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時尚訊 > 時尚訊評論 > 體育爲留守兒童的人生創造了更多可能性

體育爲留守兒童的人生創造了更多可能性

來源:歐巴風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華社西安12月23日電(記者鄭昕)從“苦甲天下”的中國西海固地區,到被視作棒球殿堂的美國紐約洋基球場,一羣由留守兒童組成的少年棒球隊,通過體育實現了人生境遇的改變,這就是正在國內院線上映的獲獎紀錄片《棒!少年》所要講述的故事。該片導演許慧晶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體育鼓舞人心的力量通過影視載體呈現,能夠獲得更多共鳴。

作爲近年來國內院線少有的一部體育題材紀錄片,《棒!少年》以黑馬之姿拿到今年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長片獎,又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摘走“評審團特別推薦優秀紀錄片”獎項。作爲主創,許慧晶坦言,從立項到成片的3年裏,他從對棒球一竅不通到逐漸發現了這項運動的精彩,並且體會到從事基層體育的艱辛。

體育爲留守兒童的人生創造了更多可能性

電影《棒!少年》導演許慧晶

“這支叫作‘強棒’的少年隊,教練大部分都曾是棒球國家隊成員,還有元老級的張錦新先生。他們日復一日只在做一件事,就是想把優秀人才送上省隊、送進國家隊,讓他們有好的出路。這種堅守是令我十分感動的,也是我想呈現給觀衆的。”他說。

許慧晶說,當你設身處地站在這羣孩子的角度時,你能夠感到他們對於改變命運的強烈渴望。這支隊的隊員大都來自山區,有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有的自小就是孤兒。前國手孫嶺峯等人不遠千里把他們從全國各地接到北京,一是認爲這幫孩子能吃苦、留得住,二是想方設法用體育給他們未來的人生創造更多可能性。

體育爲留守兒童的人生創造了更多可能性 第2張

電影《棒!少年》劇照

“我們可以假設,如果沒有棒球,如果沒有外力的介入,這些孩子的人生或許是可以預見的,可能會帶着創傷的心靈在未來生活中惡性循環。”他說,這部紀錄片就是想要呈現希望,展示棒球給小隊員帶來的快樂,讓他們獲得生存的能力與尊嚴。

“棒球是一項關於回家的運動”——這是影片對於棒球這項運動要通過跑回本壘得分的高度概括。許慧晶坦言,小球員們面對離散的家庭,在成長中其實最需要的是陪伴。棒球作爲一項團隊運動,隊友之間、隊員與教練及其他工作人員之間的長期相處互動,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家庭成員的缺位,這是這項運動給予他們的另外一種幫助。

作爲一部視角獨特且富含人文關懷與社會關切的紀錄片,《棒!少年》在上映之前就獲得不少知名導演、演員的推薦,還在體育圈引發熱議,不僅中國奧委會與中國棒球協會發文推薦該片,不少基層棒球俱樂部和培訓機構也呼籲小學員走進影院,看同齡人“叫板”命運的勵志故事。

體育爲留守兒童的人生創造了更多可能性 第3張

電影《棒!少年》劇照

體育電影是談論中國電影繞不開的一個類型,《女籃五號》《沙鷗》等經典影片都曾激勵影響一代中國人。近年來,體育題材重新受到創作者的關注,《激戰》《破風》等都收到了不錯的口碑和市場反響。在今年第33屆金雞獎頒獎典禮上,導演陳可辛反映中國女排的電影《奪冠》更是獲得包括最佳故事片獎在內的三項殊榮。巧合的是,陳可辛還是今年FIRST青年電影展的評委會主席,從他關注體育的程度,也不難理解爲何會對《棒!少年》讚譽有加。

許慧晶認爲,體育影視作品首先是反映社會現實一個很好的切入口,其次體育的呈現方式是人們喜聞樂見的,能夠引起話題與共鳴。另外從講故事的角度看,體育總歸是要指向比賽,會有一個凝聚所有人努力的時間節點,迫使人物在短時間內快速成長,也能夠最大限度調動觀衆情緒。

“我們做體育題材的時候,終究應該透過體育來聚焦人。可能你看這部電影之前不懂棒球,散場後還是對棒球一竅不通,但這不妨礙你去理解人物的內心活動,去理解在那個環境下他的困惑是什麼、他想解決什麼問題。”許慧晶認爲,在體育電影中,體育只是一種承載體,精髓還是在於對人的刻畫。

體育爲留守兒童的人生創造了更多可能性 第4張

電影《棒!少年》海報

“我希望未來還能參與體育題材的創作,但更多要看機緣。”許慧晶說,體育電影有獨特的拍攝方式和手法,是鍛鍊隊伍的好機會,但也意味着需要高度成熟的團隊以及更多資源資金投入。“體育題材可以讓你的團隊反應更迅速、拍攝更合理,是把更多人的智慧彙集在一起,來突破個體侷限性。”他說,這也是體育所提倡的團隊協作精神對於電影拍攝的啓示。

來源:新華社

明星八卦
時尚訊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時尚訊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