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時尚訊 > 時尚訊爆料 > 人民日報批真人秀不走心:靠明星自帶流量難長久

人民日報批真人秀不走心:靠明星自帶流量難長久

來源:歐巴風    閱讀: 8.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民日報批真人秀不走心:靠明星自帶流量難長久

8月14日報道 據澎湃新聞消息,如果說電視是人們觀察世界的一扇窗,那麼電視節目,纔是這扇窗外真正的風景。電視節目與電視觀衆的互相成就,也讓我們可以認爲,色彩斑斕的熒屏對應着現實中的五顏六色,電視節目正是人們精神世界的投射。

電視真人秀的走紅,就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道風景。從《奔跑吧!兄弟》的追逐嬉笑到《非誠勿擾》的紅男綠女,從《爸爸去哪兒》裏重溫親情到《最強大腦》掀起頭腦風暴,還有《花兒與少年》《中國新歌聲》《極限挑戰》……一時間,中國的電視真人秀,如走馬燈般輪番登場。

雖然有不少指責的聲音,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真人秀爲人們的休閒娛樂帶來了不少新的內容,讓朋友聚會有共同話題。無論是明星偶像的真情流露,還是平頭百姓的舞臺演繹,都打破了“你在臺上揮汗如雨,我在臺下無動於衷”的傳統收看模式,拉近了熒屏人物與電視觀衆的距離,容易讓觀衆產生強烈的親近感、代入感和共鳴感,可說是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娛樂方式。

但時間久了、款式多了,有的真人秀節目的製作就開始變得不“走心”,甚至偏離了方向。這樣的“套路”似曾相識:上來先領任務卡,分成幾組“對決”,開始領先者後來被超越,最後結局皆大歡喜;這樣的故事也耳熟能詳:爲了追求夢想,住地下室,得了病也沒錢治,終於一展歌喉一鳴驚人。應當說,即便真人秀節目是人造景觀,但假若內容上粗製濫造、偷工減料,觀衆也會“控制不住自己”,自覺換臺。

另一種偏向,則是“粉絲”經濟。有的節目內容不行,陣容來湊。不管是當紅的小鮮肉,還是過氣的老戲骨,甚至是跨界明星選手,似乎有了迷弟迷妹們的鼎力相助,收視率就有了保證,製作起來就可以隨心所欲。然而,一些自帶流量的節目最終呈現出的效果,與其說是真人秀,不如說像偶像劇。內容單調,“人設”單薄,純粹迎合粉絲們的喜好。長此以往,明星片酬水漲船高,真人秀也就只剩“秀”了。

其實,真人秀節目要有長久的生命力,還是得靠有誠意的內容、有質量的創新。模仿或者抄襲的套路,即便換個新名字,換撥新面孔,怕也難以持久。而明星自帶的流量也非可持續之道,觀衆總會審美疲勞,打打鬧鬧、唱唱跳跳也難免讓人厭倦,怎樣不斷推陳出新,是真人秀的挑戰所在,換個角度看也未嘗不是真人秀的樂趣所在。

要在創新上想辦法,就需要放開“流量”的柺杖,在浮誇的演技和形式之外,獨闢名爲“內容”的蹊徑。在這一方面其實有不少成功的探索:根植傳統文化,《中國詩詞大會》等節目蔚然成風;紮根基層職業,非凡體驗引人入勝……這些真人秀節目在“口袋”和“口碑”雙豐收的同時,也讓觀衆避免陷入了“笑完了卻不知爲何而笑”,反而可以津津樂道、回味無窮。

有句話說得好:走得太遠,容易忘記爲什麼出發。說到底,真人秀的初衷是爲了給人們帶來純粹的快樂。真人秀節目或許無法承受復興傳統文化、擘畫文明圖景之重,但也應該屏蔽庸俗乃至低俗的打趣、摒棄物質乃至拜金的價值觀。如果能讓觀衆在“有意思”的感觀印象之外,多一層“有意義”的體悟,那麼久違的笑聲和淚水,就不會是廉價的消費品,而是常駐於心的快樂和感動。

明星八卦
時尚訊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時尚訊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