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歷史朝代 > 賣饅頭一年銷售額達到20億 小買賣做好了就是大事業

賣饅頭一年銷售額達到20億 小買賣做好了就是大事業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8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成立於2003年的巴比饅頭,去年年底已經在全國擁有2100家門店。其中,僅上海的門店就超過了1000家;去年,巴比饅頭達到年銷售額20億元。

賣饅頭一年銷售額達到20億 小買賣做好了就是大事業

巴比饅頭

雖然已經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但“巴比饅頭”創始人劉會平並未滿足於此,他曾表示:“我們就是要做世界的包子大王。”年銷售二十億的“巴比饅頭”到底是怎麼練成的?

4000元勇闖上海灘

劉會平的老家在安徽安慶一個偏僻的小鎮,鎮上很多人都在外地做麪點生意。初中畢業後,劉會平憑藉所學的麪點手藝,分別在常州、貴陽和南寧賣過包子;刨去成本花銷,三年實際只賺了4000元,算是失敗的。

賣饅頭一年銷售額達到20億 小買賣做好了就是大事業 第2張

饅頭一年銷售額達到20億

1998年,他懷揣着4000元隻身來到了上海尋夢,開下了一家包子店,由於不瞭解上海人的口味,但僅僅半個月後就關門了,借來的七八千塊賠光了,這讓劉會平感覺大受打擊。

後來在姐姐的幫助以及鼓勵下,劉會平重新振作了起來。2000年,他決定重操舊業。

他做過了仔細的市場調研,外面小攤子經營的包子雖然便宜,但不衛生;大的連鎖小吃店,看着乾淨衛生,但是因爲用機器攪拌制餡料,口感不好。

劉會平將兩點結合起來以後,一間名爲“劉師傅大包”的包子鋪在上海最繁華的南京路開業了,南京路大都都是豪華飯店,連鎖餐廳,而劉會平卻用一個7毛錢的包子,在這裏站穩了腳跟。

劉會平爲了摸準顧客的口味嚐遍了上海的小吃店,之後不斷豐富品類,改良口味,功夫不負有心人,“劉師傅大包”憑着好吃,不貴又衛生,門口總是人聲鼎沸,來的人絡繹不絕,那一年,劉會平就賺到了50萬。

改名轉型,走上擴張之路

2003年,爲了迎合更多年輕人的劉會平,將“劉師傅大包”更名爲了“巴比饅頭”,從此“土包子”有了一個“洋名字”。

同年,劉會平註冊了成立了上海巴比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我要將所有開的店的餡料一致,統一配送,同一品質,統一口味。當時有錢了,積累了幾十萬,然後我們做了一個工廠,花了一百萬,提供餡料給幾家門店,效果很好,於是2004年,幾個朋友加盟進來了。”

2005年是劉會平與巴比饅頭重要的一年,這一年,劉會平確定了“巴比饅頭”品牌化,連鎖化的經營思路,併爲“巴比饅頭”註冊了專利與商標;並推出了加盟政策。

從推出加盟政策以後,巴比饅頭真正走上了擴張的快車道,角色定位也發生了變化,由包子連鎖店的經營者變成了中式麪點製造商。

公司主要營收分爲兩部分:一部分來源於向公司加盟店提供的包子饅頭原料以及餡料,一部分則來源於向加盟店收取的管理費、加盟費。

外界總是言論,加盟店難管理,食品安全得不到保證等問題,在劉會平看來都是這種擔心都是多餘的,不同品類應該選擇合適的經營模式。

對於包子,加盟是最好的模式了,至於食品安全方面大可不必擔心,巴比饅頭從採取中央廚房統一供貨方式,從源頭進行對安全的把控!事實證明,劉會平做到了。

佈局冷鏈與農業產業鏈

2008年劉會平註冊成立了上海中飲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下轄“巴比饅頭”等子公司,因爲劉會平覺得巴比饅頭只是一個品牌,存在很大的侷限性,他還有更大的野心。

“每天工人手工將蔬菜的黃葉壞葉剝離處理”,來自安徽農村的劉會平感到很惋惜,“這太浪費了,可不可以將些廢棄物進行有效循環處理?”農業的這一套劉會平再熟悉不過了。

“我們想完善自己的農業產業鏈,蔬菜的廢葉可以養豬,豬糞也可以轉化成有機肥……我們要建立一個科學循環的農業經濟,真正從食品源頭開始把控質量,提供更加新鮮、原汁原味的中式麪點和快餐。”

中飲集團還投資成立了全資子公司—中飲物流;“我們的冷鏈物流車都是在晚間配送,白天閒置,那有沒有辦法有效利用我們的資源,成立一個第三方的冷鏈物流公司,在保證對自己產品配送的基礎上,提供冷鏈物流業務?畢竟,很多企業沒有能力去備置自己的冷鏈物流。”

最好的營銷應該從孩子抓起

劉會平認爲,最好營銷應該是從孩子做起,爸媽不想買的東西,當孩子非得要時,父母不買都得買。

“我們每年都會投入幾千萬在廣告上,我在想能不能把錢放在更具傳播力的事情上去。”

就像深入人心的海爾兄弟形象,劉會平也希望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動漫王國,巴比的動漫人物將陪伴未來的消費者共同成長。

他把整個辦公大樓的二樓都被設計成了兒童體驗區,工廠的體驗區面向社會開放,家長或學校都可以帶孩子來體驗DIY麪點,這樣走的時候已經購買一些已經做好的包子帶回家。

還想做一件順豐都沒有做成的事情

順豐前段時間上市無比的風光,但是順豐也不是戰無不敗的,比如說順豐的嘿客試水了兩年多,卻依然波瀾不驚,多家門店已經倒閉。

然而劉會平的規劃中,就要把順豐做不成的事情給做成!就是要做生鮮,打造第二個品牌“鮮食1號”。

“我做生鮮,不會什麼都賣,只賣洗淨切好的菜,顧客買回家可以直接炒。”

他是這樣設想的:利用已有的農業產業鏈優勢,還有物流以及線下門店覆蓋率廣的優勢,進行農副產品的銷售和配送。

一但生鮮達到一定的線上營業額,就將線上的巴比商城改成“鮮食1號”,變成一個生鮮商城,然後再看後臺,某個社區訂購量高的話直接去開一個“鮮食1號”的線下自提和送貨點,這樣線上線下都打通了。

劉會平認爲,馬雲所說的新商業就是從線上轉到線下,而他們從線上往線上轉,其實都是一個概念,就是“渠道爲王”,誰擁有了渠道,誰就牛;生鮮難就難在最後一公里,而這洽洽是他們的優勢。

劉會平在一次採訪中透露,他還有一個更宏大的百年計劃:在公司成立110年的時候,也就是2113年,實現營業額2113億美元。

總結:20歲不到就離開家鄉去闖蕩,店鋪開了又關,關了又開,最終將小小的包子饅頭做成了標準化連鎖品牌,並實現了年銷售額20億,得益於劉會平吃苦耐勞的品質,以及對創業的不屈不饒。

除了中彩票,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希望劉會平的經歷可以給正在奮鬥路上的人一些啓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小買賣做好了就是大事業!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