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時尚訊 > 時尚訊爆料 > 專訪《紅海行動》主演張譯 永遠的史班長

專訪《紅海行動》主演張譯 永遠的史班長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0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軍人是目前爲止張譯演過最多的角色,但[紅海行動]的特殊性在於,它是一個類型化很強烈的故事,角色的性格、行爲不完全按照現實的感覺,而是有一套戲劇邏輯。

張譯接演這個角色,既是一種新拍攝經歷的體驗,也是個人軍旅生活的回味。

專訪《紅海行動》主演張譯 永遠的史班長
■你是看了劇本之後,還是在純粹對題材感興趣的情況下,決定接演[紅海行動]的?

□張譯:沒有看劇本的時候,就已經下定決心要接這部電影了。

看了《湄公河行動》之後,對林超賢導演有一個嶄新的認知,所以我對他的電影有一種嚮往,再加我還能再次穿上軍裝,所以就接了。

■因爲你有過當兵的經歷,也拍過很多軍事題材電視劇,再演軍人是否有種得心應手的感覺?

□張譯:肯定是有的。畢竟穿過10年軍裝。其實每一天拍攝,我就好像又回到了當兵的那幾年。但是,因爲我們拍攝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穿特種兵的作戰服裝,所以感受不是那麼強烈。

當我回到國內拍攝,我們有的時候要穿常服,真的有帽徽,有領花,有肩章,有臂章這種軍種符號,感受蠻強烈的。因爲那個軍裝和我當兵時的軍裝比較接近,只是顏色不同罷了。

■突擊隊的人員分配和現實裏的是對應的嗎?

□張譯:據說是有對應的,但是因爲我們拍攝是在境外,“蛟龍小隊”沒有辦法到境外,幫我們體驗生活,所以就沒有接觸。

但是爲了保障儘量接近現實,海軍特意委派了一位前“蛟龍特戰隊”的隊員,來協助我們拍攝,所有的訓練,以及(相關)拍攝取景,全由他來幫我們完成。

專訪《紅海行動》主演張譯 永遠的史班長 第2張

■片中有很多動作戲不像武俠或功夫片中的動作,是在過招,可能更強調體能和反應力,你們做了哪些針對性訓練?

□張譯:開機前,我們大概集中(做了)半個多月的體能訓練。我離開部隊挺久的,所以體能恢復確實挺痛苦。然後還有專門一些特種兵單兵技能的特殊訓練,包括潛伏、搜索。

■對於發生在非洲的戰爭片或軍事動作片,有沒有印象特別深的電影或場面?□張譯:印象啊,就是[黑鷹墜落]這種,也聽說它確實是在我們拍戲的那個國家(摩洛哥)拍的。所以那個地理地貌都很像。

■你覺得這種片子,哪些畫面會特別吸引人?

□張譯:它特殊的一些地理地貌,比方說,涉及到沙漠啊,或者是乾涸的河流啊。這種景色會讓人有種悲愴感,荒涼感。

在這樣一個地域進行軍事行動,場面會格外的震撼人心。而且你看這一望無際、幾乎荒漠的平原上,遠遠的一輛坦克車駛過,背後拉着的那種土煙,在現實當中,會有一種強大的衝擊感。

專訪《紅海行動》主演張譯 永遠的史班長 第3張

■你看完劇本,設想的楊銳的言談舉止,跟你最後演出來的那種感覺一樣嗎?

□張譯:實話講,我們這部電影在進組之前,就沒有給過我們劇本,只是給了一個故事大綱。在拍攝中間,也沒有給過完整的劇本。永遠都是在現場,導演跟我們說,今天又有所改。

因爲在國外拍攝,很多環節不可能百分之百按照計劃進行,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突發情況,包括一些限制,什麼地方能拍,什麼地方不能拍,很多東西(要求你)隨時調整劇本。

導演的創作精力極其旺盛,有時他可能看到一個場景覺得非常適合另外一場戲,那就把另一場戲直接挪到這邊來(拍)。

但是你挪過來,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變,可能人物的臺詞、行爲舉止就有變化。所以我們始終都沒有一個完整劇本。

■關於這個角色,有跟導演做過一些調整的討論嗎?

□張譯:當然要調整,當然要討論。我們的吻戲部分是導演和我,還有海清,三個人在劇組,大概連續有小半個月的時間,重新寫的,希望那段戲能夠更符合我們實際拍攝情況。

■你怎麼去概括楊銳的性格特徵?

□張譯:楊銳的性格主要是冷靜,機智,從能力上來講,是一個極具指揮才能的隊長。他最大的願望是保障所有隊員安全回家。

■片中有哪些細節能夠反映楊銳的這種性格?

□張譯:所有“蛟龍小分隊”的行動,都是由楊銳深思熟慮之後下達的。離開海軍軍艦,總部不在身邊,很多命令是要由他來頒佈、思考的,這是他冷靜,以及有指揮才能的體現。

楊銳最大的願望是帶所有隊員回家,這件事,其實到最後他沒有完成,蠻遺憾的,這對他來講,是一個莫大的自責。

專訪《紅海行動》主演張譯 永遠的史班長 第4張

■楊銳和現實中的軍人形象,事實上差別很大,結合你的當兵經歷,這會影響到你進入角色嗎?

□張譯:如果說藝術形象和生活形象差別大的話,(那)演員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讓人相信這個形象是真實的。

我一般的方式是讓他儘量和生活當中的形象貼近。我做過指導員,帶過100多個兵,知道帶兵的感覺,比如說,你給5個人下口令,和給10個人、100個人下口令,是完全不一樣的。

不光是音量大小的問題。沒帶過兵的人,他的口令喊出來,都沒有那種執行性。我用帶過100多個人的經歷,來磕這個帶7個人小分隊(隊長),不算難。

■這部片子有哪些地方的困難超出了你的想象?

□張譯:實話講,每一個環節都超出了我的想象。當時接拍這部電影,我是想體驗一種完全不同的拍攝情景,過去雖然也拍過軍事題材的影視劇,但沒有這麼苦。

近十年來,我主要演的角色基本都跟都市有關,拍攝手法上不會有那麼大的技術環節困擾着演員表演。

我看了[湄公河行動]之後,就對它的很多技術手段產生好奇,比方說汽車爆炸後的旋轉,它是怎麼拍出來的。

果然,(這次拍攝)我看到了汽車到底怎麼旋轉的,有一些爆炸到底怎麼拍攝的,直升機的一些鏡頭怎麼拍攝的。

專訪《紅海行動》主演張譯 永遠的史班長 第5張

■這些技術因素或者場面對你的表演有什麼樣影響?

□張譯:隨着技術不斷提升,對演員的表演問題,(提)出了一個更好(高)的要求,有一天,我的好朋友姚晨跟我聊天,她說她拍了個電影,極其迷茫。

我說爲什麼,她說整個攝影棚,從左到右,東南西北360度全是綠色的布。綠幕上有紅氣球,導演說這個代表誰誰,那個代表什麼。她是在跟虛空交流,所以她說“我整個月拍下來,都在那種綠色環境中,我都快奔潰了。”

■演員缺少了一種比較貼切的表演情境了。

□張譯:所以你看我們過去做演員,從服裝、道具到佈景到對手演員,它會給你營造一個假的硬性(環境),讓演員首先去相信這個東西。

現在不是這個樣子了,越來越多虛擬的東西,要求我們假裝看到、感受到。所以對於演員來講,要求基本功更加紮實。

■作爲一部類型色彩很強的電影,它有沒有給你帶來什麼新的感受?

□張譯:其實這些年拍的電影,基本上都是類型化比較強、風格比較明顯的電影。不管是[繡春刀:修羅戰場],還是[山河故人]、[追兇者也],甚至說[黃金時代],[親愛的],風格都極其鮮明。

我覺得對於演員來講,只有不停嘗試不同風格,才能在有朝一日找到你最喜歡的一部電影。

專訪《紅海行動》主演張譯 永遠的史班長 第6張

■你有被定型的擔憂嗎?

□張譯:我本身就是不喜歡被及早定型的演員,我老擔心被定型,因爲一旦定型了,好像覺得沒什麼意思了,觀衆看你,也會覺得就那麼回事。

當然也有人會不同的觀點,認爲你只有相對的穩定,纔會讓某個導演一有這樣的角色,就會首先想到你,你應該做某一類角色的神。

但是對我而言,做神這事兒吸引力不大。我想做不同的人。

■演過這麼多角色後,有沒有什麼角色讓你覺得是你比較容易進入的類型?

□張譯:幾乎沒有,每次都是新的類型,不光說是很難完成,好多角色我一開始覺得無法完成。比方說[親愛的],[山河故人]。我接到邀請,第一時間向兩位導演表達了可能無法勝任的訴求。

陳可辛導演安慰我的辦法就是:“我們本來就想找個不像的人啊,如果像不就順了嘛。”當導演的,怎麼說,怎麼有理唄。反正你想找個不像的人,那我就最不像,那我就演唄。

我跟賈樟柯導演也說可能演不了,因爲我不像煤老闆,離暴發戶的距離實在太遙遠了。

得心應手這件事兒,在我的電影創作生涯當中,從未有過。

明星八卦
時尚訊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時尚訊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