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百人最北油田抗冰 近百人在中國最北海上油田抗冰海冰撞擊堪比地震

百人最北油田抗冰 近百人在中國最北海上油田抗冰海冰撞擊堪比地震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7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百人最北油田抗冰 近百人在中國最北海上油田抗冰海冰撞擊堪比地震

百人最北油田抗冰

中國人的一天,近百人在中國最北海上油田抗冰。作爲中國海上地理位置最北油田,油田長期處於“冰川時代”,由近百名員工組成的“抗冰保產”衝鋒隊奮戰在油田冰情“重災區”。海冰撞擊堪比地震,爲確保油田生產及油輪外輸安全平穩運行,近百人在中國最北海上油田抗冰。

海冰運動時,對採油平臺有巨大的推力和撞擊力,如不及時清理就會損傷輸油管線,導致油輪無法靠泊,影響外輸作業。由於靠近海岸,冰中夾雜大量泥沙,所以平臺周邊區域的海冰異常的堅硬,對平臺導管架的撞擊力也更強 。“抗冰保產”衝鋒隊就擔負着清理周邊海冰的任務。海冰在波浪的推擠之下互相撞擊,產生了如荷葉形狀的“荷葉冰”。海上的浮冰是“生長”起來的,看似不大的冰塊由於海水的流動迅速生長蔓延,經過堆疊後能夠達到幾十釐米的厚度。

早上7點,員工們從興城碼頭出發前往錦州9-3油田。採油平臺實行倒班制,每個員工要在海上工作28天才能回家,每個班有70多名員工,所有工作和生活用品都需要從陸地運輸過來。興城碼頭距離員工宿舍有40分鐘的路程,他們6點之前就要起牀準備出發。抵達平臺後,作業人員利用吊籠把他們和行李從甲板“吊”上平臺,他們習慣了這種空中“運輸”方式。如遇特殊情況,作業人員就乘坐直升機往返陸地與海上平臺。

百人最北油田抗冰 近百人在中國最北海上油田抗冰海冰撞擊堪比地震 第2張

百人最北油田抗冰

作爲一名安全監督助理,楊家春每天的工作就是負責平臺上的安全管理。在平臺上最怕降溫結冰,一旦冰情嚴重輸油管路就無法正常運行。破冰船不斷圍繞平臺行進,在周邊不斷破冰作業。楊家春對於平臺的冰情也格外留意,2010年,在他巡查無人值守平臺的過程中冰情加重,海冰的撞擊讓他在“獨腿平臺”上晃動得無法站立,最後只能無奈地趴在甲板上,手抓、腳頂採油樹,才能勉強安穩下來。後來他得知,據測定當時的海冰撞擊力已達到200多GAL,相當於5-6級地震。

百人最北油田抗冰 近百人在中國最北海上油田抗冰海冰撞擊堪比地震 第3張

百人最北油田抗冰

已經在這工作了11年的楊家春仍舊不太適應海上風浪的顛簸,有一次他坐倒班船回陸地海休,船行進半小時後颳起了八九級大風,全船的人都在吐。當時是冬季,楊家春想出倉緩解一下,但甲板上也滿是風浪,他根本無法站立,最後只能倚着廁所的門不斷的嘔吐。

破冰船駛過的地方留下了一條水印。濱海284破冰船上除船長外還有14位船員,他們每天與大海爲伴,每隔10天才能返回港口一次進行補給。濱海284破冰船船長馬志平已經工作了30年,如今在船上工作2個月才能回家一次。上世紀九十年代海上與陸地的通訊還很不方便,馬志平出海後就基本和家裏失去了聯繫,這也讓成家不久的他和家裏產生了不少矛盾。如今海上通訊方便了一些,他也得到了更多家人對他工作的理解。

米志鵬是油田CEPD平臺操作班的90後新員工,他在平臺外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巡視,以保證平臺的正常運轉。如今,他已經成爲生產班組的年輕骨幹力量。進入大寒氣溫下降很快,帶纜走道都結上了厚厚的冰凌。作爲夜班操作人員,張賀必須儘快清理積冰,以確保後續操作人員巡檢的安全順利。一位船員在破冰船的甲板上查看冰情。夜色降臨,破冰船仍在不停的圍着平臺破冰而行。

平臺上的狀態燈顯示着平臺安全生產狀態,錦州9-3中心採油平臺已連續安全運行545天。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