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李覯簡介 李覯的思想主張

李覯簡介 李覯的思想主張

來源:歐巴風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覯簡介 李覯的思想主張

李覯

李覯是北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也是無神論的支持者,他在哲學、政治、軍事方面都有自己的思想主張,主張“氣”一元論觀點。

李覯簡介

李覯(1009—1059),字泰伯,號盱江先生,北宋建昌軍南城(今江西撫州資溪縣高阜鎮)人,是中國北宋時期一位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他生當北宋中期“積貧積弱”之世,雖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勵、奮發向學、勤於著述,以求安國濟民。他俊辯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講學自給,來學者常數十百人。李覯博學通識,尤長於禮。他不拘泥於漢、唐諸儒的舊說,敢於抒發己見,推理經義,成爲 “一時儒宗”。今存《直講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後。

爲紀念李覯,資溪縣建有泰伯公園,塑有李覯雕像,李覯紀念館正在建設之中。

李覯的思想主張

在哲學上持“氣”一元論觀點,認爲事物的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認識論上,承認主觀來自客觀,因此,成爲宋代哲學學派的先導,在我國哲學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李覯還具有進步的社會歷史觀。他卓有膽識地提出功利主義的理論,反對道學家們不許談“利”言“欲”的虛僞道德觀念。他從實際物質利益是人類社會生活的根本這一基本觀點出發,解釋社會歷史現象。他認爲“治國之實,必本於財用”(《富國策》第一)。治理國家的基礎,是經濟,是物質財富。所以,他反對把實際物質利益和道德原則,即“利”和“義”對立起來。李覯認識到,物質財富多寡不均的癥結所在,是土地佔有的不合理。

李覯在政治思想方面,反對道學家不許談"利""欲"的說教,認爲"人非利不生"(《原文》),"治國之實,必本於財用"(《富國策》),提出了一些發展經濟的辦法,對王安石變法有直接影響。其詩歌內容,大多涉及政治得失,人民疾苦。構思遣辭,新穎獨創,甚至有些奇特,出人意外。

李覯以他的富國安民,治國救民的政治經濟思想,着重揭露了佛教、道教的危害性,佛教道教的危害很多很大,主要是:培養懶惰,造就罪惡,棄本逐末,崇尚奇貨,浪費財物,耗盡人力。最終使國弱民貧,國亂民禍。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