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各地高溫頻現“熱傷害”需十分警惕

各地高溫頻現“熱傷害”需十分警惕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酷暑當前,室內中暑者佔了非職業性中暑死者三成

各地高溫頻現“熱傷害”需十分警惕

有心腦血管病的老年人可出現中風、腦梗等併發病

七月豔陽天,江浙滬一帶超過40℃的極端高溫天氣頻現,出現多個“熱死人”案例,而因高溫對身體直接或間接引發的各種疾病和傷害更爲多見。在這輪高溫天氣中,地處嶺南的廣州雖得以“倖免”,但長夏遠未結束,酷暑隨時可能重臨。專家提醒,高溫天氣要防各種與中暑有關的熱抽筋、熱昏厥甚至是熱衰竭、熱射病等“熱傷害”。

醫學指導/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急診科主任蔡學全教授

新聞回放:

上海十餘人非職業性中暑死

40℃左右的高溫下,沒有空調,待上兩天會怎樣?上星期,杭州近60歲的何大媽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熬出了“熱射病”。

7月24日那天,杭州的氣溫飆到了40.4℃,年近60歲的何大媽和老伴兩個人在家覺得開空調太浪費,加上空調遙控器又出了點故障,老兩口就守着電風扇,沒開空調接連熬了兩天,直至她出現噁心、嘔吐、意識不清。家人立馬把她送進醫院。醫生髮現,當時何大媽已經多臟器功能衰竭,隨時都有可能不治,是患了典型的“熱射病”。很多人對這個病名感到陌生,其實,它就是最嚴重的中暑。

像何大媽這樣的病例,在持續的高溫的江浙滬並非絕無僅有。據上海疾控中心統計,今夏中暑患者明顯增加,非職業性中暑死亡患者有10餘人。其中,室內中暑的患者佔了三成以上。連日來,上海閔行區中心醫院已經收治了10名嚴重中暑的患者,多爲中老年人,送到醫院時已經神志不清、高熱不退。醫院全力搶救,但因症狀過於嚴重,截至7月30日已有3名患者死於熱射病,還有兩名嚴重中暑的患者生命垂危。

專家說法:“熱死人”非玩笑體弱老少要警惕

“每年一到夏天,因持續高溫對身體直接或間接引發的各種疾病和傷害都較多見。”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急診科主任蔡學全教授根據多年來急診的臨牀觀察,稱超過35℃的高溫天氣若持續幾天,中暑患者就會明顯增多。高溫傷害在不同人羣身上有不同表現,如熱抽筋和熱昏厥,發展下去可能出現熱衰竭、熱射病,甚至導致死亡。

“我們平時說‘熱死人’似乎是句口頭禪、玩笑話,但臨牀上也確也其事,但病例不算多。”蔡學全稱,臨牀上最常見的是熱抽筋和熱昏厥,一般經過及時降溫補鹽液處理後便能逐漸緩和,無需太過擔心。而熱衰竭和熱射病多發生在直接烈日暴曬下工作者和體弱者或身體機能退化、有基礎病的老人身上。

值得特別提醒的是,有部分嬰幼兒因神經中樞和汗腺尚未發育完善,對體溫的調節能力較差,在持續高溫天易出現持續發熱、煩躁、食慾不振等症狀,且體溫多隨外界溫度變化而變化。當孩子出現暑熱症時,應遠離西曬不通風的悶熱房間,有空調的話可將室溫比外部溫度調低5℃左右,一般就能幫助其降低體溫。總之,老人和小孩在不通風的悶熱環境中,身體的耐受度低,若通風降溫不及時,更易受熱傷害,出現抽筋、昏厥,有心腦血管病的老年人還可能出現熱中風、腦梗等併發病,應引起警惕。

急救支招:抽筋昏厥易緩解熱衰竭熱射病要送醫

中暑常見,但偶爾也會死人。蔡學全建議夏天出門,特別是需要在室外作業者最好戴寬檐帽或撐把傘,宜穿透氣易散熱的衣服;別等到口渴才喝水,流汗多最好多喝淡鹽水;孕婦、孩子,以及體弱或有基礎病的中老年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高溫天要少外出,非得外出則應儘量避開早上10點至下午4點室外溫度較高的時段。學點急救常識也很有必要——

熱抽筋:喝水補鹽做按摩

氣溫太高時,室外運動激烈,肌肉抽筋的例子並不少見。這跟出汗太多致低鈉血癥有關。特別是小腿肌肉神經比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肉敏感,更容易抽筋。

遇到這種情況應馬上補水,有條件的喝運動飲料,或是喝點鹽水,及早糾正身體因流汗過多、電解質紊亂。另外,抽筋的部位適當按摩,稍作休息,基本都可緩解。如有頭暈、噁心、全身不適等中暑症狀,而且持續加重,應及早到醫院看病。

熱昏厥:陰涼處平躺喝鹽水

一旦發生熱昏厥,應馬上將患者移到陰涼處平躺。若患者意識清醒,可喂服溫鹽水。絕大多數患者在陰涼處休息、補水後可恢復,但若頭昏、乏力症狀持續不緩解甚至反加劇,應送醫院進一步救治。

熱衰竭、熱射病:馬上送醫搶救

熱衰竭、熱射病多發於在烈日暴曬下工作的人、老年人、兒童和慢性疾病患者,可有抽筋、昏厥的表現,還可出現嚴重口渴,噁心、嘔吐、頭暈眼花,全身無力,體溫急劇升高到40℃以上,甚至血壓下降、休克或昏迷等等。如果搶救不及時,短時間內可出現生命危險。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