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時尚訊 > 時尚訊爆料 > 中國的《漢密爾頓》還有多遠?

中國的《漢密爾頓》還有多遠?

來源:歐巴風    閱讀: 4.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的《漢密爾頓》還有多遠?

文 | 犀牛娛樂,作者|胖部,編輯|夏添

百老匯音樂劇《漢密爾頓》,成了席捲全球的爆款。

該劇的官攝版於7月3日上線Disney+。此前迪士尼買下該劇的官攝版權,花了足足7500萬美元,卻因爲疫情原因,決定將這部原定10月15日登陸院線的作品放在Disney+,進一步助推流媒體業務。7500萬也隨之成爲流媒體成片購買的最高單片成交紀錄。

該劇被評價爲十年來最出色的百老匯音樂劇之一。2015年2月首演時門票就銷售一空,更在當年獲得破紀錄的16項託尼獎提名,最終拿下最佳音樂劇等11項大獎,差點破了《金牌製作人》十二項的紀錄。

更爲人稱道的是該劇在藝術上的突破,首次以嘻哈音樂爲音樂主體(而非爵士或流行樂)、又與百老匯的重戲劇傳統無縫嫁接,還將一衆“國父”通通換了膚色。當著名的蓄奴者傑斐遜變成黑人,和老對頭漢密爾頓用Rap Battle的方式在制憲會議辯論體制之爭,熱血的史詩感與奇妙的流行感碰撞出獨一無二的氣質。

中國的《漢密爾頓》還有多遠? 第2張

上線之後,大衆導向的IMDb與專業苛刻的MTC,分別給出了9.1分和90分,爛番茄新鮮度99%;豆瓣評分一度達到9.9分,目前穩定在9.6。雖然國內沒有引進,某視頻平臺多個信源的播放量都接近百萬。

這種熱度,讓犀牛君希望藉機回看本土的音樂劇行業發展:中國的《漢密爾頓》還有多遠?

這絕非一個簡單的製作問題,而是從市場源頭、到製作水準再到行業基礎設施搭建的整體配合,才能漸漸培養完善的行業土壤,生長出優質的作品。而已經走過近30年的本土音樂劇,最常收穫的評價依然是“不成熟”。

市場:看似“出圈”,依然“小衆”

2018年的綜藝《聲入人心》,成爲本土音樂劇行業的一次響亮發聲。

這不僅是因爲阿雲嘎、鄭雲龍等目前的“音樂劇王子”們紛紛下場,通過節目獲得了極大的好評乃至流量,節目本身也成爲音樂劇的一次科普,一方面是對觀衆認知和審美的培養,另一方面,成爲一個音樂劇打破小衆圈層的契機,觀衆先被專業水準到位的選手吸引,再被演員的高顏值、高學歷、高身高圈粉,“音樂”開始出現在公共視野當中。

中國的《漢密爾頓》還有多遠? 第3張

次年2月,鄭雲龍主演音樂劇《信》的第二輪演出,所有門票在開票一分鐘內銷售一空。鄭雲龍發微博感謝粉絲:“這一分鐘,我等了十年。”

大麥網數據顯示,2019年話劇、音樂劇的演出場次同比上年提升41%,佔演出市場總額的40%。

但音樂劇就此出圈了嗎?恐怕不是。一方面市場本身相對狹小,根據行業報告,2018年音樂劇票房大盤在《搖滾莫扎特》《羅密歐與朱麗葉》《搖滾紅與黑》等熱門法劇的推動下僅爲4.28億元,較上年增長達92.8%;另一方面,演出高度集中在一二線城市,對留存市場依賴度高,如“法扎”的高票房,是源於95%的復購率。

這和音樂劇市場的高票價也是掛鉤的。即使感興趣,動輒幾百上千的票價,已經阻擋了一大羣潛在觀衆。音樂劇通常還需要提前一個月甚至半年以上進行購票,讓觀衆更難做決定。

中國的《漢密爾頓》還有多遠? 第4張

而正如德雲社的相聲場子被粉絲佔領,音樂劇市場的粉絲化正越來越嚴重。

飯圈生態開始進入劇場,盜錄情況猖獗,甚至有粉絲想要帶着燈牌進劇場;另一方面,2019年 2 月底,鄭雲龍主演的《謀殺歌謠》北京場開票叫價380-880 元,而前一個月於上海場最高票價是260元,結果粉絲照樣買單,甚至演唱會衍生品環保袋,單場賣掉了40萬。

而且不僅侷限於《聲入人心》的“梅溪湖36子”,《搖滾莫扎特》的表演現場宛如大型演唱會,男主角“小米”每次出場都令全場尖叫,粉絲們追到後臺索要簽名合影。

中國的《漢密爾頓》還有多遠? 第5張

究其原因,中國音樂劇粉絲的培養往往不來自劇場的消費習慣,而是在微博、豆瓣等渠道完成掃盲和補課之後,再在B站觀看各類官攝錄像完成初體驗,最後纔是爲喜歡的作品走進劇院,而這批觀衆往往對於劇已經相當瞭解,僅是爲了體驗現場而消費。這種目的明確的消費,也具有較明顯的粉絲傾向。

中國的《漢密爾頓》還有多遠? 第6張

判斷音樂劇市場是否打開,不但要看票房總額和漲幅,更要看消費羣體、覆蓋面和消費習慣的形成。應該說,已經形成了音樂劇消費習慣的,依然是部分高度集中的小衆人羣。

以此爲市場基礎,很難產生所謂爆款是一方面,音樂劇內容的開發也必然受到限制。

行業:本土原創30年,依然只能做“綠葉”

基於不同的發展層次,不難理解的是,引進的原版音樂劇在當下市場更具號召力。根據燈塔數據,去年音樂劇市場票房TOP10的作品中,本土原創開發的僅有一部《白夜行》。

中國的《漢密爾頓》還有多遠? 第7張

而正是這部劇,在去年4月20日上了熱搜,消息還是負面的。

部分音樂劇粉絲稱這一天爲“我國音樂劇史上恥辱之夜”。在《白夜行》的寧波場演出中,女主演韓雪因急性聲帶炎,以錄音代替現場演唱,這“世界首例”掀起了一場關於音樂劇行業底線的討論。

而如果覆盤近年來的本土音樂劇市場,《白夜行》已經可以說是市場反響和口碑相對來說最好的一部作品。

中國的《漢密爾頓》還有多遠? 第8張

在此前,黃舒駿、李宗盛等音樂人曾分別打造如《馬不停蹄的憂傷》、《當愛已成往事》等音樂劇作品;三寶更堪稱內地音樂劇教父,音樂劇《金沙》、《蝶》、《聶小倩與寧採臣》等作品都曾引起關注;如果上溯至1990年代,張學友主演的《雪狼湖》或許是最早的音樂劇記憶之一。

但如果觀察這些熱劇,會發現往往會出現歌比劇火的情況,從《雪狼湖》的《餓狼傳說》,到《蝶》的《心臟》都是如此,後者還成爲《聲入人心》表演的保留曲目。

而這也被認爲是本土音樂劇最普遍的問題:重音樂而輕劇作,在加碼音樂創作和歌唱之外,存在劇作、舞美、燈光、現場編排及演員刻畫人物等多個層面的問題。而根本原因在於,音樂劇本身帶有鮮明的“現代工業”色彩,需要補足大量工業化、標準化的流程和環節,這恰恰是國內行業所缺乏的。

郭德綱一個天才就能救相聲,但音樂劇不行。

被網友稱爲“美到想抄歌詞”的《蝶》,公演之後卻反響平平,正是在故事和舞美層面爲人詬病。而近期的《謀殺歌謠》同樣出現了這一問題,劇情遭遇了嚴重口碑危機。

中國的《漢密爾頓》還有多遠? 第9張

本土音樂劇《蝶》劇照

造成的直接結果是本土音樂劇“賣不上價”。上海文化廣場2018年的數據顯示,平均票價最高的是原版法語音樂劇《悲慘世界》,爲564.4元;平均票價墊底的三部項目均爲原創華語音樂劇,均只有76元左右。而很多原創音樂劇根本無法進入上海文化廣場。

而票價不高造成從業人員待遇較低。此前,阿雲嘎在《聲入人心》之後,曾因爲檔期安排衝突,宣佈不能繼續參加《我的遺願清單》演出。

本土音樂劇發展依然需要時間

搭建音樂劇的工業化體系,還需要給市場、行業和配套設施留一點時間。

從投資角度來說,音樂劇目前依然是投資大、風險高、回款慢的較差選擇。相較於其他線下演藝門類而言,音樂劇的製作費用高出一大截。國內一部中小型原創音樂劇的成本需要1000萬元以上,而目前百老匯製作一部音樂劇大約需要1200萬美元。

行業人士透露,要實現回本,一場較大投資的原創音樂劇需要演出150-200場,時間大概是1-3年,在這個過程中成本往往還會隨着時間遞增。而過去十年中,原創音樂劇中一直沒有出現獲得口碑和票房雙贏的代表作,部分作品甚至出現劇場一週遊。

帶來的另一個結果是,導演、演員還是幕後的發行、市場人員都無法積累足夠的實踐經驗,漸漸走入了一個死循環。

或可安慰的是,劇場的上座率隨着市場熱度走高漸漸提升。2018年以來,原創音樂劇的上座率一般能達到60%-70%,演員卡司中有《聲入人心》成員的上座率還能進一步走高。而要保持這種熱度,原創音樂劇的製作和配套設施還需跟上。

中國的《漢密爾頓》還有多遠? 第10張

院校及社會有關部門,對導演、演員等主創團隊的培養需要提升到商業演出的水準,併爲各個製作部門提供學習和實踐機會;另一方面,音樂劇的專業劇場和宣發系統也在慢慢建立。目前除了北京天橋藝術中心大劇場與上海文化廣場,缺乏大型的音樂劇專業場館,個別劇場還需根據需要進行改建。

整體來看,音樂劇產業的發展確實已經進入了上升通道,本土原創音樂劇的問題也在慢慢解決。再認爲音樂劇是“舶來品”、不成熟很正常已經不合時宜,作爲現代劇場表演最具影響力的體系之一,中國需要、也遲早會有自己的“《漢密爾頓》”。

希望能早日看到。

明星八卦
時尚訊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時尚訊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