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微信代購三大亂象 以假亂真手段層出不窮令人防不勝防

微信代購三大亂象 以假亂真手段層出不窮令人防不勝防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現在微信朋友圈已經成了代購圈,各國產品只需在朋友圈就能看到。隨着微信的日趨普及,衆多代購商利用微信進行推廣銷售成爲一種新的經濟現象。在這種新潮流下,假產品也隨之涌起。於是就有了微信代購三大亂象,以假亂真手段層出不窮令人防不勝防啊!那麼接下來看看以下的詳細分解。

微信代購三大亂象 以假亂真手段層出不窮令人防不勝防

微信代購三大亂象​

亂象一:以假亂真,售假成風。調查發現,不少微信代購的產品,質量無法保證,高仿品、假冒僞劣品層出不窮,讓人防不勝防。不少人基於朋友面子等情感因素不好意思拒絕,往往會上當受騙。

根據遼寧省消協發佈的典型案例,消費者劉女士在朋友圈看到同學推薦韓國品牌化妝品,說賣家是自己的朋友,長期定居韓國,保證正品還比市場價便宜。劉女士微信轉賬給賣家買了1套,幾天後化妝品送到,她打開後聞到一股刺鼻的酒精味,和曾經用過的不同。劉女士頓覺上當了想退貨,可是賣家已把她的微信刪除,再也聯繫不上了。

微信代購三大亂象

沒有評價機制、沒有信用擔保、沒有第三方交易平臺,微信代購的交易模式完全基於買家對店主的信任,由此埋下了極大風險,一旦出現騙局,消費者的權益很難得到維護。

針對微信代購風險,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李國清博士分析指出,由於代購的買賣雙方沒有構成實質性的契約關係,所以消費者在遇到收款不發貨、質量無保證、售假、售後無保障等問題時,往往缺少維權的基礎條件——買賣合同,而且消費者很多時候往往連侵權主體即代購商的真實姓名都不知道;另一方面,聊天記錄等證據性資料的缺失也增添了消費者維權的難度。

微信代購三大亂象

亂象二:虛構業績,發展下線,變相傳銷。一些微信代購商經常在朋友圈貼出誇張的銷量,譬如宣稱今天賣了多少貨、這個月賺了多少萬等,甚至把銀行卡的進賬記錄或者訂單量曬出來,讓消費者看了不禁怦然心動。更有甚者,一些正想從事電商工作的年輕人禁不住誘惑,加盟成爲其所謂的“經銷商”或“正式分銷商”,但在後來經營中卻發現產品根本賣不動,只好厚着臉皮去不斷“忽悠”親戚朋友購買,更多的消費者因此上當受騙。這種微信代購實質上最終異化成了“傳銷”,危害較大。

近日,全國首例“微信公衆號”傳銷案在大連市甘井子區法院宣判。青島男子王賢註冊了4個微信公衆號,通過這些微信公衆號以“加粉”名義發展不同層級的會員,會員發展下線可得到一定的返利。這種新的公衆號傳銷方式短短3個月吸收會員達18萬餘人,直接或間接收取會員繳納的傳銷資金額累計達到180萬餘元。騰訊公司發現了系統內的這一違法現象向警方舉報。經過偵查,大連警方掌握了電子物證證據,查明瞭該團伙的犯罪事實。

微信代購三大亂象

有專家表示,利用“微商”開展網絡傳銷的特點有兩個:一是利用熟人、朋友圈進行傳銷,隱蔽性強,欺騙性強;二是蔓延速度快,涉及地域廣,涉及人員多,社會影響大。消費者應提高警惕,對所謂的“返利”、“分銷”等誘惑要多加小心,一旦發現有傳銷嫌疑要堅決抵制,或報警尋求幫助。

微信代購三大亂象

亂象三:“奢侈品代購”鋌而走險,偷稅漏稅,構成違法走私。這類現象越來越普遍,不久前南京市法院系統接連開庭審理了多起走私案件,其中不乏因逃避海關監管、偷逃應繳稅款的盈利性微信代購者。而在全國範圍內,“空姐代購逃稅”、“走私高檔手錶入境”等新聞不斷見諸報端。

據報道,近日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了一起代購偷逃稅案件,被告人從境外找人購買價格不菲的奢侈品手提包,買到貨後“人肉”入關,再將物品在網上銷售獲利。由於累積偷逃稅款高達千萬元,該案兩名主犯一審均獲刑11年。

家住南京的馮亮(化名)在2013年經人介紹認識了香港居民劉敏(化名),聽說劉敏有辦法能從歐洲等地買到價格不菲的奢侈品愛馬仕品牌手提包等物品,兩人合謀開始了偷逃稅款走私奢侈品入境之路。自2013年底至2015年9月,劉敏在境外買到物品後,採用“貨標分離”手段,將貨物“人肉”帶入境內,再通過快遞郵寄至馮亮指定地點,貨品的標籤、包裝等也通過類似手段交給馮亮。根據檢方結合馮亮銷售單據和快遞記錄等內容確認,短短一年多,他們走私入境的貨品偷逃稅款達2720萬元。

根據刑法有關規定,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購國家禁止進口物品的,或者直接向走私人非法收購走私進口的其他貨物、物品,數額較大的,以走私罪論處。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