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健康常識 > 德陽市“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醫療衞生救援紀實

德陽市“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醫療衞生救援紀實

來源:歐巴風    閲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用大愛築起生命之堤——“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醫療衞生救援紀實

德陽市“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醫療衞生救援紀實

德陽日報訊8月13日凌晨,曾遭受“5·12”特大地震重創的極重災區綿竹清平發生強降雨,引發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質災害,各項救援工作迫在眉睫……

德陽市衞生系統第一時間作出響應,迅即啟動預案,火速馳援災區,全力搶救傷員。關鍵時刻,德陽衞生人再次用“5·12”抗震救治中歷練出的速度,有力、有序、有效開展醫療衞生救援行動,在最短時間實現了醫療救治、疾病防控、衞生監督全覆蓋,為災區人民搭建起了愛的生命之堤。

迅即出動,打響救援應急戰

特大山洪泥石流發生後,市衞生局立即啟動衞生應急預案,成立了抗洪救災醫療衞生救援工作領導小組及若干工作組,並落實責任分工,迅速開展工作。

該局負責人第一時間率隊趕赴災區,組織開展醫療衞生救援工作,組建前線醫療衞生防疫組,調集市級醫療和衞生防疫專家馳援災區。在8月13日當晚,就會同省衞生廳專家一道,指導綿竹製訂了醫療救治、衞生防疫和衞生監督工作方案,為保證救援工作的科學、有效開展奠定了基礎。

該局抽調德陽市人民醫院專家組成專家組,負責指導綿竹開展傷員救治工作。確定綿竹市人民醫院為清平泥石流傷員定點收治醫院,負責組織開展傷員救治,並落實後備醫院。同時抽調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趕赴綿竹,配合綿竹疾病控制和衞生監督部門,對受災地區周邊環境進行評估、研判,科學、規範開展衞生防疫工作,防止災後傳染病疫情發生。為確保打贏抗洪救災這場硬仗,市、縣兩級衞生部門還迅速組建了由610名醫療救治和衞生防疫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衞生應急後備隊,同時各縣(市、區)綜合醫院和市直醫療機構做好預留牀位和藥品、設備器械等各項準備工作,24小時處於待命狀態,隨時準備奔赴災區開展醫療衞生救援。

高效救治,構築生命安全島

災情發生後,按照“統一指揮、及時施救、集中收治、分工負責”的原則,綿竹市衞生局在第一時間派出7名醫務人員徒步或乘直升飛機挺進清平鄉展開工作,另派70餘名醫務人員在漢旺轉運救治傷員。

與此同時,綿竹市人民醫院作為清平泥石流傷員定點收治醫院,開闢專屬病房,積極救治傷病員,並免費對安置點災區羣眾進行診治、發放藥品,積極開展受災羣眾心理撫慰和疏導工作。

截至目前,衞生系統已累計出動救護車69台、醫務人員794人;收治入院地質災害傷病員60人,已出院病員16人;在清平一線、漢旺救治站、綿竹職中受災羣眾集中安置點,醫護人員已累計診治2754人次,開展集體心理訪談100餘人,接受心理諮詢1526人次。

立足科學,防疫監督全覆蓋

市衞生系統堅持將衞生防疫與醫療救治同時部署、同步實施,建立了以綿竹市衞生防疫人員為主體,省、市衞生防疫專家為技術支撐,旌陽區、廣漢市、中江縣、羅江縣衞生防疫人員為補充的三級衞生防疫梯隊。已先後向清平一線增派衞生防疫、衞生監督專家共計17名,與清平衞生院的防保人員、村醫生以及當地鎮、村、組幹部一道,建立了鄉包村、村包組、組包户三級聯防聯控衞生防疫體系,組成了5個衞生防疫組進村入户開展災後防病工作,在災後72小時內實現了健康教育宣傳、傳染病症狀監測、飲水飲食監督指導、重點區域消殺四個全覆蓋。

同時,在綿竹職中受災羣眾集中安置點和漢旺指揮部設立了醫療衞生站(點),分別派駐了14名醫衞人員,負責受災羣眾、參與救災人員的醫療服務和食品、飲用水的安全保障,並在集中安置點開展了衞生防病宣傳、衞生巡查、傳染病症狀監測檢診、外環境消殺等工作。疾控機構每兩小時蒐集一次相關信息,以及時掌握疫情動態,還實行了疫情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

至今,衞生系統已累計消毒面積363300平方米,懸掛衞生防病宣傳橫標46幅,印製發放宣傳資料6種10090份,接受健康教育諮詢6422人次,發送衞生防病知識短信20餘條。還累計出動監督車輛202台次、人員324人次,監督集中供餐點76次,檢查救災食品發放點45次、清平山上副食店97户次,檢查餐飲單位65户次,培訓食品從業人員900餘人次,監督各種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及分散式取水點98處次,監督醫療救治點105次。截至目前,受災地區無發熱、出疹、腹瀉和聚集性病例出現,無傳染病報告。周雪豔#p#分頁標題#e#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