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 > 經典臺詞 > 香港電影《一念無明》臺詞

香港電影《一念無明》臺詞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念無明》以寫實卻殘忍的方法,展現一時三刻無法改變的社會現況。香港電影《一念無明》臺詞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香港電影《一念無明》臺詞
  香港電影《一念無明》臺詞

1.我都好想學你,但是我做不到

2.你和你混蛋老爸一模一樣。

3.我不懂做人老公,不懂做人老爸!我不懂。我不懂

4.其實做個混蛋很容易的,搞不定的,就撒手不管

5.不是什麼都可以外判給別人做

  《一念無明》:灰色的家庭悲劇

《一念無明》是一出灰色的家庭悲劇,這個還在上映的香港電影獲了很多獎項,但影院的上座率並不高。也許是更多人不喜歡這種壓抑悲慘,沒有什麼溫暖和正能量的電影。要吐槽的是,這個電影的名字太文藝抽象,不接地氣。最大的驚喜是,它在影院放映用的是原版的粵語。這個電影要是翻譯成普通話,味道就變了。很多粵語詞跟地方口音一樣,帶着厚重的人情味和心酸味。

比如,曾志偉演的父親,用了好多次「撲街」來形容,就是“混蛋”的意思。「撲街」當然最直白,都不用解釋。還有他的幾句臺詞:

升斗市民,有什麼辦法?

什麼事都能交給別人嗎?

做人左右爲難,做一個撲街好容易。

故事從這幾句臺詞就看出來了,一個普通的家庭悲劇,父親是卡車司機,年輕時在大陸跑車也風光過,娶了一個心比天高、神經脆弱的老婆,被嫌棄因而不愛回家,受寵的小兒子學業有成遠走高飛,大兒子阿東,就是男主角了,他成爲這個家庭的支撐點。結果是他沒能撐住,失手殺了母親,被判爲精神病,出院後想融入社會處處受困。

故事的焦點是從阿東出院開始,一半的重心落在父親身上。他本來認爲「升斗市民,有什麼辦法?」,香港的貧民窟真當可怕,橫豎一個上下鋪的空間,不超過五平米,他接兒子出院時,找了一把錘子放在枕頭底下。前半輩子,他沒管過這個兒子,這時也是沒辦法。所以,阿東抱怨說,“我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我。”

如果阿東也像父親、像弟弟一樣,儘可能逃離,而不是被困在母親的無助裏,也許不至於發生人倫慘劇,他自己也不至於重蹈母親的精神病。

這種可悲的疑問,故事結束時又發生了,父親實在無力承擔,唯一一次打電話給有出息的小兒子,電話那頭說,你把他送回精神病院,你自己找一個養老院,錢不是問題……

這時曾志偉演的父親從一個畏縮的「撲街」轉變了,問了那句話,“什麼事都能交給別人嗎?”人人都說面對不幸的原生家庭,你有多遠逃多遠,真是這樣的嗎?真正逃掉了,就免掉了不幸和悲慘了嗎?又有幾個人能徹底地斬斷自己身上那些尷尬齷齪的唯一聯繫呢?

事實是,在灰色的人生裏,通常人們是「做好人不徹底,做壞人也不徹底」。卡車司機在最有能力做一個好人時,選擇了逃避。在年老無力時,又選擇了承擔。該責怪誰呢?只要想一想,良心這回事並非與生俱來,也不會時時常在,最有能力的時候也許我們最有慾望,最有私心,最想過快樂日子,最難放眼以後……司機在好時候趨利避害,也許是因爲有其它合理合情的幸福要追求;到了接近晚年,想得到的並沒有得到,不該失去的卻都失去了,已無力承擔的時候,卻要強撐着。這時候,一個做過混蛋的一事無成的父親,也還是唯一的父親,也還是絕望兒子的唯一依靠不是嗎?

那個遠在彼岸,逃離了這一切的,最成功的小兒子,他不過是做出了自己的人生選擇。會不會有遺憾呢?會不會在往後的全部長路里感到內疚,倍嘗孤寂呢?

情緒這種東西,有時候我們會高估,有時候我們會低估。剛出院的阿東出席好友的婚宴,新人在臺上致辭,眼淚汪汪,臺下拍照,喧譁,議論紛紛,那眼淚是真的被自己感動了,被自己人生中莊重的有意義的一次經歷感動了,可是臺下的人誰不曾經歷那樣的時刻?本來也該是這樣,想流淚的儘管流淚,想打岔的儘管打岔。在歡樂的隔壁住着悲慘,在莊重的時刻戲謔多麼正常,我們用自己的位置判斷,什麼是「正常」,並且接受這種對正常的設定,妥協於自己的不重要,別人的不重要,人生中簡直沒有什麼重要的值得莊重對待的事。可是,精神病阿東不這麼看。他看出來婚禮的莊重與旁觀者的輕浮是對立分裂的,是不可容忍的。

他甚至走到臺上拿起話筒質問大家:今天是你結婚嗎?你在拍什麼?你在笑什麼?你們爲什麼都在議論房價,議論婚禮的排場?爲什麼不能停下來聽聽新人的致辭,這是他們一生中重要的時刻……

假如我們只把這種精神病看做是更認真,更不可妥協的一種行爲偏執,或行爲失調,也許不是太難善意地理解。可是,這種時候,人的普通的善意哪裏去了?誰不曾恥笑過他人?誰不曾被人恥笑?他人即地獄,在這個時候是成立的。

更嚴酷的是,生存作爲一種現實,被他人逼迫、驅趕是真實存在的。當你的存在卑微到一種程度,你根本不可能奢望來自外部的一點點善意或幫助。你只是像螻蟻一樣活着,也會有人來驅趕你。那個方寸空間裏,人人都是這樣的螻蟻。單親母親逼迫沒有身份的兒子,冷漠的老人憤怒於空間的逼仄……他們都沒有力量與外界抗爭,卻合力驅趕一對陷入困境的父子。

換一種情境,這對父子如果稍稍正常一點(曾志偉在不到五平方的房間裏對躺在上鋪不肯吃飯、不肯洗澡的兒子,用小聲到不能再小聲的聲音說,“求求你,正常一點”),他們其實完全能調換成這羣人裏最有力量最有希望的人。就像他們的病,兒子的精神病本來就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父親的高血壓、糖尿病,也是這個年齡人羣的常見病。

他們沒有傷害到任何人,卻被懷疑這種精神病傾向是一種潛在的危害。

那個被單親母親殫精竭慮地保護的小男孩不是也有哮喘病嗎?如果他也當街發病呢?

面對大家的驅趕,一個父親的質問多麼無力。他其實再清楚不過,病也是有隱喻,有高低貴賤的,與傳染有關的,與聲譽有關的,是否是絕症,方方面面,又哪裏公平了?

當你處在弱者的境地,你就是被不公平對待的那個。所以,單親媽媽逼迫兒子在這個逼仄的空間裏發奮圖強並沒有錯。錯的是時代,是社會,是環境嗎?它們是誰?它們又不會爲某個真實的悲劇買單。

真實就是又灰色又殘酷的。

07年有個法國影片《穀子和鯔魚》,講的也是一出灰色的家庭悲劇。那是個移民家庭,題目“穀子和鯔魚”是一種阿拉伯燴飯,以穀子與鯔魚作爲原料。故事背景是法國前殖民地阿爾及利亞及其它北非國家的阿拉伯人在二戰後開始移民法國。第一代移民往往居住在法國城市郊區,是克勤克儉的普通工人,但他們的後代出生在法國的土地上,卻被正宗的法國人視爲邊緣人,他們的心理與物質訴求與父輩自然不同,與生活在市中心的正宗法國人也有着巨大矛盾,這種矛盾和差別既不容忽視又帶來真實的社會問題。

那個故事圍繞大家庭複雜的人際關係展開。主角西蒙也是一位父親,年老被解僱的碼頭工人,他自己家裏一團亂麻,有個情人住在附近,無計可施之中想到開一個船屋餐廳,做家鄉的特色燴飯。所有人都指責他異想天開,只有情人的女兒陪他穿上西裝,去跟各種管理人員周旋、辦手續、填一堆表格。他乾瘦、沉默的身影穿梭在灰色的現實風景裏,到了公務大廳與辦公人員交涉時,才露出尷尬、侷促。這時,僅僅是官方語言的溝通困難就說明了一切背景問題、移民問題、底層生存問題。幸好有那個熱情的'名義上的女兒。要不是有她,這個電影壓根就不用拍了。

這麼多年,電影的結局一直令人難忘。天漸漸黑下來,經過反反覆覆的波折之後,餐館終於開始試營業,邀請了一切有頭有臉的人物,甚至連前妻、子女,情人及女兒都不計前嫌,用心合力想辦好這萬事開頭難的第一餐。這種殫精竭慮的計劃幾乎讓人心懸一線,明明就要出事,果真是要出事……老西蒙風流成性的兒子看到來賓中一個他有染的女人,居然是副市長的妻子,於是匆匆開車逃離,並關掉手機……車上偏偏放着最重要的穀子米飯,西蒙騎着摩托車去追,卻被幾個小孩子偷了車,百般戲耍。

他在夜晚的暮色裏追他的穀子米飯,倒在了街頭……另一頭,賓客們等待得太久,慢慢失去了耐心。情人的女兒爲了穩住人心,撩開衣服大跳特跳肚皮舞,那幾乎有點豔俗的異族風情舞蹈配着女主角並不完美的身材,大滴大滴的汗珠落下來,落在她黝黑的長髮上,黝黑的皮膚上,嘈雜的音樂旋律裏,電影裏的觀衆看得又期待又疲憊,電影外的觀衆卻是又緊張又難過。

對底層生活來說,和解也許不太難,難的還是生活本身。所謂的“出頭之日”不過意味着,只要一天陷在困局裏不能出頭,隨時都容易重蹈覆轍。一個普通人,有多少信心給自己,又有多少信心支撐旁人?哪怕那個旁人是最緊密的家人?

說到底,阿東父子的困局和這個移民家庭的困局是一樣的,簡單的是物質,複雜的是人心。當人被環境困住,那個難以解脫的父親的悲慘人生是他真實的一生,也許,也是將來的我們的一生。


相關精彩文章推薦:

1.電影《一念無明》經典臺詞

2.電影《一念無明》臺詞

3.《一念無明》經典臺詞

4.劇情電影《一念無明》臺詞

5.精選《一念無明》臺詞

6.精選電影《一念無明》經典臺詞

7.香港電影《一念無明》臺詞

8.《一念無明》精選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