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時尚訊 > 時尚訊評論 > 每十分鐘一廣告的《巡迴檢察組》,爲何沒能超越前作?

每十分鐘一廣告的《巡迴檢察組》,爲何沒能超越前作?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十分鐘一廣告的《巡迴檢察組》,爲何沒能超越前作?

圖片來源@豆瓣

文丨一點劇讀,作者丨牛角尖

2017年,一部橫空出世、起先並不受市場關注的公安題材《人民的名義》走紅市場。在當時,該劇以破8的收視率和一連串的經典臺詞、達康書記表情包,跑贏市場大盤,成爲當年的現象級。

時隔三年,當相同的班底、相似的題材迴歸後,市場沸騰了:更名爲《巡迴檢察組》(原名《人民的正義》)的公安題材,播出不到三日,收視率直接破2%,截至目前,該劇的最高收視率已經突破3%,成爲今年下半年收視率最高之作。

不過,與其收視率高開高走的情況不同的是,該劇在網播及口碑層面,並未達到市場預期,甚至出現了作品質量嚴重低於預期的現象。目前,該劇在豆瓣上的評分爲6.4分,與“前作”《人民的名義》口碑相差1.9分。

每十分鐘一廣告的《巡迴檢察組》,爲何沒能超越前作? 第2張

《巡迴檢察組》是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中共山東省委宣傳部、金盾影視中心、湖南廣播電視臺出品,餘飛編劇,於和偉、韓雪、馬元、韓童生等人領銜主演的檢察法治劇。從製作班底來看,該劇除了未能保留原編劇周梅森外,其餘陣容基本保持原班人馬。這也讓另一部同題材、由周梅森擔任編劇的公安題材《人民的財產》,順理成章的“碰瓷”《人民的名義》。

不過,無論是哪種情況,《巡迴檢察組》目前面臨的問題都尤爲之多。從劇中中插廣告過多影響大衆觀感,到法制劇“小細節”漏洞百出,《巡迴檢察組》要面臨的並不僅僅是收視爆紅、口碑過低的問題,還有揹負“劇二代”頭銜之外,公安題材是否具有一定的市場受衆。這是之後所有待播的公安劇需要面臨的共同問題。

每十分鐘一廣告,《巡迴檢察組》成“人民的打臉”

“人民的正義,人民的評價,人民的打臉,我們政法的臉往哪裏放。”這是韓童生飾演的東川省政法委書記張友成,在劇集開篇不到五分鐘內的一句臺詞。不曾想,真正讓這部劇“打臉”的還不僅僅是細節簡陋這般簡單。

對於公安題材劇,大衆的認知是這類作品多難以招商,但在《巡迴檢察組》這部劇中,情況卻尤爲相反。劇中,不僅多處明示了這部劇招商資源很好外,還安插了諸多小廣告。比如韓雪在劇中扮演的監察室主任,上一秒還在車中與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熊紹峯(馮雷飾)探討案情,下一秒臺詞橫插“唯品會”劇情,令人愕然。

類似的還有兩位警察談論案情談着談着,對方掏出一袋沃隆堅果“軟廣“植入……據不完全統計,這部劇在播出的第一集中,插入的“硬廣+軟廣”的植入不下8個。從廣告類型來看,衣食住行、數碼電子、遊戲植入等應有盡有,而就其插播模式來看,除了劇情軟植入外,每集開篇至少兩個的“口頭播報”,和播出期間屏幕下角彈出的貼片廣告,儘讓觀衆產生了一種“在廣告中追劇”的錯覺感。

每十分鐘一廣告的《巡迴檢察組》,爲何沒能超越前作? 第3張

不可否認,《巡迴檢查組》在商業回報層面,無論是在收視、還是廣告招商層面,都頗爲成功;但問題是,當一部嚴肅正劇平均每十分鐘出現一軟廣的情形,也大大削弱觀衆追劇體驗感。“廣告未免太多了吧!”豆瓣上,靠前的一條短評中,該評論點贊數量突破330個。

除此之外,觀衆還對這部劇中出現的諸多法律問題提出質疑,“開場出現的合影大樓,居然是省人大、省政協、省司法廳、省檢察院四個單位在一座樓上辦公,試問全國有這樣的地方嗎?”、“張一葦被人誣告強姦案,被警方帶去問話後,女方表示撤訴,從法律角度來看,刑事案件被害人諒解後,依舊可以立案,何況被害人也要求了警方立案,還其清白,劇情卻胡亂編寫……”。

諸如這樣的小細節,本劇中還爲之不少。加之,劇中韓雪、韓童生分別飾演的女檢察官和東川省政法委書記兩位角色,前者被網友調侃爲“工具人”的同時,演技拙略、形象齣戲令網友反感;後者則在大衆深入人心的多個“小人物”形象中,飾演高官頻頻令觀衆齣戲。

“人民的打臉”,這句劇中衍生出來的臺詞,正成爲這部劇目前在市場中的輿論走向。

宣發錯位,《巡迴檢察組》應該對標《沉默的真相》?

雖然吐槽聲衆多,但《巡迴檢察組》也非毫無優點。這部劇的編劇餘飛,是昔日撰寫過《永不消逝的電波》、《重案六組》系列作品的知名編劇,其擅長推理+懸疑的編寫風格,也在本劇中得到印證。

《巡迴檢察組》開場就通過一位老奶奶胡雪娥的“大鬧”十大法治人物表彰大會的舉動,撕開一樁本市大案“九三零殺人事件”,隨着主角於和偉化身的“臥底”檢察官,已經定論的案件得到反轉,並牽扯出一樁有關馮森的“妻子被殺案”。

與此同時,牢房那邊因被判故意殺人罪的“平城四少”之一的黃四海,與獄友結仇。其父親黃雨虹(東川省首富),在外想盡一切辦法巴結身爲東川省政委書記的張友成,巴結未遂後,黃雨虹與其兒子張一葦、妻子鄭雙雪展開商業合作,並想盡一切辦法讓張一葦入獄,以此打破張友成的爲官原則。

每十分鐘一廣告的《巡迴檢察組》,爲何沒能超越前作? 第4張

不難發現,多條線索平行敘事,是該劇最大的看點。而劇中大案件套小案件的劇情走向,也讓沉入劇中的觀衆感嘆:頗有懸疑劇《沉默的真相》的味道。

其實,《巡迴監察官》起初被網友打差評的原因除了廣告橫生、專業知識不過關外,最大的問題在於包裹着“人民的名義2”的頭銜。而《人民的名義2》爲何走紅於當年市場?除了劇作水準過關外,最重要的一點是這是近年來爲數不多順應黨的號召、卻又不淪爲“政治劇”的一部反貪題材。

可《巡迴檢察官》的看點,顯然並不是如同《人民的名義》般落腳在“反貪”、看政治內鬥層面,而是基於編劇餘飛攥寫後的一次“懸疑”重生。或許,宣傳方換個概念、重新包裝一下,口碑走勢會與當前境況大有不同。畢竟近期劇情中出現的《電腦山莊殺人案》一書,已經開始點題。

這是屬於宣發對於市場定位的一次錯誤預判。

王一博、楊冪加盟,公安劇逐漸“複合化”?

提起公安劇,觀衆最先想到的一定有《重案六組》《湄公河大案》等一系列經典公安題材,早期的公安劇也的確如這些經典般影視劇所示,並不算熟悉的中生代演員、根據真實案件改編的推理過程。

2010年前後,隨着政策頒佈的一系列相關政策,公安劇監管趨嚴、難以上星成爲當時市場的一大播出現狀,久而久之,這類題材也就逐漸淡出大衆視野。這幾年,公安題材多以懸疑網劇的面貌復出,譬如2015年前後火遍大街小巷的《餘罪》,2017年一度被市場評爲現象級的《白夜追兇》,無不是藉助懸疑劇外殼重生的“新公安劇”。

這當中有這樣幾部作品需要格外強調,一部是2017年爆款臺網劇《人民的名義》,一部是2018年愛奇藝先播、後登上央視播出的《破冰行動》,及今年上半市場中播出的《三叉戟》,這幾部都符合傳統公安劇的制劇標準,即嚴格以人民警察爲創作背景,由老戲骨演繹,重現官場、或犯罪現場的作案因果。

每十分鐘一廣告的《巡迴檢察組》,爲何沒能超越前作? 第5張

而從這些已播作品來看,無論是傳統類型公安題材,還是藉助其他元素重新創作的“複合型·公安劇”,他們在大衆市場接受層面,只要作品品質得到保障,就會有一批受衆,甚至在出現爆款面前,公安題材佔據較大篇幅。

這或許也是這幾年市場中公安題材頻出的重要因素。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播和明年待播的公安題材,多達20餘部。其中不乏涌入“頂流”王一博參與的《冰雨火》、楊冪領銜主演的《暴風眼》,還有今年已經播出的經偵劇《獵狐》《燃燒》等。在題材類型和演員陣容上,這批公安劇,已經逐漸走向“複合”型,老戲骨搭配年輕演員,融入其他新元素,比如諜戰、情感等,也將助力公安題材逐漸“年輕化”。

每十分鐘一廣告的《巡迴檢察組》,爲何沒能超越前作? 第6張

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是,當批量而來的公安題材陸續涌入市場後,這類本就頭頂達摩克利斯之劍的紅線題材,將會如何收場?《巡迴檢察官》或許是一個不錯的案例,頭頂“爆款劇二代”光環,最後卻落得個細節不過關、廣告多,這對於昔日打造出《人民的名義》這部爆款作品的幕後出品方,無疑也是一種遺憾。

明星八卦
時尚訊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時尚訊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