,最好掌握些調節壓力的竅門,比如當面前有一大堆工作要處理的時候,先別焦慮,而是將工作分出輕重緩急,挑緊急、重要的事情先做,也可以揀一些無需太費腦力的工作列在任務清單的“優先”列表裡,讓自己慢慢進入工作狀態,平穩度過上班後最初的思想波動期。

過度追求完美的人

沈教授表示,過於追求完美的人往往“節後綜合徵”也表現得比較明顯。人們喜歡說:“新年新氣象”,對於完美主義者而言,在面對新一年的學習任務和工作的時候會因為對自身要求過高,比一般人表現得更擔心失敗、害怕工作做不好被上司責怪、同事取笑、丟面子,從而對來年即將開始的學業和工作心生恐懼,提早開始焦慮。比起一般的人,這類人承受的身心壓力更大,長此以往,壓力還會引起頭痛、胃潰瘍、高血壓等,在心理上則表現為敏感、對同事或上司的言語反應過度、抑鬱、沮喪等,影響人際關係和工作效率。

沈教授建議這類人首先還是應該在心理上暗示自己,沒有必要事事追求完美,將精力和完美的苛求集中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別給自己太多壓力,放鬆心情,即便表現不如預期完美,也不必太過自責。

性格過於內向的人

性格過於內向的人也是“節後綜合徵”的高發人群。這類人由於性格原因,即便心裡對節後新的工作、新的挑戰有所擔心,也不願與人傾訴,他們更願意把“苦悶”憋在心裡,自己跟自己較勁。

沈教授建議,性格過於內向的人因為不善與人交流、溝通,適合採取一些獨自減壓的方式,比如唱唱歌或從事一些喜歡的體育運動,都有助於減輕壓力。當然,有壓力時,學會向家人和朋友求助才是最重要的。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