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心理治療並不能改變施暴者

心理治療並不能改變施暴者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3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近日,“瘋狂英語”創始人李陽被曝毆妻,引起公衆憤慨。沉默多日後,李陽通過官方微博向妻子道歉,表示夫妻倆正在接受心理諮詢師的專業幫助。有專家指出:李陽是“衝動控制障礙”的患者,他試圖用暴力來發泄情緒和解決問題,如果不接受治療,問題會更嚴重。

心理治療並不能改變施暴者

將施暴傾向歸咎於心理障礙,問題似乎簡單了許多:只要他接受心理治療,暴力便可停止。問題是,心理諮詢能讓李陽放棄暴力傾向嗎?要回答這個問題,一要看李陽是否是“衝動控制障礙”患者;二要看他毆妻的動機;三要看心理諮詢是否有止暴功能。

第一,李陽不是“衝動控制障礙”患者。包括李陽在內的所有家庭暴力施暴者,不是因爲控制不了衝動,而正是因爲他們能很好地控制衝動,才成爲施暴人的。施暴者清楚地知道,可以打誰,不可以打誰:毆打家人,不會有對自己不利的後果,因此是可以的;對別人施暴,要承擔法律後果,因此是不可以的。

第二,李陽毆妻的動機,是控制妻子以維護自己一家之主的地位。家庭暴力是一種控制手段,是親密關係中強勢方毆打和恐嚇弱勢方或傷害弱勢方身體、心理和性等方面權利的行爲模式。

李陽夫妻常常因爲對如何教育子女持不同的觀點而爭吵,當雙方因此發生肢體衝突時,李陽顯然是強勢方,而他的妻子是弱勢方即被控制方。藉助新媒體向社會求助,是因爲她在家庭中無法獨自與李陽抗衡。

第三,心理諮詢沒有止暴功能。上世紀80年代,發達國家的心理專業機構決定禁止對涉家庭暴力的夫妻關係進行家庭治療。因爲他們意識到,對於解決夫妻糾紛,夫妻共同接受心理諮詢通常是有用的。但是,對於解決夫妻一方的暴力傾向,夫妻共同接受心理諮詢通常有害無助。夫妻治療的理論假設是,雖然“症狀”出現在家庭中的某個人身上,但真正出問題的是整個家庭系統,夫妻雙方對“症狀”都有責任,因此家庭要作爲一個系統來接受治療。

按照這一理論假設,暴力的發生就不是施暴一方的問題,受害方也有責任。而實際情況是,暴力是施暴方出於控制受害人的強烈動機而實施,與受害人的言行無關。假設受害方也有過錯的實質前提是認可雙方關係不平等、一方必須服從另一方;如果應該服從的一方不服從,另一方就可以用暴力教訓她。因此,尋求用夫妻治療來解決李陽的暴力傾向,等於丈夫病了讓妻子吃藥,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如果家庭治療沒有止暴功能,什麼能幫助李陽改變暴力的溝通方式?

國際社會的經驗表明,由法院通過民事保護令,強制施暴人蔘加施暴人認知和行爲矯治小組,是迄今爲止最有效的方法。施暴人大都認識不到自己的暴力傾向,但是,在認知和行爲矯治小組的團體活動中,他們卻能從別人身上辨識出這種行爲。團體提供了一面鏡子,讓他們從別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行爲就是施暴,團體也使暴力文化受到集體的挑戰。同時,施暴人也會知道,這不是自己一個人的問題。

在中國政府還沒有設立專業的施暴人認知和行爲矯治方案,全國只有少數基層法院開展民事保護令試點工作的情況下,李陽的暴力傾向,不可能通過夫妻共同接受心理諮詢得到解決。但是,網友圍觀給他造成的社會壓力,可能迫使他停止暴力,因爲他知道,不這樣,他將要爲自己的施暴行爲付出慘痛的代價!

來源:中國婦女報(那寒)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