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愛車 > 旅行者 > 內蒙古二連浩特:恐龍家園的人文歷史

內蒙古二連浩特:恐龍家園的人文歷史

來源:歐巴風    閱讀: 3.2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二連浩特市(簡稱二連)位於祖國正北方內蒙古自治區中部,“二連浩特”是蒙語的漢譯音,“二連”原名“額仁”,沿用市郊“額仁達佈散淖爾”(現譯二連鹽池)之名。“額仁”是牧人對荒漠戈壁景色的一種美好描述,有海市蜃樓的意思。 二連浩特位於中國的正北方,是一座恬靜的新興邊境小城。在1950年代中期以前,這裏還是一片荒漠草原。1956年,北京─烏蘭巴托─莫斯科鐵路開始興建,這座小城也開始了自己的現代發展史。然而,二連浩特的歷史遠不止如此,在這片廣闊的草原上,有着兩段輝煌的往事,一段是7000萬年前恐龍在這裏創造的自然歷史,一段是17世紀中國商人在這裏創造的人文歷史。

內蒙古二連浩特:恐龍家園的人文歷史

二連浩特火車站

二連浩特的城市規模很小,開上車只要20分鐘,就可以繞城跑上一圈。然而就是這個彈丸之地,卻曾經是恐龍的樂園。二連浩特是內蒙古最早載入國際古生物史冊的恐龍化石產地,如今更是因爲地下不斷出土的數量龐大的恐龍骨骼化石和恐龍蛋化石而被譽爲中國的“恐龍之鄉”。

內蒙古二連浩特:恐龍家園的人文歷史 第2張

恐龍之鄉

進入內蒙古的境內,道路兩邊的土地就越來越舒展,直至一望無際。黑灰色的柏油馬路筆直的向前,彷彿要通向天邊。遠遠的,便望見柏油路中巨大的雕像,越來越近,也看得越來越清晰,原來是兩隻體積龐大的恐龍分立道路兩邊,長長的脖頸向對方伸展,直至兩隻恐龍的嘴觸碰在一起,足足有80米寬,這便是二連浩特的標誌性建築物——“恐龍之吻”,預示着我們已經進入了幾千萬年前恐龍的領地。從“恐龍之吻”開始,是綿延幾公里的恐龍景觀大道。在道路兩邊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矗立着99座形態各異的恐龍雕像。這些恐龍雕像與巨大的白色風車一起,構成了一幅遠古與現代交錯的奇妙畫卷。

內蒙古二連浩特:恐龍家園的人文歷史 第3張

駱駝

在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位於現二連浩特市區東北9公里處的額仁諾爾鹽池一帶並不是如今的草原地貌,而是遍佈湖泊沼澤,氣候溼熱,密林叢生,因此成爲恐龍生息繁衍的樂園。現在,這裏埋藏着十分豐富的恐龍等脊椎動物化石,被古生物學家稱爲“恐龍墓地”。中外古生物學家、地質學家組成的聯合考察隊曾經先後在這裏進行過6次大型考察和挖掘,已陸續發現盤足龍、歐氏阿菜龍、鴨嘴龍、似鳥龍、甲龍、角龍等十餘種化石,但與這裏地下埋藏的恐龍化石數量相比,只是冰山一角罷了。傳說,在這片區域的沙地中,隨便用鏟子挖一挖,便都是恐龍化石。

2009年,額仁諾爾鹽池區域內建立起了“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在公園門口,幾具巨大恐龍骨架矗立在藍天之下,彷彿在向人們訴說着這片土地下所埋藏的巨大祕密。公園內已經建成了3座博物館,分別是:恐龍科普館、恐龍化石原地埋藏館和礦物晶體館。

內蒙古二連浩特:恐龍家園的人文歷史 第4張

恐龍巨大的骨架

恐龍科普館內再現了恐龍化石發掘現場的場景,在這片其貌不揚的土地下,密密麻麻地埋藏着數以萬計的恐龍骨骼化石,不知道這些數量龐大的大型生物爲何會在一夕之間消失殆盡。在衆多展品中,最值得參觀的便是恐龍蛋化石。中國最早的恐龍蛋化石就是在二連浩特發現的。聚光燈下,一窩恐龍蛋化石整齊地碼放着,蛋呈橢圓形,個頭有手掌大小,但蛋殼上的花紋和顏色依然清晰可見。能夠保存得如此完好,十分罕見。

內蒙古二連浩特:恐龍家園的人文歷史 第5張

在原野上“嘶吼”

恐龍化石原地埋藏館是新建成的,館內是一個沒有經過任何移動的原始現場。據館內的工作人員說,不久,這裏的發掘工作就會大規模開始,與陝西西安的秦始皇兵馬俑一樣,遊客在這裏可以看到工作人員的整個發掘過程。這對於恐龍迷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棒的消息。

內蒙古二連浩特:恐龍家園的人文歷史 第6張

博物館裏的恐龍蛋

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還會隨着發掘工作而不斷擴大,不久的未來,二連浩特不僅僅只是中國的“恐龍之鄉”,更是一座全面、現代、內容豐富的恐龍博物館。

與二連盆地白堊紀恐龍國家地質公園一牆之隔的,是伊林驛站博物館。館中講述的是二連浩特的另外一段往事。這要追溯到清初,繼“絲綢之路”之後,又一條重要的國際貿易線路——“茶葉之路”的逐漸興起。二連浩特,是茶葉之路上重要的一站。

內蒙古二連浩特:恐龍家園的人文歷史 第7張

伊林驛站

茶原產於中國,大約在漢代,中國茶葉傳入日本。到了唐代,阿拉伯商人通過“絲綢之路”把中國的絲綢、瓷器和茶葉同時帶到了西方。明代,中國鄭和下西洋,把茶葉傳往南洋和波斯灣;北方塞外進行的“茶馬互市”,又使茶葉開始進入蒙古地區。隨着中俄貿易的發展,出口到俄國的茶葉逐漸增多。17世紀,中國的磚茶在歐洲已經培養起了一個固定而龐大的消費羣體,尤其是西伯利亞一帶以肉奶爲主食的遊牧民族,到了“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地步。中俄商人從茶葉貿易中獲得巨大的商業利益,茶葉逐漸成爲中俄貿易中最主要的大宗商品。於是,穿越中、蒙、俄三國的“茶葉之路”也就在商人們駝隊的腳下踩踏而生。從中國長途跋涉運到俄國的磚茶,在當時就已經擁有了一大羣忠實的支持者。據俄人記載,“涅爾琴斯克邊區的所有居民不論貧富、年長或年幼,都嗜飲磚茶。茶是不可缺少的主要飲料,早晨就麪包喝茶,當作早餐。不喝茶就不去上工。午飯後必須有茶。每天喝茶可達5次之多,愛好喝茶的人能喝10~15杯。不論你什麼時候,到哪家去,必定用茶款待。”當年著名的中國製造“川”字牌磚茶,如今靜靜地躺在博物館中。

內蒙古二連浩特:恐龍家園的人文歷史 第8張

蒙古人

遙遠而艱難的商旅路程,促成了沿途驛站的興起。中國的驛站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在唐宋時最爲繁盛。二連浩特——古玉龍棧便是浩若繁星的驛站中的一個,連接着大都到哈喇和林。1257年,大蒙古國大汗蒙哥與他的弟弟忽必烈曾在此相會。1820年,清嘉慶二十五年,在此設立了伊林驛站。驛站是張庫商道(張家口—庫倫)上的重要一站,晉商在此打尖歇腳後,便進入蒙古的扎門烏德,再至庫倫。如今的驛站遺址上,已經沒有了任何的建築物,連僅存的小半截黃土牆也已經在經年累月的風化中消失殆盡。但在茶葉之路沿路卻出土了很多當時使用的物品,盛放茶葉的器具、銅製圓形水壺、鎏金木碗,可遙想當年這條路上的繁榮,當時飲茶與販茶的興盛。

內蒙古二連浩特:恐龍家園的人文歷史 第9張

茶磚

如今,這條古老的商路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着,衆多的貨物被裝在集裝箱中,奔跑在北京—烏蘭巴托—莫斯科國際鐵路上,古老的商道在車輪上悄然復甦。二連浩特,也隨着這條今日的鐵路商道的發展,煥發出新的光彩。

優生活
星座駕
名車庫
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