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外科 > 飲食均衡才能抵禦百病

飲食均衡才能抵禦百病

來源:歐巴風    閲讀: 1.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飲食均衡才能抵禦百病

關於PH值怎麼測?

指的是血液

這個所謂的身體酸鹼的PH值,是不是指其他體液呢?

張海波指出,酸鹼性指的是血液。細胞內外水分無法測量,醫學上不會以這個作為判斷疾病的指數。

而排出身體的體液(如尿液)確實存在酸鹼性的問題。“尿液酸鹼”跟“體液酸鹼”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比如吃小蘇打片可以鹼化尿液。吃多了海鮮,使有些人的尿酸過高。這恰恰説明了人體吸收不了的營養素通過廢液——尿液排出體外。

網絡傳言專家已否定

“如果你能平衡身體酸鹼度(PH值),讓你的身體轉變成弱鹼性,不管你得的是什麼癌症都會轉變和被治好。”

“癌症不能在弱鹼性的人體中形成;癌症只能在酸性身體中形成。”

“人應該多吃鹼性食物,讓身體變鹼性。”

把人的體質分為酸性體質與鹼性體質兩種。提倡人多吃鹼性食物,把身體改造成鹼性體質。這種説法由來已久。最近羅京得淋巴癌死亡,又被借題發揮,説得癌症也是因為身體變酸了。這種説法有科學性嗎?

這個説法又源自哪裏呢?查找源頭,酸鹼體質分類的説法應該源自素食者理論:大多數素菜被人體分解後,形成鹼性物質,而肉蛋類蛋白質分解後人體產生酸性物質。所以多吃鹼性食物,讓身體呈現鹼性更健康。

關於“食物改變身體酸鹼性”

食物酸鹼改變不了身體酸鹼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營養科副主任卞華偉説:“僅因食物而導致體液的酸鹼改變幾乎不可能。”他認為,從營養學的觀點,所謂人體酸鹼是個帶學術性的笑話。

營養學把食物分為酸性、鹼性、中性三種,但食物的酸鹼性不能改變身體的酸鹼性。如果這個PH值指的是血液的PH值,正常人血液PH值在7.35~7.45之間,人體本身有極強的自我調節能力。

舉了個例子,比如鹼性食物蔬果中的鉀、鈣含量較高,但人體不是食物給多少它就照單全吸。吸收不了其實會通過尿液、大便排出來。這種精確的身體運作正是防止某一種成分過多而導致身體的改變造成疾病。#p#副標題#e#

廣東省中醫藥腫瘤科主任張海波也贊成營養師卞華偉的觀點。他補充説,無論吃酸性食物或是鹼性食物,人單單吃某一類食物,偶然出現過量狀況,人體能自動調節修復。但如果長期在如此,人體來不及修復就會形成疾病。而一旦形成了疾病,人血液的PH值確實會有變化。

但不能反着推,認為“體質變酸才有疾病”臨牀上也沒有實驗數據證明這一點。

關於“酸體質易得癌”

過酸過鹼都會得病

針對“多吃鹼性食物不得癌”的觀點,張海波説,這個説法有一定道理,但不完全科學,不能代表所有病患的情況。鹼性食物多為蔬菜、水果。按此觀點,如果長期吃素就不會得癌症呢?顯然並不是這樣。

張海波介紹,腫瘤科流行着一個説法:窮人得胃癌,富人得腸癌。就是説過去的窮苦人家長期吃粗纖維食物(蔬菜纖維高)導致胃部磨損而得疾病;富人長期大魚大肉,腸道受不住,惡化下去得腸癌。這只是個簡單的比方,實際癌症的病因多種多樣,不是吃什麼能決定得病或不得病的。

因此,酸性食物也好,鹼性食物也好,提倡單吃某一種都不正確,都容易得疾病,包括癌症。張海波分析,只能説這個觀點在現行社會有一定意義,因為大家普遍高脂肪食物吃得多,忽略了吃蔬菜水果。

但是對於飲食的原則,張海波和卞華偉都建議大家遵循醫健館提過多次的“膳食平衡金字塔”,堅持少肉蛋類、乳品,多蔬菜、水果、五穀雜糧。得葷素搭配、酸鹼平衡、飲食均衡。完全吃鹼性食物(蔬果)及完全吃酸性食物(肉蛋),長期下去身體的自行調節系統來不及幫你修復,必然會導致各類疾病。

營養學中的酸鹼食物

鹼性食物

含鉀、鈉、鈣、鎂等礦物質較多的食物,在體內的最終代謝產物呈鹼性。

包括:豆腐、牛奶、芹菜、土豆、竹筍、香菇、胡蘿蔔、海帶、綠豆、香蕉、西瓜、草莓以及大部分的蔬菜和水果。

酸性食物

含硫、磷、氯等礦物質較多的食物,在體內的最終代謝產物呈酸性。

包括:蛋白質豐富的肉、魚、禽、蛋類以及穀類、硬果中的花生、榛子、核桃等。

總結 飲食均衡才抗病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食物的酸鹼不影響人體血液酸鹼。人的身體血液有一個正常範圍的PH值,過酸、過鹼都不好,表示本人已經患有疾病。

至於吃什麼食物,也無需盯着鹼性食物吃,還是得遵照膳食平衡金字塔,葷素搭配酸鹼平衡,才能保證飲食均衡。同時也得多做運動。身體的營養跟上了,抵抗力也會跟着增強,這才是真正抵禦百病的好方法。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