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廣東職業病高發 每年新發職業病超400例

廣東職業病高發 每年新發職業病超400例

來源:歐巴風    閱讀: 7.7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廣東省衛生廳披露,當前廣東職業病防治形勢嚴峻,職業病高發的態勢未能得到有效遏制。2000年來,全省每年新發職業病病例均超過400例,其中塵肺病和隱性中毒病例相當突出。

廣東職業病高發 每年新發職業病超400例

●上世紀60年代初,廣東職業病主要是稻田皮炎,70年代是有機磷農藥中毒。80年代到90年代廣東的職業病以塵肺病爲主,90年代後是塵肺病與中毒平分秋色。從近兩年來看,變成了塵肺、中毒、噪音及振動引起的職業病三足鼎立。

●在業內人士眼裏,職業病有“白傷”之稱。“白”是相對於安全事故的“紅”而言,而“白傷”的痛苦和危害常常比“紅傷”更傷人。

●如今新的產業潛伏着新的職業病危害。但是一種新發生的職業病從受害者出現到列入國家的職業病名單,要走的路程相當漫長。1988年廣東就發現正己烷病例,但是正己烷的國家標準到了2002年才制訂出來。

瘦弱的葉碧瓊最近終於有了笑容:苯中毒的她,接到了佛山市順德區的工傷賠償通知。

葉碧瓊原來是順德一家包裝公司的女工,離職後才確診患上職業病,但當地社保部門不同意受理她的工傷保險申請。因爲她已經離職了。

轉機發生在近日:廣東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正式發文,明確職工在離開職業病發生單位兩年內,被診斷鑑定爲患職業病的,應當受理並作出工傷認定,由工傷保險基金或用人單位支付費用。

這個新規定的出臺,是由職業病防治專家、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院長黃漢林牽頭給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寫的一封信而促成的。

18歲外來女工上班27天就中毒

入廠後的第27天,睡到半夜的陽豔突感頭暈,全身抽搐猛拍牀板。被驚醒的同事迅速把她送入當地鎮醫院,卻無法查出病因

指着膝蓋上的書,陽豔擡起的手一直在抖,但就是夠不着。

這個20歲的四川南充女孩扎着馬尾,顫抖着坐在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510病房裏。吃飯要喂,頭髮要媽媽梳,連上廁所也要媽媽幫忙。

但翻開照片,18歲之前的陽豔,俊秀活潑,愛打羽毛球,考上了職業院校。

噩夢從2008年春節後開始。父親在昆明受了工傷,腰上放了鋼板,無法供她讀書。她只能輟學跟隨親戚到惠州打工。在博羅的一家皮鞋廠,她的工作就是就用黏膠將鞋墊粘合到鞋中。

“聞到很重的膠氣味”,但是鞋廠並沒有發口罩和手套。她只知道每粘10雙鞋可獲0.28元的報酬,卻不知黏膠中含有致命的有機溶劑———二氯乙烷。

2008年3月7日凌晨,就在入廠後的第27天,睡到半夜的陽豔突感頭暈,全身抽搐猛拍牀板。被驚醒的同事迅速把她送入當地鎮醫院,無法查出病因,被以“不明腦損傷”的診斷一級級轉送到上級醫院,最後轉診到廣州的陽豔已昏迷了8天。

“陽豔的命可以說是撿來的,遲一步都可能救不活。”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住院部主任陳嘉斌回憶說,當時剛好廣州一家腦科醫院也收治一名惠州地區的二氯乙烷中毒者,由於昏迷時間過長而不治身亡。省職業病防治院會診後想到可能還有很多工人也是二氯乙烷中毒,趕緊打報告到惠州市衛生局,通過篩查才找到陽豔,並緊急轉送搶救。

兩年多的青春,就在灰白的病房裏無聲無息地流過。康復階段的陽豔外表基本和常人無異,但不斷顫抖的身體提示着,她的中樞神經系統受到過不可逆的損傷。

陽豔的母親卿正華介紹,孩子被認定爲五級傷殘,扶着也只能走幾百米距離的路,雙手則仍無力抓起東西,“剛清醒過來的時候她連我都不認識,我就想着,可能要照顧她一輩子了”。

疾病責任已經認定:廠房使用含有二氯乙烷的黏劑,沒有做好良好的通風和防護措施,才導致悲劇的發生。

但追討賠償的道路還沒漫長。兩年多的住院費已達10多萬元,但工廠一直推脫,至今僅給過3萬多元的生活和醫療費。去年打官司,但工廠至今沒賠錢。#p#副標題#e#

13年新發現17種職業病

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全省職工2000多萬人,其中接觸有毒有害因素職工540多萬人。電子、輕工、機械、化工、冶金、建材、陶瓷等行業的粉塵、噪聲、高溫、化學品、放射線危害問題成爲防治重點

製作皮鞋“苯中毒”引發白血病、珠寶加工不戴口罩導致“矽肺”、五金電鍍工使用有機溶劑引發“藥疹性皮炎”死亡……這些“殺人不見血”的職業病悲劇,伴隨着近年來我國製造業的高速發展而急劇增多。

在業內人士眼裏,職業病有“白傷”之稱。這“白”是相對於安全事故的“紅”而言,而“白傷”的痛苦和危害常常比“紅傷”更刺人。

廣東省職業病防治院院長黃漢林說,職業病具有隱匿性、遲發性等特點,其危害往往被忽視。所以,衛生部部長陳竺形象地稱職業病是“沒有擠破的膿包”,“肯定會暴露出來,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工人經常不可避免要接觸到職業性有害因素,很容易引起職業病。”黃漢林舉例說,開礦、陶瓷加工會因長期接觸矽粉塵而得矽肺病;冶煉、生產鉛製品的人容易鉛中毒;和油漆、製鞋打交道的人易得苯中毒。一旦發病就很難治癒。

據廣東省衛生廳披露,當前廣東職業病防治形勢嚴峻,職業病高發的態勢未能得到有效遏制。2000年來,全省每年新發職業病病例均超過400例,其中塵肺病和隱性中毒病例相當突出。

這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全省職工2000多萬人,其中接觸有毒有害因素職工540多萬人。電子、輕工、機械、化工、冶金、建材、陶瓷等行業的粉塵、噪聲、高溫、化學品、放射線危害問題成爲防治重點。

黃漢林說,上世紀60年代初,廣東職業病主要是稻田皮炎,70年代是有機磷農藥中毒。80年代到90年代廣東的職業病以塵肺病爲主,90年代後是塵肺病與中毒平分秋色。“從去年、今年來看,變成了塵肺、中毒、噪音及振動引起的職業病三足鼎立。”

從1998年以來,廣東新發現了17種職業病。省職業病防治院採取現場、毒理、臨牀相結合模式,新發現了正己烷、五氧化二釩、二氯乙烷、氟苯酚、三氯甲烷、醋酸乙烯酯、三氯乙烯、有機錫、磷酸三甲苯酯、二甲基甲酰胺、砷化氫、乙硫醇中毒等17種,其中9種在國內首次發現。

“這17種中有兩種是今年新發現的職業病,包括鉻鼻病和職業性甲醇中毒。”黃漢林說,像鉻鼻病已經收治五六例病例了。金屬鉻對鼻子的腐蝕造成了鼻子糜爛,長期可造成毀容。而職業性甲醇中毒,“以前多是因爲老百姓喝了假酒,現在則是煉油廠等化工企業的工人吸入濃度很高的甲醇造成中毒。”

如今新的產業潛伏着新的職業病危害。但是一種新發生的職業病從受害者出現到列入國家的職業病名單走的路程相當漫長。黃漢林稱,1988年廣東就發現正己烷病例,但是正己烷的國家標準到了2002年才制訂出來,三氯乙烯職業病病例也是80年代發現,到2007年標準纔出爐。標準出爐後,該種類職業病病人才有了明確診斷的依據。#p#副標題#e#

鑑定難,病在多頭管理

職業病診斷難,“病在管理體制”。簡單來說,現在監管部門多頭管理,“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很容易就出漏洞、扯皮

一年前,河南農民工張海超在被法定鑑定機關鑑定爲肺結核後,採用“開胸驗肺”的方式,證明自己的確患有職業病,並最終在輿論的強力支持下得到60萬元賠償。今年“兩會”上,“開胸驗肺”問題曾成爲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相關部門也作出了承諾……這似乎意味着職業病鑑定的困局解決有望。

但事實上,悲劇還在延續。今年6月19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播出一個故事:在廣東打工的唐建友突患急性白血病,因爲長期從事噴漆工作,唐建友認爲自己得的是職業病,但由於工作單位拒絕出具勞動合同原件,沒法做職業病鑑定。在央視播出節目前一天,唐建友病發身亡,至死都沒等來那紙鑑定。

由此,很多人指責“鑑定難”是因爲《職業病防治法》有漏洞:勞動者要提交與企業的勞動合同、勞動者的健康監護檔案等。而職業病往往是在離職後一段時間發生的,這時候再去找企業開證明,豈不是要企業“自證其罪”?

“這是一種誤解。”作爲職業病防治法的主要起草人之一,黃漢林很想澄清:之所以作出這條規定,是因爲職業病不僅是一種疾病,還要查明病因。如果不能證明與企業有勞動關係、有接觸職業危害的歷史,那怎麼能說是“職業病”呢?“勞動合同不是硬性要求。其實在工廠的工牌、社保卡,甚至無直接利益關係的幾個工友的證明都可以。關鍵在於能證明工人與企業的勞動關係。”

他覺得,職業病診斷難,“病在管理體制”。簡單來說,現在監管部門多頭管理,就像鐵路警察各管一段,很容易就出漏洞、扯皮。

過去,職業病防治由衛生部門管,職業病防治院提供技術、治療,還曾有監督權。但2003年中央編辦下文,把衛生部承擔的作業場所職業衛生監督和事故處理職責劃到安監局。但安監繫統既沒有職業病防治管理人員,也缺乏技術隊伍的支撐,所以很難接管。有的省雖下發了職能調整的文件,但衛生部門的監管職能交不出。

南方日報記者瞭解到,這7年來廣東的監管職能也在搖擺,曾經劃給安監,後來又給回衛生,但去年又給回安監。這種盪鞦韆式地來回折騰,導致管理空當。而職業病防治機構也在上面的搖擺中,失去了現場調查取證的監督權,只負責技術鑑定。

“以前我們每一例都是去現場取證,效率很高。”黃漢林說,1998年有一個江西女工回家後查出重度再生障礙性貧血,她看到報紙,懷疑自己是在東莞打工刷膠水時得病,於是給黃漢林寫信。“我那天午飯前接到信,下午一上班就帶隊去東莞那家工廠調查。很快就查明,確是正己烷中毒。爲女工討回公道,還讓工廠整改,保護了一批工人。”

但現在,生產場所的監督權在安監部門,職防專家基本不到現場調查取證了,只能依靠當地的衛生監督等部門去調取工廠的資料,作爲鑑定的依據。這樣三轉四轉,效率很低,鑑定自然難了。

專家們呼籲,要理順監管體制。“職業病防治應該是一條完整的鏈條,一竿子插到底,不應該多頭管理。”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