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上海專家金立倫講解骨關節病及其防治

上海專家金立倫講解骨關節病及其防治

來源:歐巴風    閲讀: 3.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骨關節炎指由多種因素引起關節軟骨纖維化、皸裂、潰瘍、脱失而導致的關節疾病。病因尚不明確,其發生與年齡、肥胖、炎症、創傷及遺傳因素等有關。其病理特點為關節軟骨變性破壞、軟骨下骨硬化或囊性變、關節邊緣骨質增生、滑膜增生、關節囊攣縮、韌帶鬆弛或攣縮、肌肉萎縮無力等。骨關節炎以中老年患者多見,女性多於男性。發生與年齡有着密切的關係,年齡低於45歲的,發病率為2~3%;45~64歲的為23.5~30%,超過65歲的可高達55~65%,75歲的人羣則達80%。該病的致殘率可高達55%。骨關節炎好發於負重大、活動多的關節,如膝、脊柱(頸椎和腰椎)、髖、踝、手等關節, 最常見的部位順序為指間關節,拇指腕掌關節,膝關節和髖關節。

上海專家金立倫講解骨關節病及其防治

講解專家介紹:

金立倫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中醫傷科

骨關節炎的臨牀表現,可有無症狀性骨關節炎(僅有體徵或X線證據)和有症狀性骨關節炎,症狀隨受累關節不同而不盡一致。骨關節炎的主要臨牀表現為:發病緩慢,部位侷限,活動多則加重,休息即可緩解;晨僵時間不超過半小時;受累關節以疼痛和壓痛為主,偶爾伴發關節周圍組織腫脹,或一過性滑膜炎;活動時關節有摩擦音,嚴重者可發生關節畸形。頸椎或脊椎病變可引起神經受壓或刺激症狀。血清類風濕因子陰性,血沉和C-反應蛋白輕度升高。X線片檢查有助於診斷。

骨關節炎的治療目的是減輕或消除疼痛,矯正畸形,改善或恢復關節功能,改善生活質量。總體治療原則是非藥物與藥物治療相結合,必要時手術治療,治療應個體化。結合病人自身情況,如年齡、性別、體重、自身危險因素、病變部位及程度等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非藥物治療:是藥物治療及手術治療等的基礎。對於初次就診且症狀不重的骨關節炎患者非藥物治療是首選的治療方式,目的是減輕疼痛、改善功能,使患者能夠很好地認識疾病的性質和預後。

1.患者教育:自我行為療法(減少不合理的運動,適量活動,避免不良姿勢,避免長時間跑、跳、蹲,減少或避免爬樓梯),減肥,有氧鍛鍊(如游泳、自行車等),關節功能訓練(如膝關節在非負重位下屈伸活動,以保持關節最大活動度),肌力訓練(如髖關節骨關節炎應注意外展肌羣的訓練)等。

2.物理治療:主要增加局部血液循環、減輕炎症反應,包括熱療、水療、超聲波、鍼灸、按摩、牽引、經皮神經電刺激等。

3. 行動支持:主要減少受累關節負重,可採用手杖、枴杖、助行器等。

4.改變負重力線:根據骨關節炎所伴發的內翻或外翻畸形情況,採用相應的矯形支具或矯形鞋,以平衡各關節面的負荷。

藥物治療:如非藥物治療無效,可根據關節疼痛情況選擇藥物治療。

1.局部藥物治療:對於手和膝關節骨關節炎,在採用口服藥前,建議首先選擇局部藥物治療。局部藥物治療可使用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的乳膠劑、膏劑、貼劑和非NSAIDs擦劑(中藥薰洗劑或辣椒鹼等)。局部外用藥可以有效緩解關節輕中度疼痛,且不良反應輕微。對於中重度疼痛可聯合使用局部藥物與口服NSAIDs。

2.全身鎮痛藥物:依據給藥途徑,分為口服藥物、針劑以及栓劑。用藥原則:① 用藥前進行風險評估,關注潛在內科疾病風險。② 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劑量個體化。③ 儘量使用最低有效劑量,避免過量用藥及同類藥物重複或疊加使用。④ 用藥3個月,根據病情選擇檢查血、大便常規、大便潛血及肝腎功能。

3.關節腔注射:①透明質酸鈉,如口服藥物治療效果不顯著,可聯合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鈉類黏彈性補充劑。②糖皮質激素,對NSAIDs藥物治療4~6周無效的嚴重骨關節炎或不能耐受NSAIDs藥物治療、持續疼痛、炎症明顯者,可行關節腔內注射糖皮質激素。但若長期使用,可加劇關節軟骨損害,加重症狀。因此,不主張隨意選用關節腔內注射糖皮質激素,更反對多次反覆使用,一般每年最多不超過3~4次。

4.改善病情類藥物及軟骨保護劑:包括雙醋瑞因、氨基葡萄糖、鱷梨大豆未皂化物、多西環素等。此類藥物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緩病程、改善患者症狀。雙醋瑞因具有結構調節作用。

基於社會人口老齡化的趨勢,骨關節病的防治已顯得日益重要。從骨關節病的發生,發展以及轉歸來看,預防為主,及早診斷,儘早治療應是防治骨關節病的關鍵。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