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數碼 > 攝影 > 華爾街日報撰文探討:徠卡靠什麼在數碼年代存活

華爾街日報撰文探討:徠卡靠什麼在數碼年代存活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9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相信攝影業界的人應該都知道在十年前,徠卡相機公司瀕臨破產,作爲推出第一臺35mm膠片相機的企業,擁有極輝煌的歷史卻沒有步入柯達或寶麗來的後塵。令人好奇的是:徠卡最終可以在數碼年代生存下來靠的是什麼呢?爲此,華爾街日報德國記者兼攝影師Ellen Emmerentze Jervell早前做了撰文探討。

華爾街日報撰文探討:徠卡靠什麼在數碼年代存活

徠卡相機

  全文簡單總結重點如下:

eas Kaufmann在2004年加入,並在2006年推出第一部數碼M系旁軸機M8,可用舊徠卡鏡頭,即便進入數碼年代,但與過去充份連結,繼承了膠片時代的輝煌,包括歷史與光學。

2.到2011年,徠卡轉虧爲盈,黑石集團收購徠卡公司44%股份,成爲最大股東。之後銷售提升35%,到上個財政年度,即2014年3月底達到3.37億歐元,但沒有披露利潤。未來徠卡將會增加更多高端產品,價格達到16,900至25,400美元。

3.差不多就是這些了,但這些答案,似乎不太令人滿意。這篇文章的確沒能給出令人信服的觀點及分析,所以不少人都補充其想法。

4.徠卡成功包裝了自己的品牌,把過去一些傳奇的名字,包括佈列鬆、Elliott Erwitt、Robert Capa、Robert Frank,甚至英女皇等,還有一些以徠卡拍攝的經典照片,都與今天的徠卡連結起來,於是營造出一種“徠卡俱樂部”的圈子,讓不少攝影師/富人都渴望擁有並且加入當中。於是即使是貼牌的松下,因爲一顆小紅點都可以身價暴升(雖然兩者還是有點分別)。

5.徠卡本身有優秀的光學技術,即使是全畫幅鏡頭,能夠以相對輕巧的體積提供極佳的質素;而Summilux-C電影鏡頭,也已用在奧斯卡最佳電影《鳥人》的拍攝上。再加上舊有的徠卡鏡頭早成傳奇,原有用家不會捨棄,廠商數碼化的潛力,比起柯達或寶麗來要好得多。

6.如果人們認爲索尼推出全畫幅無反相機A7是創新,其實徠卡在2009年就已推出M9(也算是無反,雖然是旁軸的)。

當然,事情也不是那麼樂觀,未來十年,徠卡會變得更出色,還是始終會被邊緣化?

無獨有偶,近日香港消委會推出相機評比,表示徠卡X(Type113)與徠卡X-E(Type102)測試輸給佳能G1 X Mark II和G7 X,整個結果在攝影圈裏遭到不少批評甚至嘲笑。先勿論這個測試如何,其實早有論調提出,數碼相機已經步入電子實力的競爭年代,徠卡是否具備凌駕的科技實力呢?最後會否“贏鏡頭、輸機身”?

華爾街日報撰文探討:徠卡靠什麼在數碼年代存活 第2張

2014年“世界新聞攝影獎(荷賽)”參賽作品器材分佈

徠卡的歷史很輝煌,可以說與瑪格南攝影師的傳奇甚至神化有關,但近年瑪格南圖片社在國際舞臺的表現已不是當年的情況。近十年以來,我們已經鮮見標榜以徠卡拍攝的新經典作品,國際比賽如“世界新聞攝影獎(荷賽)”,得獎作品中僅有一輯是用徠卡M9拍攝。未來十年,徠卡可能還得繼續用二戰的《勝利之吻》作代表?

徠卡有沒有需要“大衆化”,是個很爭議的話題,畢竟各種奢侈品名牌子,都沒有這個需要,跑車是不用跟單車爭生意的。但如果徠卡仍要保持“頂尖”的形象,就更需要投入大量資源推出高質素相機,否則即如部份徠卡老粉絲所斷言 “數碼徠卡是個笑話”,然後還是難逃破產,大家繼續高追炒賣舊鏡舊機,也不是無法想象。

華爾街日報撰文探討:徠卡靠什麼在數碼年代存活 第3張

慶祝M系誕生60週年的Leica-M Edition

Lieca Rumors指出,以往徠卡推出各種限量版新機,即使很昂貴,但很多時候都能在幾個小時內售罄。不過那款慶祝M系誕生60週年的Leica-M Edition 60,即沒有屏幕的那一款(上圖),竟然放售六個月都依然有存貨。

徠卡相機公司能在數碼相機時代的第一個10年生存了下來,在未來的10年會變成怎樣呢?依然令人不解,讓我們一起期待徠卡闖出的新一番天地吧!

攝影
電腦
手機
APP
極客
音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