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時尚訊 > 時尚訊爆料 > 圍城爲什麼會成爲經典之作

圍城爲什麼會成爲經典之作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鏈接:

來源:劇情狗

着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語文老師最愛給學生推薦的兩部基於文學着作改編的影視作品,一部是謝添導演的電影《茶館》(1982),另一部就是由黃蜀芹導演的電視劇《圍城》(1990)。學生在課堂上認識的《圍城》,是現當代文學史上一部風格獨特的着作。

圍城爲什麼會成爲經典之作

經典之作圍城

1947年,也就是「抗日戰爭」勝利兩年後,《圍城》開始在李健吾和鄭振鐸創辦的刊物《文藝復興》上連載,並於同年6月收錄進晨光出版公司趙家璧主編的「晨光文學叢書」中。在電影電視佔據主流流行文化之前,《圍城》就發行過衆多版本,僅40年代的中文版本就再版過兩次,並有多種外文譯本。

圍城爲什麼會成爲經典之作 第2張

《圍城》(1990)

1949年之後,《圍城》在市面上銷聲匿跡。直到「改革開放」後,錢鍾書多次隨中國社科院代表團出訪,才爲重新出版《圍城》創造了機會,最終人民文學出版社於1980年10月正式重印《圍城》。但80年代再版的《圍城》只受到知識界的關注,並不爲廣泛的讀者知曉。

直到1990年,上海電影製片廠、中央電視臺、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和廈門音像出版社於1990年聯合出品了黃蜀芹導演的電視劇版《圍城》,纔將這部冷遇多年的着作再次推向大衆觀衆,小說《圍城》也重新流行起來並被奉爲了文學「經典」。

封神的電視作品

作爲畢生唯一一部長篇小說,錢鍾書本人多次對《圍城》的創作表達不滿,也對熒幕改編表達過謹慎的態度。電視劇版《圍城》在問世後很快「封神」,甚至養活了不少盜版書商和音像製品商。

圍城爲什麼會成爲經典之作 第3張

這部電視劇在1991年獲得了「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獎以及「飛天獎」優秀電視劇獎、最佳導演獎和最佳編劇獎,直到今天它在年輕觀衆中仍留有不錯的口碑。此外,作曲家關峽爲《圍城》創作的音樂也獲得了 1991年電視劇最佳音樂獎。

《圍城》的成功離不開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人們對於視覺流行文化的興致以及電視的普及,也離不開創作者的改編。

一方面,通過編劇和演員的努力,電視劇較爲完整地還原了原着討論的主題和人物形象;另一方面,上世紀60年代,夏志清在《中國現代小說史》中對《圍城》讚賞有加,認爲這是「中國近代文學中最有趣和最用心經營的小說。」

圍城爲什麼會成爲經典之作 第4張

基於這一點,電視劇做到了從文字到圖像的轉換,保留了原着幽默、冷峻、細節明確的敘事風格。

《圍城》的故事結構很適合改編成電視劇。「圍城」首先反應了3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困境,這種困境在錢鍾書筆下是一種在事業、愛情等方面都「想出去」和「想進來」的矛盾而持續的狀態。

方鴻漸的感情糾葛

電視劇着墨最多的人物是方鴻漸,他起伏的人生和糾葛的感情經歷被作爲劇本的主線。觀衆始終覺得故事圍繞方鴻漸發展,因而「圍城」的另一層意思也被突出出來。

圍城爲什麼會成爲經典之作 第5張

在方鴻漸的故事裏,生活是一個閉合的圓環。故事一開始,方鴻漸回到老家後發現,留學四年後什麼也沒有改變,還是過去的人和事,留學的生活卻想露水一樣沒有痕跡。

這種感覺一直伴隨着方鴻漸,直到最後和孫柔嘉結了婚:「老實說,不管你跟誰結婚,結婚以後,你總髮現你要的不是原來的人。」因此,方鴻漸從留學回國、四處奔波再到最終回到原點、一事無成的經歷也是一次存在主義的歷險、一出小人物的悲喜劇。

從技巧上說,編劇孫繼飛將原着中分屬九章的故事拆解爲五個單元,每兩集爲一個單元,全劇共十集,差不多每一個單元相當於原着兩章的內容。

從方鴻漸回上海,到捲入蘇文紈、趙辛楣、唐曉芙等人的感情糾葛,再到四處奔波流浪、去「三閭大學」教書,最後兜兜轉轉回到上海過小家庭生活,五個單元較爲完整地還原了原着的主要脈絡。

圍城爲什麼會成爲經典之作 第6張

爲了突出方鴻漸的主線,編劇還刻意增加或強化了方與老家人的關係,比如他在戀愛問題上與父親方遯翁的矛盾衝突。不過爲此也犧牲了其他人的支線劇情,比如孫柔嘉和父親的情節就被簡省了。

耐人尋味的旁白

電視劇還借用了小說中的四十餘段旁白,按每集四段的頻次分散在各集中。這些旁白起到說明和議論的作用,同時保留着錢鍾書在原作中透露出的諷刺語調,正如編劇孫繼飛的解釋,說它們是「寫在人生這部大書邊上的註解、眉批、問號和感嘆號,既冷峻又耐人尋味。」

例如第一集以海上航行的畫面,用旁白交代了郵輪的來龍去脈:「這船依仗人的精明,滿載人的喧鬧,寄滿人的希望,隨時都把沾滿了人氣的一小方水面還給那無情、無盡、無際的大海。」

這話也在暗諷方鴻漸,暗示了主人公在熱鬧與希望中終將一無所獲。類似的旁白雖然給人一種站在高處自作聰明的感覺,但也隨時緊扣住整部作品辛辣而冷峻基調。

圍城爲什麼會成爲經典之作 第7張

《圍城》討論的語境和問題與錢鍾書處於同一個時代,這是屬於黃蜀芹父母的時代。經黃蜀芹回憶,她的父母就是30年代的海歸留學生。

黃蜀芹的父親黃佐臨從劍橋大學碩士畢業回國的時間竟然與《圍城》中方鴻漸回國的時間吻合,都是1937年夏天。此外,和方鴻漸、趙辛楣南下到「三閭大學」謀職的經歷類似,黃佐臨回到上海從事戲劇工作之前,也曾在重慶國立戲劇專科學校任教。

黃蜀芹不是個例,在她曾經就讀的上海市三女中,有很多類似經歷的家庭。導演實際在用一種回望的視角講述父母輩知識分子年輕時的故事。換言之,她要追索和再現的是跨代際的故事,而自身經歷與小說中的某些重合也在電視劇中產生了微妙的印象。也許正因如此,觀衆會感覺電視劇裏的方鴻漸比小說裏可愛了一些。

經典角色的詮釋

總的來說,陳道明塑造的方鴻漸形象沒有書中那麼強的諷刺意味。據說,當陳道明得知自己要出演方鴻漸有些猶豫,但黃蜀芹自信地認爲陳道明的氣質和方鴻漸有幾分相像,堅持不換演員:「就是要陳道明演, 後備一個不考慮。」

圍城爲什麼會成爲經典之作 第8張

電視劇中方鴻漸的第一次出場確實給觀衆一種玩世不恭的感覺。鏡頭通過蘇文紈的視角,交代了甲板上倚靠欄杆站着的方鴻漸有着怎樣不拘小節的衣着品味,也交代了他多少有點讀書人的氣質。爲此,陳道明還通過減肥來適應角色的需要。

和原着相比,熒幕上的方鴻漸在人際關係上的每一次選擇、每一次情感的壓抑和宣泄都被合理化了。方鴻漸的「病態」不再屬於全體中國知識分子,主角們都是漂泊無定的人,每個人都是楊絳口中的「被動性主角」。方鴻漸在感情問題上的錯愕也是無助後歇斯底里的反應,這種反應不一定是知識分子的專屬,他們也是命運和選擇權不掌握在自己手裏的大多數,是值得原諒的。

鏈接:

來源:劇情狗

着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明星八卦
時尚訊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時尚訊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