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時尚訊 > 時尚訊評論 > 借力綜藝能爲戲劇爭取更多觀衆嗎?

借力綜藝能爲戲劇爭取更多觀衆嗎?

來源:歐巴風    閱讀: 5.2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者:王 愷

借力綜藝能爲戲劇爭取更多觀衆嗎?

朋友推薦我看綜藝《戲劇新生活》,說是評論兩極,有的覺得極好,有的覺得不堪。作爲一個常年的現場戲劇觀衆,以及常年的綜藝霸屏動物,很難用簡單的好與壞來討論這檔與戲劇有關的綜藝節目,但確實,這檔綜藝給了我們討論空間——戲劇究竟是什麼?戲劇會往何處去?

阿城曾經說過,電影院是最典型的造夢空間,走進影院,當燈光變暗,屏幕亮起,你不由自主會進入到電影敘述的邏輯裏,進而沉浸在夢裏,等結束了才夢醒。戲劇何嘗不是如此?儘管今天的戲劇已經通過大量的反常規敘述讓我們不斷從夢裏醒來,但是我們還是在舞臺燈亮和舞臺燈暗之間的幾個小時,和臺上的演員發生了一場共謀,和他們一起做夢。

當舞臺燈不在,而對戲劇的觀看變成了一個從幕後到臺前的全過程——看到參與者討論主題,看到編劇絞盡腦汁,看到演員設計表演,看到道具師異想天開——觀衆以上帝視角輕鬆掌握了快進鍵的時候,看到的已經不是那一瞬間的“舞臺戲劇呈現”。

我們不得不用全新的視角去觀看這個節目,去思考“何爲戲劇”的真問題。

我能理解嚴敏、黃磊等節目主創的心思,就是要讓戲劇適合綜藝,找來一些好演員,逼迫大家傷筋動骨地在幾天之內創作、演出一臺戲,讓觀衆們看到“戲劇的誕生”,看到這些才華橫溢的演員們的幕後。最關鍵的,讓戲劇傳播帶上綜藝的帽子,觀衆有可能批量增加。

可是我看到了狼狽,每個人的。

有個聯想出來的場景,因爲我們期待文學作品的廣泛傳播,想創作一部優秀小說,我們找到了幾個才華橫溢的作家,和他們說你們住在海邊的賓館裏吧,給你們一個月時間,共同創作一部小說,可以分開寫,你適合寫景物,你來描寫第一段;你來完成人物塑造;你特別能寫偵探故事,你來完成情節部分……最後我聽到了海明威在天空裏狂笑,聽見了阿加莎·克里斯蒂女士砸毀了她的打字機。這是創作通俗電視劇,而不是戲劇。

恰恰是戲劇的第一個本質問題,編劇的原創驅動力和寫作能力,在這個綜藝裏,完全沒有受到注意,或者說,想到了但是被否定了。編劇寫劇本是個非常無聊的場景,就算有幾個人開會討論發生爭執,也未必適合拍攝成場景,觀衆也不會喜歡看,於是在《戲劇新生活》裏,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自動被省略了。

在這個綜藝裏,大家選擇了有才華的年輕人劉添祺來擔任第一期節目呈現的戲劇作品的編劇加導演,從好的方面來說,是看重才華——但也不乏幾個老演員察言觀色的可能性。

劉添祺努力爲之,選擇了繪本故事來做開場戲劇,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第一,繪本故事並非“簡單”的代名詞,國外不少哲學大師都親自寫繪本;第二,繪本往往鮮活生動,舞臺的場景設計有先天優勢;第三,兒童劇作爲整個節目的開場劇,在沒有舉辦戲劇節的烏鎮,能吸引普通的家長帶着孩子來看。

我本來還期待結尾處那20分鐘的戲劇呈現讓我觸動、感動以及騷動,然而,就這?太像小品,而不像戲劇。

沒有貶低小品的意思,它作爲中國人爲春節晚會創造出來的一種“仿話劇”,在中國早就被當成戲劇流行了很多年。但是節目中幾位頗有經驗的戲劇演員,或者可以說是當下中國話劇舞臺的臺柱子,爲什麼把這20分鐘的短劇表演成了小品?想來想去,大約還是綜藝特定的“功利”吧,雖然大家都不知道“戲劇綜藝”會是什麼樣子,但是以“綜藝”兩字定義的節目,現在就是最主流的模式,所以大家來了,參與了。也許有過一絲一毫的猶豫,包括或明或暗的抗拒,就像修睿在節目裏給經紀人打電話抱怨,怎麼24小時盯着拍啊——但最終,大家都投入了,投入意味着遵守規則,必須爲節目和觀衆展現“才藝”。

可惜話劇演員的才藝比不上我們傳統的戲曲名家,隨便一段摺子戲都能讓人目不轉睛,這些話劇舞臺上的“擔當們”只能按照自己熟悉的方式抓觀衆:吳彼當然聰明,最近看過他的作品《北京法源寺》,他扮演的袁世凱和賈一平扮演的譚嗣同在一桌兩椅的結構中,各展機鋒,精彩絕倫,可是在這裏,他只是一隻流水線上的雞,然後是沙漠上的哥倫布;劉曉曄展現了自己流利的“口條”,很難忘記《兩隻狗的生活意見》裏他的表演,可是在這裏,他也就是個耍嘴皮子的;劉曉邑有出色的身體表現,可是在這裏也只是一隻愚笨的海鷗。來吧,讓我們痛罵編劇吧,可是回頭一看,沒人可以罵啊,兩個年輕的編劇劉添祺和丁一滕是被幾位老大哥一致推選上陣的。

臺下的小觀衆們看得很開心,這些不錯的演員拿出了自己的功力——綜藝“功利”的目標驅使他們盡力,可是這種盡力在很大程度上使這個戲劇更像小品了。

按照朋友的說法,觀看這個綜藝感覺幾乎每一腳都踩空了,做飯的場景有點像《嚮往的生活》,有的部分像《極限挑戰》,可是綜藝觀衆爲什麼要看幾個不是明星的人做飯過日子——實在也沒什麼理由。說大家都戴着藝術家的光環吧,第一期節目最後呈現的作品並沒有什麼說服力,這就越發使戲劇演員顯得悽慘了。

也有人說,與影視演員相比曝光率差距懸殊的話劇演員們在這個綜藝裏有了展現機會。但是,節目開始作爲核心議題討論的“單純靠戲劇能不能賺着錢”,就不是個真實問題,它遵循的還是純粹的照綜藝節目套路。好的戲劇,在最近幾年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劇場裏,總是一票難求,吳彼參演的《北京法源寺》就場場爆滿。作爲舞臺演員不能像影視明星一樣暴富,但也毫無疑問,好演員並不缺乏機會和收入保證。

戲劇沒有互聯網觀衆嗎?B站上的經典戲劇,尤其是這些年巡迴演出的若干大戲,滿屏彈幕。戲劇究竟怎麼樣爭取到更多的觀衆?這問題太難,沒有標準答案。一定要和綜藝結合嗎?至少結合成這個樣子,也是非常不如意。至少《戲劇新生活》的第一期肯定不像賴聲川導演所說的,“多了無數觀衆。”(王愷)

來源: 北京青年報

明星八卦
時尚訊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時尚訊爆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