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十多名學生遭毆打 教師體罰學生出於六種心理

十多名學生遭毆打 教師體罰學生出於六種心理

來源:歐巴風    閱讀: 3.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十多名學生遭毆打 教師體罰學生出於六種心理

最近因爲學生調皮不聽話,而受到老師體罰或毆打的事件經常發生。最近新聞報道,因爲午休時隔壁教室的學生太吵鬧,一位男老師竟然毆打十多名學生。

家長稱共有16名孩子被打

珂珂是廣州博文學校二年5班學生,12月1日晚上,她在家裏準備洗澡,她的媽媽發現她背上有幾道鮮紅的傷痕。在媽媽一再追問下,珂珂才低着頭委屈地說,她在當天午休時說話太大聲,被在隔壁休息的閻老師打了。珂珂媽媽隨後用手機拍下女兒身上的傷痕圖片,發在家長微信羣上,這才發現珂珂不是唯一被老師打的學生。

珂珂的同班同學萍萍告訴新快報記者,當時同學們確實在課室內大聲講話,而閻老師一進課室便大聲問:“誰在講話?自己站出來!”隨後有十多名同學陸續走到課室前,閻老師先是拿起牆角的掃把打了其中幾名學生,隨後又用手打了幾下。

據家長們介紹,二年5班總共有16名學生於當天午休時被打。

打人老師當晚發短信道歉

新快報記者瞭解到,打人的閻老師並非二年5班的任課老師,而班主任林老師在事發當時並不在課室裏。當晚,珂珂媽媽和另外一名家長致電班主任林老師說明情況。近深夜12時,閻老師給這兩名家長髮來短信道歉,稱自己當時在課室隔壁的辦公室休息,由於覺得孩子吵,認爲教室裏其他孩子也會因此無法休息,加上自己“年輕氣盛,太想讓孩子聽話”,所以便動手打學生。

不過,這個道歉並不能讓家長們滿意,前日上午,家長們把孩子送到學校後便向校方討說法,還有家長當場報警。

校方迴應將解聘打人老師

昨日,廣州博文學校的政教主任伍運桃在接受新快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閻老師是該校藝體課和電腦課的老師。事發時,閻老師正在與二年5班級僅一牆之隔的辦公室內午休,被吵醒後,他便來到課室內讓同學們安靜,兩次警告無效,閻老師一時衝動便動手打了學生。

伍運桃說,閻老師自2012年入職以來一直表現良好,但經過這件事,校方認爲他不適合繼續在該校任教,將對其予以解聘。此外,伍運桃還表示,閻老師已被送到派出所,學校在配合警方處理完事件後,將召開家長會向受影響的家長和學生致歉。

25歲男教師打學生 致兩人輕微傷

警方通報:

廣州市荔灣區警方昨日向媒體通報:12月2日9時許,荔灣警方接到羣衆報警,稱在芳村百花路某學校內有老師毆打學生。接報後,荔灣警方迅速派員趕赴現場處置。經瞭解,有多名家長反映其小孩於12月1日中午被該校一名老師毆打。

經調查,12月1日中午,該校老師閻某(男,25歲)因某班學生吵鬧影響其休息,口頭制止無效後,遂用手和掃把柄對該班多名學生進行毆打,其中2名學生受輕微傷。

目前,閻某已被荔灣警方依法進行行政拘留處罰。

延伸閱讀:教師體罰學生出於六種心理

當前,教師體罰學生的行爲屢屢出現,仔細分析一下,我們可以把教師的體罰行爲按照教師的不同心理狀態分爲六種類型,對症下藥,逐一談談教師應該如何避免體罰行爲。

1.情緒衝動型

一個學生不認真聽課,在課堂上吃東西,教師批評他,他竟然頂嘴,教師頓時怒火中燒,本能地一巴掌打過去……事後,教師對自己的行爲感到後悔,自我譴責:“我怎麼這麼衝動啊!”

這類教師不是爲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體罰學生,他們主觀上沒有目的,純粹情緒衝動的自然結果。

因爲這種體罰不是教師有意的,是受自己過激的情緒控制而爲之,所以教師很容易失手對學生造成較大的傷害。此類行爲多發生在年輕教師身上,他們血氣方剛,容易衝動,有些常常陷於感情用事的泥潭中,因爲打了學生而後悔,過後又難以剋制自己,反覆發生過激行爲。

2.打擊報復型

這種體罰,是教師所謂的“師道尊嚴”被學生傷害了,個人的自尊受到了挫傷,做老師的丟了面子,還有就是在工作上想爭先進,被學生拉了後腿了等等,因此對學生採取了暴力行爲。教師的主觀目的是很明確的,不是爲了“教育學生”,而是出於對學生的厭惡和憎恨,通過對學生肉體的折磨,以求得自己心理上某些的滿足和怒氣的發泄。如果一般的體罰難以滿足這些心理需求,他們就會加大體罰的力度,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在身心上都受到傷害,有時甚至學生越痛苦,他們就越興奮。

這類教師要麼師德低下,要麼品行惡劣,要麼在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着某些缺陷與障礙,把自己對學校不滿、社會不平以及自身的焦慮、煩躁、壓抑發泄在學生身上。很多時候,他們甚至會失去“理智”,做出在不可理喻的事情。雖然像這樣的老師只有少數的幾個,但危害卻是十分嚴重的。

3.武力震懾型

有些教師體罰學生,是因爲他們認爲“鞭子本姓竹,不打書不讀”,“不打不成才,一打分數來”,一旦有學生出了差錯,尤其再被扣上屢教不改的“帽子”,他們就會使用“武力”來解決問題,讓學生嚐到肉體上的疼痛,這樣學生才能服從教師,教師纔有了所謂的“尊嚴”。不過,此時的學生大都不是敬畏教師,而是害怕教師手中的那把“戒尺”,一把戒尺只是在表面上簡單地掩蓋了學生“問題”的存在,實際上有可能加大了“問題”的嚴重性。

這類教師使用“武力”來體罰學生,通常都會考慮到學生的承受能力,因“生”施“罰”,大都是打學生的手掌心、臀部等不是要害的地方。這種類型的體罰與“打擊報復型”的區別在於前者多少還是以“教育學生”爲目的,尚且算是理智的,所用的“武力”是量力而行、適可而止的。當然,一旦學生對教師的“武力”有了耐受力,產生了“免疫力”,那麼其所謂的“震懾”也就形同虛設,教師也就會變得無計可施無可奈何了。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心理上會同教師習慣性地形成對抗,變得叛逆、固執、偏激……要是教師不放棄“武力”,他們反倒都能從中獲得戰勝對手的快感。

要知道,教育是心靈的耕耘,豈能用簡單粗暴的“武力”來實現?要是真能如此,那麼只要手中持有一把“戒尺”,誰都可以成爲 “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了!武力只可以征服肉體,絕不能征服心靈,反而常常是激怒了心靈——當武力震懾沒了效力時,有些教師又會把“體罰”演變成下面這種類型了:

4.敷衍應付型

此時的體罰,已經成爲教師敷衍應付“問題學生” 的一種慣常的手段了,教師已不再考慮體罰是否有效,反正只要學生出了難以處理的“問題”,就罰,罰好了就算是把“問題”處理完畢了。說得實際一點,這只不過是教師打着“教育”的旗號,對各個方面給個形式上的交代而已。這類教師不求有何收穫和突破,只求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罷了。

當然,隨着時間的推移,其中的一些教師可能會因爲工作上的各方面的壓力,生活中的種種困惑,變得心浮氣燥,如果再加上缺乏教育觀念,就有可能將體罰由“敷衍應付型”升級爲“苦悶發泄型”:

5.苦悶發泄型

此種類型的體罰,既有教師情緒衝動的成分,更有教師心情憂愁壓抑的成分。學生因某種可以理解的原因犯了一個小錯誤,要是在平時,教師完全可以接受,提醒一下,以後改正就好了,如果恰巧碰上教師情緒糟糕、心情鬱悶,學生的這一個小錯誤,莫名其妙地遭到教師一頓“體罰”,就這樣受到了嚴重的傷害。

在這類教師的影響下,學生一般也會受到感染,變得焦慮、不安、憂鬱、具有攻擊性。教師不健康的心理如果不及時改變,遲早會同化一些學生的心理,使學生也患上苦悶發泄的毛病……這類教師應該先去調理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再來上課,否則難免出事。因爲教師對這類型的體罰出現的後果不會像“情緒衝動型”那樣事後會後悔,自我反省,他們多數會“破罐破摔”,而且還可能越陷越深。從這點來看,其結果的嚴重性也可能超過 “打擊報復型”。

回顧上述五種類型的“體罰”,勉強談得上和“教育學生”有些關聯的,也只有“武力震懾型”和“敷衍應付型”,但是無論教師承認與否,這兩者從本質上看,不過是教師要麼一根筋地“打擊”學生,要麼一刀切地“放任”學生的表現。應該說,分析到此,我們沒理由不摒棄以上五種類型的懲罰了——讀到這裏肯定會有教師反對,說如果沒了“體罰”,學生真成上帝了,那還怎麼去教那些問題多多的“問題生”學啊?其實,反對的教師自己也清楚,上述的“體罰”也是無濟於事的。那麼,有沒有在這之外還存在一種比較好的“體罰”類型呢?有,那就是我要說的最後一種:

6.巧“罰”助育型

持有此心態的教師強調,只要通過自己藝術地處理,有技巧地把“體罰”融入教育,就能讓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的好,從而被“罰”得心服口服,以至解決了存在的“問題”。這類教師熱愛學生,關注教育,對“體罰”具有主觀能動性,能相機而行,隨機應變,在教育技巧上有自己的豐富經驗。但這樣的教師畢竟是少數的,尤其能把“體罰”運用自如的更是少之又少,一般教師是很難把握的,一不小心就會事與願違,“體罰”不像別的什麼,一旦失誤,就成了真正的體罰了,會給學生以及師生關係造成無法挽救的傷害。

在現實中很少看到此類“體罰”比較成功地例子,只是一次無意間在一本教育雜誌上讀到很是經典的由此“體罰”演繹出來的“猛然醒悟法”:一個很頭疼的“問題學生”,其他教師對他總是一點辦法也沒有,最終因爲一位深諳“體罰”之道的教師在某一事件某一場合某一關鍵時刻狠狠地用一巴掌打得他脫胎換骨、痛改前非,從此積極向上發奮圖強,後來學業有成,功成名就,深深地感激和懷念這位教師當初“警醒”他的那一巴掌……我在想,要是這個學生因自身素質的原因一巴掌醒悟不了,反而對教師怒目相視,生了報復之心,或是一巴掌打過之後有醒悟但學業依然功不成名不就,那結果又當如何呢?如此成功的“體罰”,既要考慮天時地利人和的三位一體的因素,又要掌握很多其他不確定的因素,的確很難把握。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