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樂活 > 內科 > 強迫症的初步動力學分析

強迫症的初步動力學分析

來源:歐巴風    閱讀: 5.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諮詢中經常會接觸到一些有關強迫行爲方面的個案。有的是擔心家裏的煤氣沒有關閉,水管沒有關好;有的是害怕沾染到細菌而對清潔過分敏感;有的是反覆細緻的看書唯恐遺漏任何細節;這些個案都沒有達到強迫症的診斷標準,但他們顯示的強迫特質卻與強迫症的表現並沒有兩樣。下面我將結合個人的諮詢經驗和動力學的理論對強迫症的心理動力做些初淺的探討。北京回龍觀醫院臨牀心理科劉華清

強迫症的初步動力學分析

每個人都具有神經質的特性,因此強迫的傾向或者行爲同樣也表現在正常人身上。例如,我們每個人偶爾都會有重複檢查或者過度清洗的習慣,特別是在一些壓力狀態下。強迫的一個重要表現在於其反覆性和刻板性。我們可以在一些需要精細操作的職業中發現具有強迫特質的人,比如會計,銀行職員,醫生,學術研究人員等等。

強迫行爲後面的動力到底是什麼呢?首先我們發現的是在這些人身上壓抑的攻擊衝動。你可以發現他們的情緒其實是很容易煩躁不安,生氣和憤怒。其實大多數人會通過反向的方式表達,他們顯得過分的理智或心平氣和,然而在其內心深處我們都可以發現一些隱匿起來的怒火。他們內心需要處理的是攻擊性及其壓抑所帶來的衝突。一位男士曾經與我同桌吃飯,在吃完魚之後,我們發現他盤子裏面的魚骨頭擺放得非常規整。這讓我不自主地聯想到了強迫症的“三聯症”——吝嗇,固執,整潔。隨後他跟我們談起他的父親,他的父親是個軍人,對他要求非常嚴格,暴力有時候自然是無法避免的。

在處理攻擊衝突的時候,強迫症的人會採用一系列的心理防禦機制——理智化、情感隔離和反向形成等。在談話中你會發現他們非常理性,經常會講些大道理甚至是頗具哲理的話。我發現許多當教師的母親與孩子互動時都具有一種“教育者——被教育者”的刻板的關係模式。一個當老師的媽媽在談到跟女兒的關係時說道,女兒很想跟她分享一些自己生活中發生的喜怒哀樂,而媽媽卻沒有興趣,不喜歡聽,甚至感到厭煩。她所有的焦點都放在女兒的學習成績上,因此總會以教導的口吻告訴她應該怎麼去做。同樣情況的另外一對母女,母親爲女兒有些“潔癖”傾向而感到煩惱。女兒卻抱怨說,她很討厭母親總是擺出一副老師教育學生的姿態,說話顯得很有哲理的樣子。

如何理解反向形成的防禦機制呢?我們經常會說愛之愈深,恨之愈切。愛和恨是一體的,恨是因爲失落的愛。我們經常看到的是一個過分擔憂的母親,總是不停地擔憂孩子和嘮叨孩子,而孩子體會到的卻是討厭和怨恨。其實母親內心潛藏的是對子女的恨。一個對我們過分禮貌或者熱情的人往往會讓我們感覺不舒服,這個時候我們就會去想想對方對我們是否有潛意識的敵意。母親對子女的恨應該也是不證自明的,有時候母愛當中甚至帶有某種嫉羨的成分。嫉羨子女比自己幸運,能夠得到更多的照顧或者享受更加優越的生活條件。當我們內心沒有充分覺察或者滿足我們自身的需求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壓抑或者反向表達內心的恨。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抵消”的心理防禦機制。抵消是通過一個行爲來消除先前的行爲。後一個行爲是爲了消除前一個行爲所造成的後果。這也可以解釋爲什麼強迫行爲會不斷地重複。比如說檢查門是否關好,一般人會直接推門驗證一下。而強迫特質的人卻會先把門打開然後再關上。關上之後又會擔心是否關好,然後再去打開,這樣會不斷反覆。某些儀式化的行爲都具有抵消的作用,比如當某人說了不吉利的話,然後會“呸”幾聲以消除其影響。一個人強迫特質的人在犯了某個錯誤之後,往往會繼續同樣的行動來抵消先前行爲的影響。比如說,他買了一個三元錢的冰激凌,回來後朋友告訴他,其實這種冰激凌只要二塊五就可以買到,你猜他會幹什麼,他會再花兩塊五買回同樣的冰激凌。這樣後來的行爲就抵消了先前行爲所造成的影響。

強迫用佛家的話來說就是執着。《金剛經》中曾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無所住”就是不着相,一切無所住,這是實相境界。也就是說萬事萬物都是變化不居的。一切諸法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不動不變”,當體即空。但亦不可落入偏空,若執着於不住,又落於空寂,故說“而生其心”。

美食
藝術
家居
電影
保健養生
健康常識
飲食營養
生活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