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嘰歪哥 > 三疊紀恐龍:哥打龍 體長9米(最早期的蜥腳類恐龍)

三疊紀恐龍:哥打龍 體長9米(最早期的蜥腳類恐龍)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9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哥打龍是一種最早期的原始蜥腳類恐龍,誕生於2億800萬年前的三疊紀時期擁有着非常典型的原始蜥腳類特徵,比如四足行走、短粗軀幹、長脖子和長尾巴等,不過它的體型並沒有後期的蜥腳類恐龍那麼巨大,體長只有9米左右,但也屬於大型恐龍之一。

哥打龍的外形特徵

三疊紀恐龍:哥打龍 體長9米(最早期的蜥腳類恐龍)

哥打龍和大部分的原始蜥腳類恐龍一樣,行走都是依靠四足的,而四足基本都是呈現橢圓形,非常粗壯並且有力,而尾巴和脖子則比較修長,佔到了身體的大部分長度,能幫助它擴大攝食的範圍。並且哥打龍還有着彎曲且較短的肱骨,並且脊椎神經非常簡單但粗壯,髖部的前突則比較低矮且修長。

哥打龍的生活習性

三疊紀恐龍:哥打龍 體長9米(最早期的蜥腳類恐龍) 第2張

根據哥打龍的牙齒化石可以看出,呈現植食性恐龍特有的勺子狀,所以它和大部分的蜥腳類恐龍一樣,都是以樹葉爲食,在遭遇敵人或者受到威脅的時候,它就會擺動鞭子狀的尾巴和擡起粗壯的前足進行威懾,但相比防禦能力極強的倍甲龍來說,哥打龍的這點技能基本上是非常難以自保的。

哥打龍的化石發現

三疊紀恐龍:哥打龍 體長9米(最早期的蜥腳類恐龍) 第3張

哥打龍的第一批化石是在印度泰倫加納的安得拉邦發掘出來的,當時只包含了化石碎片,缺乏顱骨,不過幸運的是,截止到目前,已經發現的哥打龍化石數量達到了12具之多,所以它的化石基本上都已經完整,只缺乏少數的牙齒碎片而已,由於最早的一批化石埋藏於Kota地層內,所以它的拉丁文名中也包含了這一地名,含義則是“Kota地層的蜥蜴”。

三疊紀恐龍:哥打龍 體長9米(最早期的蜥腳類恐龍) 第4張

印度政府在發現哥打龍化石之後,就將這批最早發現的正模化石妥善的安放在安得拉邦的海得拉巴的博拉博物館中,並且定期的進行展出。哥打龍的化石在1988年就已經發現,也就是在同年完成了命名和種屬描述。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