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於曉鵬:要把全省醫療資源裝進手機裏

於曉鵬:要把全省醫療資源裝進手機裏

來源:歐巴風    閱讀: 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最近,記者對手機APP季路醫生創始人於曉鵬進行了專訪,他表示要把全省醫療資源裝進手機裏,讓患者看病更方便。

於曉鵬:要把全省醫療資源裝進手機裏

於曉鵬:把全省醫療資源裝進手機裏

車輪軋着積雪駛過渾河大橋,20分鐘後,於曉鵬將要在醫院裏接診一名甲狀腺術後的患者。

這天是2月17日晚7點多,農曆臘月二十九。

上車前,於曉鵬正在溝通另一件事,即將上線的移動醫療平臺,還有哪些細節需要完善。

他把醫院裝進了手機裏。讓患者通過線上平臺預約心儀的醫生,利用醫生的私人時間問診或治療。平臺的數據庫裏,覆蓋了遼寧省所有三甲醫院的所有科室。

需要完善的內容很瑣碎,每個醫生名下有多個診療專業,平臺最初設計只能單選,“但實際上這應該是多選,患者可以同時選擇一名醫生的多項專業。”

這天之前,於曉鵬和技術團隊又敲定了一處細節,在平臺上增加了患者與醫生的互動功能,讓預約有更明確的目標。

這款計劃在正月十五上線的APP,叫做季路醫生,“季路”爲孔門十哲之一,孔子評價其“惡言不聞於耳、做事果斷信守諾言”,於曉鵬說,創辦這款APP不僅爲了體現醫生的價值,更想改變醫患之間不信任的關係。

醫生的價值不在於開藥

“醫生的價值體現在哪?”飯桌上,於曉鵬問了好幾次。

人們都在談論看病貴,在於曉鵬看來,患者看病的費用,大部分花在了各項檢查和藥物上,而醫生的價值僅體現在幾塊錢的掛號費上。

“整反了。”於曉鵬說,每週一天的門診,自己要接診大約20位患者。印象最深的一次,其中5位患者是膽囊息肉、7位是膽囊結石,“在這些患者中,可能只有2個人需要手術或住院治療。”但每位患者排隊掛號,都希望得到充分的診治,在他看來沒必要,“就像普通感冒,醫生開了一週的藥病就好了,不開藥過一週也能好。”

在於曉鵬看來,醫生的價值不在於開藥,而是問診環節對病症做出的判斷,幫助患者避免過度治療。創辦季路醫生就是爲了實現這個目標,利用醫生的空閒時間一對一問診,雖然掛號費提高了一些,卻會省下其他不必要的花費。

“醫生願意用空閒時間接診嗎?”

“只有醫生最瞭解醫生。”於曉鵬說。

他關注醫患糾紛,知道一些人對醫生這個職業不再信任。

去年初,就在幾件傷醫事件發生的當口,於曉鵬組織同事拍了一組醫生的微電影《生命的守護者》,傳到網上當天被置頂,成了熱門話題。

讀了6年醫學本科,2007年畢業後,於曉鵬進入瀋陽一所三甲醫院做醫生。在很多人眼中需要點“魄力”的開刀手術,在他看來早已見怪不怪,即使是這份職業帶來的光鮮,在他眼中也多少有些無奈。

他需要“季路醫生”激活自己。

不往醫院跑 手機能“瞧病”

2月13日,於曉鵬約訪了一家醫院的產科主任,隨後將採訪到的信息發佈在微信公衆號上,當晚的轉發量接近3000次。

兩天後,於曉鵬接到了這位產科主任的電話,對方希望在即將上線的平臺上,發佈和產科有關的醫療常識,方便有需要的人獲取信息。

在於曉鵬的統計裏,類似的醫生還有很多,他樂於提供這樣的方便,讓患者能提前對醫生有更細緻的瞭解。

於曉鵬說,很多人不滿於掛號難,更不滿於醫生有時三言兩語的“敷衍”,而APP“季路醫生”卻是傳統診療流程的一種補充:通過平臺預約既能得到詳細的診治,又能讓部分無需手術的患者不用往醫院跑,從而緩解掛號難。

按照程序,如果患者不通過醫院掛號,醫生無法爲其開具檢查項目或藥品。對於這一點,於曉鵬說,如果患者確實需要檢查治療,只要再花1塊錢掛不用排隊的便民號,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這麼做,也是爲了規避醫療風險。”於曉鵬說,檢查與治療環節依附於醫院,不是季路醫生不願承擔風險,而是現行法律不允許這樣的移動醫療平臺承擔。

於曉鵬總結,季路醫生與其他類似APP相比,最大的區別是不僅做線上,還會做線下諮詢,實現比通過文字、圖片和語音問診更好的效果,讓醫生和患者點對點地連接,“很多類似產品的醫生像浮在天上,我們是在地上”。

於曉鵬說,季路醫生探索的是一種新模式,既節省了患者的成本,也體現了醫生的價值,“如果成熟了,這個模式甚至可以推廣到其他省份和城市。”

APP背後的2000多名醫生

偶爾,於曉鵬會點上一根菸,抽菸是最近2個月才學會的。

爲了做這款移動醫療平臺,於曉鵬投入了20萬,請了三家軟件團隊,修改的次數已經記不清了,他不在乎過程有多繁瑣,他在乎同行是不是認可。

主意打定,於曉鵬組織30多名大學同學吃了頓飯,飯桌上他興致勃勃地介紹了自己的想法,短暫的沉寂,“他們可能沒理解,我又講了一遍。”於曉鵬說,隨即在場的同學有人說好,有人議論,也有人覺得,這是不務正業。

近乎躊躇滿志的宣告,得到的大多卻是疑慮,讓於曉鵬有些無奈。他想得到鼓勵,但在很多人看來,這不是他應該做的事,醫生就應該在設計好的規則裏做好自己。

於曉鵬曾想弄清楚一個問題,移動醫療平臺在法規框架裏是否被明確禁止,他給政府相關部門的官員打電話,對方聽完他的想法就掛斷了,打了兩次,他不願再打了。

於曉鵬後來瞭解到,針對自己創辦的移動醫療平臺,現行的政策法規沒有禁止。

這讓於曉鵬更加相信,自己做的事正是公衆需要的。

截至目前,“季路醫生”平臺後方已有2000多名專業醫生,但在最初,於曉鵬邀請這麼多醫生加入並不順利。他記得,最初邀請同行加入,很多人會有顧慮,“比如我的同學,他會擔心科室主任同不同意,院長會怎麼看自己。”但逐漸交流同學也發現,季路醫生是在做一款服務患者的產品,並且有很多同行認可,就先後加入了。他自己科室的領導和同事都支持他的創意,有人還加入了他的團隊。

“用誠信讓患者相信我們”

於曉鵬的團隊有20多人,除了醫生同行,更多的是互聯網技術人員。

2月16日,他去瀋陽一處寫字樓挑選技術團隊的辦公室。這間約200平米的辦公室,是另外一家公司出租的一間,對方願意免去租金,但以場地入股。於曉鵬考察了一下午,最終也沒急着決定,他考慮的是,公司目前是否需要這麼大的辦工場所。

於曉鵬感嘆創業的辛苦,所有的細枝末節都要考慮周全,不像做醫生,每週只有門診、手術檯和病房。

和半年前萌生辦“季路醫生”的念頭時相比,於曉鵬說自己的狀態已經變了很多,如今他可以很平靜地描述這個線上平臺的遠景,不像最初持續的亢奮,腦子停不下來,累得住了17天院,剛拔下輸液管,就得拿起手術刀。

2月17日,接診甲狀腺術後患者結束時,已經是晚上9點多,但仍未進入於曉鵬的休息時間。離開醫院的路上,他說最近一直盤算着,要把位於瀋陽黃金地段的房子賣掉,這樣可以保證“季路醫生”更平穩地運行。他拉了一些投資,最近仍有朋友想入股,但在他看來,這尚不是遠景。

很長一段時間,他在季路醫生的公衆號上推薦各種科室的醫生,或是講解病例,或是科普醫療常識,他的目的是讓粉絲瞭解,在醫生的團隊裏,哪些人是被普遍認可的好大夫,“我想把圈子裏口碑最好的醫生推薦給患者,用誠信讓患者相信我們。”

【同題問答】

記者:講述一下印象最深刻的困境故事。

於曉鵬: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的嘗試在同學中間引起的討論。我希望自己的嘗試能夠得到同樣是學醫出身的同學們的鼓勵,但在得知我講的移動醫療平臺的功能後,只有少數同學覺得這個東西好,也有同學認爲這樣的嘗試不應該由我來做,醫生做這種事有點不務正業。

記者:新的一年有哪些新希望?

於曉鵬:希望季路醫生能夠不斷壯大,得到同行、患者和政府的肯定,更希望將來把季路醫生覆蓋到其他城市。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