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 > 佳句美文 >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知母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名】知母 zhimu

【別名】羊鬍子根、蒜辮子草。

【英文名】Anemarrhenae Rhizoma。

【來源】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ge.的根莖。

【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根莖肥厚,橫走,殘留許多黃褐色纖維狀的舊葉殘基,下部生有多數肉質鬚根。葉基生,線形,長20~70釐米,寬3~7毫米,基部常擴大成鞘狀,上面淡綠色,下面深綠色,質稍硬。花葶直立,不分枝,高50~100釐米或更長,其上疏生鱗片狀小苞片;花2~6朵成一簇,散生在花序軸上,排列成長穗狀;花黃白色或淡紫色,具短梗,多夜間開放,有香氣;花被片6,2輪,長圓形,長6~8毫米,寬1~1.5毫米,外輪具紫色脈紋,內輪淡黃色;雄蕊3枚,着生於內輪花被片中央,花葯黃色;子房長卵形,3室。蒴果長圓形,具6條縱棱,3室,每室含種子1~2。種子黑色,長三棱形,兩側有翼。花期5~8月,果期8~9月。

【產地分佈】生於向陽山坡、乾燥丘陵或草原地帶。分佈於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內蒙古、陝西、甘肅等地。

【採收加工】春、秋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曬乾,習慣稱“毛知母”;鮮時剝去或颳去外皮曬乾者習稱“知母肉”(光知母)。

【藥材性狀】毛知母:長條狀,微彎曲,略扁,偶有分枝,長3~15釐米,直徑0.8~1.5釐米,一端有淺黃色的莖葉殘痕。表面黃棕色至棕色,上面有一凹溝,具緊密排列的環狀節,節上密生黃棕色的殘存葉基,由兩側向根莖上方生長;下面隆起而略皺縮,並有凹陷或突起的點狀根痕。質硬,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氣微,味微甜、略苦,嚼之帶粘性。知母肉:外皮大部分已除去,表面黃白色;有的殘留少數毛須狀葉基及凹點狀根痕。

【性味歸經】性寒,味苦、甘。歸肺經、胃經、腎經。

【功效與作用】清熱瀉火、生津潤燥。屬清熱藥下屬分類的清熱瀉火藥。

【臨牀應用】用量6~12克,水煎服。用治外感熱病、高熱煩渴、肺熱燥咳、骨蒸潮熱、內熱消渴、腸燥便祕。

【主要成分】含多種皁苷。尚含膽鹼、煙酸、泛酸以及恾果苷。藥理研究認爲,有解熱、鎮痛、消炎和利尿作用。

【使用禁忌】脾胃虛寒,大便溏瀉者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