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歷史朝代 > 心臟猝死事件頻發 專家建議高危人羣需連續心電監測

心臟猝死事件頻發 專家建議高危人羣需連續心電監測

來源:歐巴風    閱讀: 4.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近日結束的俄羅斯世界盃亞洲賽區12強賽最後一場比賽中,中國客場首勝,可能讓不少中國球迷重燃對中國足球的熱情。看足球的人覺得酣暢淋漓十分過癮,不過,許多球迷朋友們或許不知道足球運動是世界上最危險的運動。心臟猝死事件時常發生,從2004年至今十三年的時間裏猝死人數達到628人。

心臟猝死事件頻發 專家建議高危人羣需連續心電監測

心源性猝死

職業足球高強度的訓練和比賽讓球員的身體和技術更出色的同時,也使運動員的心臟不堪重負而導致心臟結構病變、造成傷害。不過,猝死並不只是在職業足球中發生,在普通人的日常運動中也經常會遇到猝死的事件。

“心源性猝死是異常兇險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病情基本穩定的情況下突然發生嚴重心律失常(一般爲心室顫動或室性心動過速)導致迅速死亡。不過,公衆也不必對心源性猝死盲目恐慌、談虎色變,隨着醫療科技的進步,心源性猝死是可以預防的,有效手段也很多。比如不間斷心電事件監測,通過連續、有效監測幫助醫生及時、準確地明確診斷,爲高危人羣贏得寶貴的救治時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心內科李毅剛主任介紹。

心源性猝死,即心臟驟停導致的突然死亡。在發病時,心臟會發生快速的沒有供血功能的胡亂跳動,發病以後,一般在1小時內死亡,甚至許多患者在數分鐘以內便因大腦缺血缺氧離世。因此,心源性猝死一旦搶救不及時,死亡率極高。

我國每年因心臟發病而猝死的人數超過54萬,相當於每分鐘有1人發生心源性猝死,每天約1500人因心臟猝死而離世,而其中60%以上發生在醫療機構之外,患者不能夠及時得到有效的搶救治療,我國醫院外心臟猝死被挽救回來的比例只有1%。

“患者發生猝死事件前可以有心臟疾病表現,但猝死的發生具有突發、迅速、無法預測和死亡率高等特點,相當數量的患者是以猝死作爲首發表現。”李毅剛主任介紹。

以不明原因反覆暈厥並伴有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診斷爲例,心電圖所傳遞的信息往往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多數患者病因複雜,一次性標準心電圖難以有效地捕捉做出診斷的準確數據,而動態心電監測雖然可以提供長達24小時的連續數據,但其在患者工作、生活期間難免會受到各種干擾,影響監測數據的準確性,造成診斷困難。

心臟猝死事件頻發 專家建議高危人羣需連續心電監測 第2張

心源性猝死

記者獲悉,40%的人在其一生至少會經歷一次暈厥。然而,心電圖、直立傾斜試驗、神經相關檢查等常規檢查就算做齊全,仍有近50%的暈厥未能明確診斷病因,影響有效治療。

“植入式心電事件監測器”的出現很好地完善了既往心臟監測領域的不足,同時也提供了更加有效、可靠的臨牀診斷數據支持。這類監測儀器的優勢在於信息精準,對心律失常檢出率高,可準確記錄房顫、室速、心動過緩、心臟停搏等事件,可同時特徵性檢測房顫;可連續使用3年,最多儲存一個小時左右的心電圖資料,足以記錄保存心律失常關鍵信息;對於不明原因暈厥的患者,有研究顯示,其診斷率爲常規院內心電圖監測的6.4倍,其可以幫助78%的患者明確診斷,因此2009年暈厥管理指南中指出,植入式心電監測爲懷疑心律失常患者的I類適應證。

對於已經明確診斷,通過植入式心電事件監測器進行心源性猝死預防的心律失常患者,李毅剛主任強調患者須遵醫囑定期隨訪,如果患者顧慮複查成本過高,不能及時隨訪,可以積極嘗試遠程隨訪和監測網絡,通過利用相應設備獲取或者讀取植入裝置的信息,並經網絡發送至遠程監測中心,幫助醫生診斷和處理。

李毅剛主任也提醒廣大心血管病患者,“‘暈厥’與公衆平常所提到的‘暈倒’、‘眩暈感’還是有本質區別的,‘暈厥’伴有意識的喪失,表現爲相對突然、短暫、可自行終止、通常很快恢復。不要誤將‘眩暈’當作‘暈厥’,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患者一旦遭遇反覆不明原因的暈厥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通過連續心電監測對暈厥的病因鑑別診斷,再對其致猝死的危險性做出科學分析,採取合適的措施,防治其復發、避免發生心臟性猝死。”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