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愛車 > 旅行者 > 澳大利亞與海洋共舞 尋蹤大堡礁

澳大利亞與海洋共舞 尋蹤大堡礁

來源:歐巴風    閱讀: 8.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澳大利亞擁有很多自己特有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澳大利亞是一個移民國家,奉行多元文化,大約四分之一的居民出生在澳大利亞以外。

拿到證書的那天,我們除了喜悅,甚至有些不捨,忽然覺得我們像是受訓的戰士,即將離開我們的教練指揮官,走上征程……

從5月收到地球觀察所的行程表後,得知這次科考的對象是鰩魚和珊瑚,心裏的小宇宙就無時無刻不在爆發,就要去到號稱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的大堡礁,世界上最大的珊瑚水族館和海洋公園,1500種魚類,4000種軟體生物,350種珊瑚家族的龐大家園。那裏的珊瑚到底有着怎樣的生長軌跡?《海底總動員》裏的鰩魚老師舞姿會是如何?我這顆惴惴而又興奮的心一直到飛機着陸在布里斯班機場的那一刻還沒有完全放下來。

澳大利亞與海洋共舞 尋蹤大堡礁

這羣美麗的珊瑚礁正在逐漸地死去,離開我們,這是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卻又不得不接受的真相。

在布里斯班的酒店裏見到我們的領隊Chris,藍眼睛金頭髮,十分幽默和陽光。有這麼一個帥哥領隊在側,想來我們接下來的旅程更不會枯燥了。

通過了嚴格的體檢後,我們開始了我們的科考旅程。

 爲了海底美麗的世界

澳大利亞與海洋共舞 尋蹤大堡礁 第2張

這裏海水極其清澈,船彷彿懸浮在空氣中一樣

第一個樂章在布里斯班附近小島上的潛水培訓基地上演,我們一行8人必須在接受潛水培訓後,取得開放式水域的潛水資格證,才能展開我們的科考工作。頭天早上的課堂理論學習我們都不以爲意—那些關於浮力、水壓的知識在高中的物理課堂早就被我們背得滾瓜爛熟,誰知道到了下午的實操課我們就受到了考驗。教練把我們帶到一個小泳池裏,要給我們做一個200米游泳的測試,我們個個都傻了眼—露天泳池,19攝氏度冰冷的池水,頭頂上的風呼呼地颳着,不時還傳來幾隻烏鴉應景的叫喚。但是,不知道哪裏來的勇氣,爲了海底美麗的世界,我們拼了!

接下來的4天裏,我們在冰冷的水裏和淺海里不斷地練習動作:如何比手勢,如何急救,如何呼吸,如何平衡耳壓。那些天,每天晚上跪在牀前祈禱第二天陽光普照的是我們,出發前會照例抱怨寒冷的天氣是我們,每天從水裏出來凍得臉青脣黑的也是我們,但卻從來沒有人想過要放棄。拿到證書的那天,我們除了喜悅,甚至有些不捨,忽然覺得我們像是受訓的戰士,即將離開我們的教練指揮官,走上征程。

  海洋舞者

澳大利亞與海洋共舞 尋蹤大堡礁 第3張

大堡礁連綿不斷的多彩、多形的珊瑚景色,於198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期盼了無數個日日夜夜,我們終於乘坐上了Lady Elliot島生態度假中心的小型飛機,來到了位於大堡礁南部的小島。這正是我們這次珊瑚礁觀測活動的目的地。形狀像一個小逗號一樣的小島漂浮在藍得炫目的海洋上。作爲大堡礁最美麗的6個小島之一,和其他小島一樣,這個珊瑚礁島被一圈天然形成的屏障將海域分成了兩個區,內區爲珊瑚礁的生長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溫室。

藍天、白雲、暖風和烈日,這是踏上Lady Elliot島的第一個印象。深吸一口氣,空氣中泥土混合海水的香氣直入到肺裏。在一塊標有整座小島平面圖的木板前,島上的工作人員開始向我們介紹小島的地形,以及浮潛、深淺和珊瑚礁觀賞的時間地點。正在此時,一羣頭上長着麻灰色容貌的小鳥把我的視線緊緊地抓住了,它們蹦蹦跳跳地向我們走了過來,用圓溜溜的眼睛好奇地注視我們,每走一步,它們的小腦就會輕點一下,彷彿在說,歡迎來到Lady Elliot小島!

澳大利亞與海洋共舞 尋蹤大堡礁 第4張

鰩魚以它引人注目的體徵成爲科學家們監測海域的重要參照物

我們揹着沉重的氧氣瓶,帶着配重帶,像動畫片裏的龜丞相一樣排隊慢慢走向淺灘,登上了船。船停在一片靜海中間,這裏的海水呈淺藍綠色,極其清澈,看起來這船猶如懸浮在空氣中一般,水下1米多深處,五顏六色的珊瑚正密密麻麻地鋪開來。真正進入了海底,除了震驚還是震驚:那是個怎樣的海底盛會!陽光一縷一縷地照射在魚羣的身上,銀色的魚鱗反射着銀光,成羣結隊地在海里自由舞蹈,它們像一條銀色的綵帶在蔚藍的海水中川流不息,還有各種顏色的小魚,它們彷彿在上演一個盛大的化妝舞會,把自己最美麗,最耀眼的色彩盡情展示在了絢麗的陽光下,那羽毛狀的海星,活像貴婦人帽子上誇張的羽毛裝飾,也在海底隨波擺動。每一種魚都有自己的軌跡,它們高高低低地排列着、遊動着,好像在空中俯視城市錯綜複雜的立交橋和高架橋。

這場盛宴的主角入場了,頭頂一暗,鰩魚正從我們頭上翩然舞過,它們扇動着巨大而又美麗的翅膀,時而優雅前進,時而靈動翻滾,彷彿周遭水流的響動都成爲了它們舞蹈的樂章。

 地球觀察研究所(Earth Watch)

地球觀察研究所是一個由不同背景的人組成的國際型私立科學研究資助機構。由科學家、教師、學生、工商業人士和堅定的野外科研探究者一起合作,共同開展野外科學考察。致力於研究氣候變化、海洋、可持續文化資源保護和可持續資源利用等領域的野外科研課題。地球觀察研究所通過與世界各地的非盈利合作伙伴合作,激勵當地社區和志願者積極參與,開展一系列與當地和全球環境議題相關的科學研究項目。

澳大利亞與海洋共舞 尋蹤大堡礁 第5張

下午2點以後的退潮期是我們觀測工作的開始

我們會爲那些不一樣的發現激動、拍手,甚至尖叫。忘記了烈日的灼燒,忘記了腳下硌人的尖石,還有呼嘯的海風。

澳大利亞鰩魚是世界上最大的鰩魚,其展翼長度達7米。儘管鰩魚在沿海可以被經常看到,但人類對其行爲和生態知之甚少,特別是對於澳大利亞東部的鰩魚的數量,沒有科學的監測數據。下水前Chris就介紹過,個體鰩魚可通過底部紋路的不同而予以識別,這些紋路就如同人類的指紋一樣,沒有相同的,這就爲識別鰩魚提供了獨特的標識。我們的此行的任務之一,便是將幫助科學家和潛水愛好者拍攝鰩魚的照片,並將其提供給在線識別數據庫,爲保護這一物種,提供種羣數量、分佈和行爲等方面的基礎數據。

一隻海龜拖着胖胖的身體從我們身邊靈巧地劃過,加入了舞團。我們只是靜靜地雙膝跪在海底,看着它們的表演,樂在其中,一時竟然忘了時間和手中的相機,直到潛水的領隊讓我們注意氧氣的餘量,我們才猛地醒過神來準備回程。和領隊比起來,我們的潛水技巧還是相當拙劣,雙腿總是呈騎自行車式在水底艱難前行,但並不妨礙我們一邊觀賞着美景一邊緩緩抽身而退。海洋賦予了我們在陸地上沒有感受過的自由和鬆弛。

  珊瑚礁真相

澳大利亞與海洋共舞 尋蹤大堡礁 第6張

珊瑚的白化現象其實是其死亡的象徵

通過兩個早上的科學家講解和大家努力的學習,我們終於邁入保護珊瑚及其生態環境的大部隊。我們餘下幾天的任務將以觀察珊瑚爲主,通對比珊瑚的顏色來了解它們的健康情況。到了這裏才知道,每天、每年,世界上100多個國家的和我們一樣的志願者都在做着同樣的工作:將觀察到的珊瑚的數據收集錄入到網上,科學家們再通過這些數據來推測出珊瑚的變化趨勢和生長環境狀況。

與我們隨行的科學家Diana每天都會爲我們講解珊瑚的知識,讓我們對這種奇特的動物有了不一樣的瞭解,也解開了我們以前的許多誤區。

珊瑚礁彙集了海洋中乃至整個地球上最多樣、最美麗和最複雜的生物羣落,爲全球近10億人口提供着食物、藥物和經濟發展所需的資源。對許多生物和人類來講,珊瑚礁就是生命線,這是因爲珊瑚礁的特殊結構,可在海嘯、颶風、颱風和其他海洋災害發生時,起到不可替代的緩衝作用。但珊瑚礁正在遭受巨大的威脅:由於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過度捕魚、沉積和氣候變化等,全世界大約60%到70%的珊瑚礁,預計將在不遠的將來死去。而海水溫度的上升導致“白化“,又進一步加劇了對珊瑚的威脅。

之前一直覺得,近海的珊瑚都是灰色的,沒有深海的五顏六色讓人流連忘返,而偶爾在近海的珊瑚羣中發現雪白的珊瑚,都會興奮半天,因爲白色比灰色好看多了,現在終於知道,珊瑚白化是因爲溫度的不適宜導致珊瑚蟲驅逐寄生在它們內部的蟲黃藻,從而導致五彩繽紛的珊瑚礁變白。白色實際上代表着它們的掙扎和死亡,彷彿祭奠着它們的死去。珊瑚的白化是造成硬珊瑚衰退的一個主因,而其他的生態壓力(如珊瑚疾病、藻類種羣的過度增長和人類活動引起的擾動)也導致了珊瑚礁生態系統的退化。這羣美麗的珊瑚礁正在逐漸地死去、離開我們,這是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卻又不得不接受的真相。

澳大利亞與海洋共舞 尋蹤大堡礁 第7張

Diana正在指導我們如何比對珊瑚顏色的深淺

大部分時間,我們是都是在下午2點開始進行珊瑚羣步行考察,因爲這個時候正是退潮期,原本漫過脖頸的水在退潮之後才至腳裸。大家全副武裝,塗好防曬霜,戴上遮陽帽向着珊瑚礁羣前進。頂着炎炎的烈日和呼呼的大風,我們左手拿着觀測用的圓筒,右手拿着記錄的板子和珊瑚顏色對比表開始一天的工作。

到了晚上,島上的風就會很大,有時候覺得帳篷都要被風掀起來,但是我們依然能睡得很香,因爲白天的工作相當消耗體力。我有些不明白chris和Diana每天都做着同一件事情爲什麼不會感到枯燥和辛苦,但是後來漸漸找到了答案,即使在觀察同一個地方的珊瑚,每天都會發現不一樣的驚喜,我們會爲那些不一樣的發現激動、拍手,甚至尖叫。忘記了烈日的灼燒,忘記了腳下硌人 的尖石,還有呼嘯的海風。也許,這就是科學探索迷人的奧祕,我們學會了從發現中得到我們想要的樂趣,而這種樂趣,是你打贏多少次電腦遊戲都得不到的。

作爲一名普通學生來說,這次的學習經歷不同於以往的任何一次。不同於以前課本上學到的知識,我相信在這裏學到的東西,將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深刻地銘刻在腦海中。我可以想象直到有一天我衰老得不能起身,躺在牀上,也能記起自己曾經像一條魚一樣,在蔚藍的海里自由舞蹈的日子。

優生活
星座駕
名車庫
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