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名言 > 名人語錄 > 林清玄勵志語錄摘抄

林清玄勵志語錄摘抄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只有一條命,要賣給識貨的人。林清玄勵志語錄分享給大家,歡迎欣賞。

林清玄勵志語錄摘抄
林清玄勵志語錄摘抄

1. 我們要全心全意默默地開花,以花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2. 山谷的最低點正是山的起點,許多走進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來,正是他們停住雙腳,蹲在山谷煩惱哭泣的緣故。

3. 我們心的柔軟,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原更綠,比海洋更廣,比天空更無邊,比雲還要自在。柔軟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恆常的。

4. 許久以來,我一直在找一個理由來說明我爲什麼愛你,可是我找不到,因爲我不能把對你的愛只限定於一個理由。

5. 因緣的散滅不一定會令人落淚,但對於因緣的不捨.執著.貪愛,卻必然會使人淚下如海。

6. 天下沒有最好吃的食物,飢餓的時候,什麼食物都好吃。天下也沒有最好的處境,好心情的時候,日日是好日,處處開蓮花。天下沒有最能開啓覺悟的情與境,有清靜心,平等看待生命的每一步,打破分別的執着,那就是覺悟最好的情境!

7. 最好的表達是沉默,而不是語言。

8. 所有的束縛是自己造出來的,只有自求解脫纔是惟一的道路。

9. 這麼多年來,我同情那些最頑劣.最可憐.最卑下.最被社會不容的人,我時常記得老師說的:在這個世界上,關懷是最有力量的。

10. 自心的不可言說.不可思議,不正是像雲,捉摸不定嗎?念頭的生住異滅,不正是像夢一樣,忽遠又忽近嗎?無常與因緣的現象,不正是像謎一般,總是看不清嗎?我們不敢靠衆生太近,不是我們不慈悲,而是怕不能負擔對衆生的深情!我們看到人生的愛別離,知道那是生命必然的結局,只有暗暗的傷心……

11. 我們會認爲陽光是來自太陽,但是在我們心裏幽暗的時候,再多的陽光也不能把我們拉出陰影,所以陽光不只是來自太陽也來自我們的心。只要我們心裏有光,就會感應到世界的光彩;只要我們心裏有光,就能與有緣有情的人相互照亮;只要我們心裏有光,即便在最陰影的日子,也會堅持溫暖有生命力的品質。

12. 我們哭着來到這個世界,扮演了種種不同的角色,演出種種虛假的劇本,最後又哭着離開這世界。

13. 總有無價的東西,在我們沒有到過.永遠不會去.不會遇到的人那裏,這是創作者不斷探索.不斷寫作的理由。或許,一輩子也到不了;或許,一生也遇不到;但因爲我們見過彩虹,我們就有理由相信,將會看見更美的彩虹。當然,在追尋彩虹的日子,我們也不會忘記每天麪包出爐的時間。

14. 真正的生活品質,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與條件,在這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再進一步,生活品質是因長久培養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豐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覺找到生活中最好的東西;在內,則能居陋而依然能創造愉悅多元的心靈空間。

15. 無常是時空的必然進程,它迫使我們失去年輕的.珍貴的.戴着光環的歲月,那是可感嘆遺憾的.心情.是無可奈何的。可是,如果無常是因爲人的疏忽而留下慘痛的教訓,則是可痛恨和厭憎的。

16. 雖然兒女像風箏遠揚了,父母的心總還是綁在線上。充滿愛的臉是文字難以形容的。愛,只能體會,不能描繪。

17. 身如流水,日夜不停流去,使人在閃滅中老去。心如流水,沒有片刻靜止,使人在散亂中活着。

18. 讓世界的吵鬧去喧囂它們自己吧!讓湖光山色去清秀它們自己吧!讓人羣從遠處走來或者自身邊擦過吧!我只要用四個手掌,圍成一個小小的谷,純粹只有我們自己的風雨暗中,我們的世界裏唱着一首暖暖的歌

19. 由於流逝的歲月,似我非我;未來的日子,也似我非我,只有善待每一個今朝,盡其在我的珍惜每一個因緣,並且深化.轉化.淨化自己的生命。把全身心傾注於迎面而來的每一刻,終有一天會發現,不只春風會吹撫樹葉,一片樹葉也會搖動春風,帶來全部的出天,春風與樹葉是同時存在的。

20. 三流的化妝是臉上的化妝,二流的化妝是精神的化妝,一流的化妝是生命的化妝。

21. 我,寧與微笑的自己做搭檔,也不與煩惱的自己同住。我,要不斷地與太陽賽跑,不斷地穿過泥濘的路,看着遠處的光明。

22. 因緣固然能使我們相遇,也能使我們離散,只要我們足夠明淨,相遇時就能聽見互相心海的消息,即使是離散了,海潮仍然涌動,偶爾也會記起,海面上的深夜,曾有過水母美麗的磷光,點綴着黑暗。在時間上,在廣袤裏,在黑暗中,在憂傷深處,在冷漠之際,我們若能時而真摯地對望一眼,知道石心裏還有溫暖的質地,也就夠了。

23. 在浩淼的宇宙的宇宙裏,無邊的虛空中,最大最有力量,或者最小最卑下的,就是你自己的心,沒人可以讓你更莊嚴,也沒有人可以使你更卑陋,除了你的心。

24. 我們應該珍惜與父母.與子女親近的時間,因爲好時光稍縱即逝!父母對待兒女,雖然兒女像風箏遠揚了,父母的心總還是綁在線上。充滿愛的臉是文字難以形容的。愛,只能體會,不能描繪。

25. 萬事萬物就看你的心怎麼想,事情的好壞無所謂,心想的好壞纔可以使一個人有喜怒哀樂!想要快樂人生,心就先快樂!

26. 在時間上.在廣大里.在黑暗中.在憂傷深處.在冷漠之際,我們若能時而真摯地對望一眼,知道石心裏還有溫暖的質地,也就夠了

27. 我們只有一條命,要賣給識貨的人。

28. 我們建造了玻璃與水銀的圍牆,心窗心鏡反而失落了。

29. 天下人心,如流水中有草木,各自流行,不相顧望。前者不顧後,後者不顧前,草木流行,各自如故。人心亦如是,一念來,一念去,亦如草木前後不相顧望。

30. 每個人都有傷心的地方,但是每個人的傷心都不一樣。

31. 最大的感恩是,我們生而爲有情的人,不是無情的東西,使我們能憑藉情溫暖,走出或泠漠或混亂或骯髒或匆忙或無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絕的生命之泉。

32. 在生死輪轉的海岸,我們惜別,但不能不別,這是人最大的困局,然而生命就是時間,兩者都不能逆轉,與其跌跤而怨恨石頭,還不如從今天走路就看腳下,與其被昨日無可換回的愛別離所折磨,還不如回到現在。

33. 今天掃完今天的落葉,明天的樹葉不會在今天掉下來,不要爲明天煩惱,要努力地活在今天這一刻。

34. 每天我走完了黃昏的散步,將歸家的時候,我就懷着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陽的頭髮,說一些讚美與感激的話。

35. 人即使生活條件只能像動物那樣,人也不應該活得如動物失去人的有情.從容.溫柔與尊嚴,在中國歷代的憂患悲苦之中,中國人之所以沒有失去本質,實在是來自這個簡單的意念:“人活着,要像個人!”

36. 一個人對於苦樂的看法並不是一定,也不是永久的。許多當年深以爲苦的事,現在想起來卻充滿了快樂

37. 曾以尋死的心活着,被迫超越,也曾主動超越,不管夢是否實現,有夢總是最美的。

38. 生命是那樣美好,建議大家多做深呼吸,體會空氣的清新,體味事物的美好。我喝水時總會想這也許是我喝過的最美味的水,時時要保持一種愛,學會欣賞美,惟有愛和美才是心靈的故鄉。

39. 我們爲什麼對一個人完全無私地溶入愛裏會有那樣莊嚴的靜默呢?原因是我們往往難以達到那種完全溶入的莊嚴境界。

40.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軟的,那最綠的草原是柔軟的,那最廣大的海是柔軟的,那無邊的天空是柔軟的,那在天空自在飛翔的雲,最是柔軟的!

41. 面對人生難以管理的生老病死,我們能以起承轉合去尋找心靈的故鄉。人總是有限制的,但有夢總是最美的。

拓展閱讀

林清玄勵志文章: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一年

影響我最深的一段歷程,應該是在我讀高中的時候。爲什麼這段時光影響我最深?因爲只要一念之差,就萬劫不復。

我在高中時便決定要做一個寫作的人,也就是所謂的作家。我之所以要做作家,有兩個很重要的基本因素。一個就是在我小時候,因爲我們家是農戶,大家的生活很苦,所以每次有縣太爺或立法委員之類的人物要到我們鄉下來,就有一些老先生老太太都會在馬路上攔住這些大人物,然後跪下來跟他們喊"冤枉啊,大人!"意思就是說,爲什麼我們收成這麼好,卻賣不掉,全部要倒在河裏?爲什麼是這樣不合理的制度?或者說遇到颱風要請大官拯救他們……

那時我們年紀小,看到這種情景都感到非常心酸,這種心酸使我覺得,如果有那麼一天,希望我能替這些人說話,也就是替一些沒有機會出聲的人發聲。這是第一個原因,而這個原因在我小時候就已經萌芽,等到它比較成熟是在念高中時。

爲什麼等到高中時才比較成熟,因爲我以前一直以爲農人是挺悲慘的了,等到念高中時,因爲我念得是一個臺南一個離海邊很近的一個學校——派海中學,我的同學有一些事漁民的子弟,他們比我們更悲慘。

我常常會遇到一種情況是,在上學時看到隔壁的同學在哭。我就說,喂!爲什麼哭呀,因爲我念高中已經很少哭了。他說哥哥昨天在海里死了!那時我聽了很震撼,因爲我小時候一直以爲自己的生活很悲慘了,沒想到我四周的環境已經那麼差了,還有比這更差的,這些人就是漁民,另外還有鹽民。

那時候鹽田都是政府經營的,這些鹽民領很少的工資,而且工作非常辛苦。以前曬鹽不比現在,鹽都是用人挑的,現在已經完全自動化了。所以當時生活很悲慘。那時我就想,原來還有更悲慘的人,我應該要替他們講話,爲什麼這個社會上都沒有他們的聲音!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希望能夠替他們發聲之外,還希望使人跟人之間可以溝通。因爲生活在不同環境的人是很難溝通的,不僅是大人小孩也一樣,像我在讀書的時候,那時還有省籍的意識,他們會分外省人和本省人,外省人還分這是眷村的、那不是眷村的。然後這些人之間不太容易交朋友,因爲背景、思想、行爲的不同。我就想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原來就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上的障礙。

所以這段時間,我就立定志向要寫作。我想要做一個作家,第一個條件就是要讀很多書,第二個就是要思考。可是你要知道,在臺灣的教育環境裏面,是沒有條件讓你在高中時讀很多的書,也沒有機會讓你每天思考。所以那時上到高二,我幾乎變成學校裏的一個怪物,因爲我每天都會跑到海邊去散步、去思考,思考人類的前途。大家都覺得這個小孩怎麼如此奇怪。

那時候我讀了很多課外書,我曾經立志要把學校圖書館的書,從第一本看到最後一本,所以每天都跑圖書館,什麼種類的書我都看,每天做筆記,對然內容不一定全能吸收,可是那時的我就是認定一個作家就必須懂得那麼多,所以拼命看書。

當時我對作家沒有“概念”,認認爲作家就是寫文章的,可是哪裏有那麼多文章可以寫?而且你一定要每天寫,那就一定要有很多資料,而這些資料要從哪裏來?一定是從讀很多書得來的。所以在高中時,我就讀了不少課外書。

剛開始時,我非常吃驚,這種吃驚就是覺得這些書爲什麼這麼好看?學校的書爲什麼沒這麼好看?除了學校的圖書館,我又到外面借回很多三十年代的書籍。有許多書我從第一個字抄到最後一個字。

因爲那時沒有影印機,借來的書只好抄,抄的時候,底下墊好幾張複寫紙,抄完以後裝訂,再賣給同學,這樣我就把錢賺回來了,而我自己也保留了一份。

那段時期,抄了很多三十年代的作品,這些作品非常深刻地感動着我,我想是因爲我童年生活背景的關係。

因爲這樣,我非常喜歡讀書;也因爲這樣,使我的功課很差,查到什麼程度呢?我念高中二年級時,第一個學期結束,放了寒假在家裏,我爸爸收到我的成績單,在飯桌上打開來看後,對我說:“還不錯嘛!有一科藍色的。”

而且這藍色是美術科——六十分,其他全都不及格。我爸爸媽媽一直到現在還搞不懂的是,我是我們家的小孩最愛念書的,每天回到家裏就是關在書房裏,可是成績卻是我們家的小孩中最差的,我哥哥姊姊的成績都不錯。

我媽媽就覺得很奇怪,是不是這個小孩頭腦有問題,他花了那麼長的時間讀書,可是卻讀到這樣子。但是他們也不忍責備我,因爲我實在已經太用功了。他們並不清楚,在學校讀書是一定要讀考試的。

因爲喜歡讀課外書,所以課業成績一落千丈,課業成績不好,學校老師就看不起,不但看不起,而且態度也不好。常常因爲很小的事情,老師會罵我,我不服氣就反抗,他們便不高興。結果到了高二,我已經被記了兩大過、兩小過、留校察看。他們不准我再住在學校宿舍,怕我會影響別的同學的情緒和操行。所以我高中二年級和三年級都在校外租房子,住過殺豬的家、住過雜貨店……

爸爸媽媽很傷心,爲什麼這麼愛讀書的孩子會受苦刑到這步田地?他們無法理解,常常問我到底要做什麼?爲什麼書讀得這麼爛?我說我要當作家。他們說作家是做什麼的?我說作家就是寫了文章以後寄出去,人家錢就寄來了,不是很好嗎?我爸爸就認爲那是絕不可能的,天下哪有那麼好的事?

那時候我的人生已經快完蛋了,因爲我覺得已經沒有什麼指望了。我就想說不要念書,回到鄉下去種田。然後一邊種田,一邊發展我寫作的事業。可是爸爸媽媽都堅決反對我做這樣的決定,因此考慮讓我轉學。

可是後來我並沒有轉。爲什麼呢?因爲幸好在我高中二年級下學期,碰到一位很好的國文老師兼導師。他的名字叫王雨蒼,北大畢業,已經有一把年紀了,是從公立高中退休後到私立高中教書的,因爲教書是他的興趣。

在我被人看不起的那段時間,他就是對我非常的好,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第一個鼓勵我寫作的人。他那時問我到底在幹什麼?我說我想當作家。他聽後嚇了一大跳,因爲他教書多年,也沒聽到有學生想當作家的。他就問我問爲什麼,我說我要爲沉默的大衆發聲,要促進人跟人之間的溝通。他聽了很感動,覺得我年紀那麼小,志氣卻那麼大。於是他就一直鼓勵我,要我及時開始做準備。

所以在那個時候,我每天寫一兩千字的文章,這也是當時唯一支持我繼續讀書和活下去的理由。寫了一段時間之後,因爲投稿常見報,在學校裏漸漸出了名。那時我的文章常被登在《聯合報》《中央日報》……這些不得了的報紙上,大家都覺得很驚訝,開始對我另眼相看。

那時候(大概二十年前),一篇稿費(一千多字)大概三四百元,可以在學校吃住一兩個月不成問題。

因爲這樣,我常代表學校出去參加作文比賽,每次都得獎。好幾次還得到臺南市論文比賽一等獎。老師也開始對我比較善待,他們都知道我要當作家,大學考不上也沒有關係,所以打那時候開始,也沒有人逼我要好好讀書。

我想這一段時期對我後來的影響非常大,因爲如此,我差不多在高中時期就放棄了考大學的念頭,認爲我應該好好寫作而不要考大學。那時校長還把我叫去,告訴我不用報名了,因爲報名費一百四十元,他說:“你乾脆把那一百四十元省下來,買西瓜請同學吃好了!”

我說我還是要赴考,至少要給爸爸媽媽一個交代。可是那時候我已經非常確定我的志向,那就是將來要做一個作家;即使沒有考上大學,仍然會繼續寫作,不管身處在什麼情況下。

想當然爾,第一年我就名落孫山——落榜了。我爸爸賣了家裏的一塊田地,籌了一筆錢。他把我叫去,說:“你沒有考上,我知道你很難過,現在這裏有三萬多塊,我聽說臺北有一種補習班是保證班,你繳了錢就保證一定考上。你把這筆錢繳去保證班吧!保證班一年八千塊,繳了學費,你還有餘錢可以在臺北生活。”

於是我就帶了一筆三萬多元的錢來臺北,在補習班門前徘徊了好幾天,因爲我這輩子從來沒有拿過這麼大的一筆錢,這三萬多塊繳進去,實在太可惜了!繳給別人花還不如自己花。我自己要怎麼花呢?那時我就想,三萬塊,如果一個人拿來過一年,綽綽有餘!因爲一個月花兩千多,在當時來說已經很不錯了。

那時不知哪裏來的勇氣,我及時做了一個決定,我不要補習,我要把這筆錢拿來做一個旅行,因爲我在高中時就很想去了解別人的生活,可是自己的經驗缺乏。所以我就想去一些地方旅行,瞭解一些地方的風土情,那對我的寫作會很有幫助。

所以我便開始計劃一年的旅行,到澎湖住一個月,去梨山一個月,去南臺灣、東澳、南澳、蘇澳、山地部落、礦坑、牧場……環島旅遊了一年,這三萬多塊還沒花完,因爲我住很便宜的地方,或者在當地打工。

那一年,我一邊旅行、一邊做筆記,覺得生命變得很豐富。那時我有一個月住在海邊,每天到海邊散步,回到住的地方常喝茶,覺得人生真是幸福,因爲在我高中畢業之前,簡直不敢想象人可以這樣過日子。這時候完全處在一種非常平靜的心情之下,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

一直到現在,我仍然很喜歡自己跟自己對話、自己同自己思考。去梨山時,我發現梨山在徵採水蜜桃的工人,日資四十元並供膳宿。我覺得這個工作不壞,就去做工,吃住了一個多月,一直到水蜜桃採收完後才下山。

那一年,對我的影響實在太大了,我發現自己的眼界突然被打開了,原來世界這麼廣大,和我以前所想的完全不同。對一個高中生來說,他獨自去旅行一年,那種感受非常強烈、刻骨銘心,帶給他是多麼大的震撼!此外,它讓我比較真實地認識別人的生活。

我們以前因爲生活環境的關係,使我們再體驗上受了很多限制,不知道人到底是怎麼樣過生活。原來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工作。這個經驗深深地影響到我後來的創作。譬如後來我花很長的時間去寫報導文學,以致後來去做新聞記者,就是喜歡去了解這些東西。

我的散文之所以常常寫進生活層面去,就是因爲我極度喜歡人文。因爲最讓我們震撼的不是自然,而是直接生活在這裏面的人的想法和心情,即使在一個風景普通的地方,如果這裏有一些人有一些特別的想法,我們就會覺得這裏很美。

不過很悲慘的是,那年考大學又落榜了,但是我一點也不覺得遺憾,因爲這種交換對我來說,實在很可貴。

第三年,我爲了不辜負爸爸媽媽對我考上大學的期望,努力地考上了世界新專電影科。考上以後,我爸爸放了一串鞭炮,慶祝我終於金榜題名了。

那一段時期的經歷對我的影響很大,使我非常確立自己寫作的志向。在旁人來說,寫作也許只是他們的興趣,覺得寫文章可以做一些自我的表達,可是對我來說卻不同,我一開始寫作的動機就是希望爲這個世界寫作,爲這個世界的人寫作。

我比較不喜歡做所謂的“乖孩子”,我在讀高中時,就常常做一種思考——這個事情如果很多人都用同樣的觀點來看的時候,你有沒有一個新的觀點?我認爲一個寫作的人就是要在人潮裏做逆流。當這個世界都被污水弄髒的時候,我即使只有一滴清水,也要拿來清洗這個世界。

我的少年時代那麼美、那麼真實,那一段歲月裏,我想,我基本的人格與風格都已經養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