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歷史朝代 > 女子給差評被打傷 “差評”成了消費者禁區?

女子給差評被打傷 “差評”成了消費者禁區?

來源:歐巴風    閱讀: 7.3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9月24日消息,幾天前,長沙市民餘曉英通過外賣平臺,在一家燒烤店點了幾份外賣,因爲嫌外賣不好吃,她在外賣平臺上給了店家差評。沒想到,店家來了七八個年輕人,帶着鐵棍找到了她,並將她和丈夫打傷。9月17日,餘曉英的丈夫仍在醫院重症監護室(ICU)接受治療,警方已介入調查此事。涉事的燒烤店老闆娘稱,他們懷疑是有人在惡意刷差評。餘曉英則認爲,對購買的商品作出評價是她的權利。

女子給差評被打傷 “差評”成了消費者禁區?

毋庸諱言,隨着網絡消費行業的快速發展,人們越來越習慣並享受於網絡消費所帶來的快捷、便利,但與此同時,一些購物活動中的矛盾糾紛卻並沒有因爲網絡交易的“不碰面”而有所減少。近幾年,因消費者購物後給“差評”而引起的矛盾衝突、惡意報復屢見報端,讓人不禁想問,“差評”何以成了消費者的“禁區”?

女子給差評被打傷 “差評”成了消費者禁區? 第2張

誠然,消費者的評價有諸多個人主觀因素,並不能成爲商家“真實水平”的唯一評定標準。但作爲消費者,“評價權”本就是法律賦予個人的基本權利。沒有任何法律、規定或社會公俗明確消費者必須打“好評”,那給“差評”有何不可?再者來說,消費者給出的“差評”也僅僅是個人真實感受的文字體現,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不違背良俗公德,任何人都無權干涉。作爲商家,本應以此爲警示,不斷改善經營手段,提升服務質量,又怎能動輒“上門打人”?

女子給差評被打傷 “差評”成了消費者禁區? 第3張

當然,商家所謂的“懷疑是有人在惡意刷差評”在網購中並非沒有出現過,但這更不能成爲打人的藉口。出現“差評”,商家理應與消費者進行溝通,找準問題的原因,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纔是經營者面對消費者應有的態度。即便商家認定消費者有“惡意刷差評”行爲,也應拿出真憑實據,交由網站後臺處理。如果還無法解決,商家完全可以通過正規渠道維權。正所謂“身正不怕影子斜”,連一個“差評”都心虛害怕的商家,又怎能給人消費信心?

女子給差評被打傷 “差評”成了消費者禁區? 第4張

要想“差評”不淪爲消費者“禁區”,還應從三方面着手,一是商家和消費者應學會“講誠信”,商家服務好、質量好,自然“好評不斷”,而消費者只有“憑良心說話”,才能讓給“差評”理直氣壯。二是商家和消費者應學會正確維權,在法律的保護和規範下,正確享有和行使個人權利是每個人都應具備的基本素養,也是“人生課題”。三是應把保護消費者的“差評權”推行和落實到日常生活中,讓每個商家都學會傾聽和尊重消費者的聲音,在“好評”中尋信心,在“差評”中找差距,這樣才能獲得“誠信經營”的良好口碑。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