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歷史朝代 > 挪用壓歲錢被起訴是怎麼回事?壓歲錢到底歸誰?

挪用壓歲錢被起訴是怎麼回事?壓歲錢到底歸誰?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每到過年都是孩子最開心的時候,因爲孩子每年過年都可以接壓歲錢,但是小編剛剛看到一則消息稱挪用壓歲錢被起訴是怎麼回事,具體是怎樣的?當然了,小編也是整理了一番,原來,是父母挪用了孩子的壓歲錢。孩子便把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具體的小編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挪用壓歲錢被起訴是怎麼回事?壓歲錢到底歸誰?
對於小朋友們來說

過年最期待的肯定是壓歲錢了!

對於壓歲錢

許多的父母會對孩子說

“我替你保管吧”

可是你知道嗎

有幾位父母“挪用”壓歲錢被起訴了!

這是怎麼回事?

快一起來看一看吧!

女大學生起訴父母

要求返還5.8萬元壓歲錢

雲南一女大學生因父母離婚後不願支付學費而將父母訴至法院,討要5.8萬元壓歲錢交學費。

女大學生小娟的父母因感情不和,於2010年11月協議離婚,小娟由母親撫養。離婚後雙方又因對小娟的撫養及婚後財產分割等問題多次對簿公堂,導致雙方間的矛盾和隔閡不斷加深。

挪用壓歲錢被起訴是怎麼回事?壓歲錢到底歸誰? 第2張

2016年7月,小娟考上了昆明某大學,但其父母因矛盾和隔閡太深,雙方都不願主動承擔小娟上大學的費用,小娟爲學費、生活費犯起了愁。無奈中,小娟的奶奶出面想辦法湊夠了第一學年的學費,小娟才得以順利進入大學報到。後小娟在奶奶的支持下,以要求父母返還壓歲錢交納大學學費爲由向安寧市法院提起訴訟。

挪用壓歲錢被起訴是怎麼回事?壓歲錢到底歸誰? 第3張

安寧市法院受理案件後,承辦法官瞭解到小娟父母將雙方多年來的矛盾和隔閡轉移爲不願意支付孩子的學費,導致小娟不得已以要求返還壓歲錢爲由讓父母爲其支付學費和生活費的事實。據此,認爲“一判了之”並不能儘快解決小娟的燃眉之急,也無助於修復已經破裂的父女、母女親情,遂確定了“釋法析理,盡力調解、疏導”的辦案策略

經法官調解,小娟父母最終同意每月定期向小娟支付大學期間的學費及生活費共計1500元,直至小娟大學畢業。

女子取走孩子56萬壓歲錢

法院判決歸還

溫州樂清一位母親取走存在未成年子女名下的壓歲錢,被老公和子女告上了法院。法院判決母親不僅要還錢,還要賠償利息損失。

挪用壓歲錢被起訴是怎麼回事?壓歲錢到底歸誰? 第4張

2002年,樂清女子紫琴(化名)結婚,隨後生下一女二子。2012年春節,奶奶給孫女孫子一個大紅包,總額56萬元,用定期存款存在3個孩子的名下,存單由紫琴保管。

後來,因夫妻感情出現問題,紫琴提出離婚,但法院駁回了請求。提出離婚後,紫琴以監護人身份,憑戶口本和自己的身份證,去銀行取走了子女的錢。丈夫和三子女向法院起訴紫琴,要求還錢。

挪用壓歲錢被起訴是怎麼回事?壓歲錢到底歸誰? 第5張

法院認爲,作爲監護人,父母應該保護子女的權益。父母除非爲了子女的利益,否則不得處理子女財產。紫琴應該把錢還給3個孩子,並賠償利息損失。

孩子收到的壓歲錢到底歸誰?

年年春節年年過,年年都有壓歲包。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爲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壓歲錢的風俗一直演化發展到現在,源遠流長,它代表着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裏健康吉利。

挪用壓歲錢被起訴是怎麼回事?壓歲錢到底歸誰? 第6張

按中國的風俗傳統來看,壓歲錢是由小輩們自由支配的。但在年的概念盛行的時代,壓歲錢的數量很少,百姓生活艱苦,僅僅是圖個吉利,很少的一點錢對孩子們來說其實和一年只有一次零用錢一樣。可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漸漸的,壓歲錢的數目大了起來。對於壓歲錢的處理方式和看法也有了改變。

有人認爲,自己的孩子收到壓歲錢,作爲孩子的父母,也要相應給對方的孩子同等數額甚至更多的壓歲錢,這是“禮尚往來”。由此可見,孩子的壓歲錢不是白來的,而是通過家長之間財產的交換而來的,不能視爲孩子自己的財產。

挪用壓歲錢被起訴是怎麼回事?壓歲錢到底歸誰? 第7張

也有人認爲,長輩給孩子的壓歲錢,應該屬於孩子所有,家長不能霸佔,這是對孩子財產的侵犯。

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壓歲錢”的法律性質呢?

孩子的壓歲錢是別人給的,這應當屬於孩子獲得的“贈與”,獲贈的財產當然應該屬於孩子所有,不能視爲家長的財產。贈與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或者財產權利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行爲。一般來講,贈與合同是一種實踐性合同,一經交付即不得反悔。給孩子壓歲錢完全符合贈與的條件:贈與人是父母或親友,孩子是受贈人,贈與人給壓歲錢都是自願且無償的,而孩子作爲受贈人也是願意接受的。

挪用壓歲錢被起訴是怎麼回事?壓歲錢到底歸誰? 第8張

認爲壓歲錢是家長間的財產交換,這不符合法律事實的。因爲在家長互相給對方孩子壓歲錢的過程中,家長之間並沒有進行直接的對話或財產交換,這是兩個並行的贈與行爲,不能直接“忽視”掉孩子將其“合併”成一個行爲。

因此

壓歲錢是孩子的財產

毋庸置疑

挪用壓歲錢被起訴是怎麼回事?壓歲錢到底歸誰? 第9張

最高法院《關於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0條規定,管理和保護被監護人的財產是監護人的職責之一。家長一定要向孩子說明清楚:收上來只是爲其保管而非沒收,錢還是歸他們支配和使用的。

根據《民法通則》第18條第1款“監護人應當履行監護職責,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除爲被監護人的利益外,不得處理被監護人的財產”的規定,父母如果純粹是爲了孩子的利益,比如爲孩子買商業保險,讓孩子參加興趣班什麼的,是可以動用壓歲錢的。

既然父母只能幫孩子保管或爲了孩子利益做出處分財產的決定,那麼父母私自挪用孩子的壓歲錢是違法行爲。只是壓歲錢主要涉及家庭內部的關係,不宜依靠法律進行約束,特別嚴重損害到未成年人權利的行爲,可以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

相關閱讀:

壓歲錢

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爲人們認爲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幫助小孩平安過年,祝願小孩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平平安安。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放進紅包贈送給晚輩,相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爲“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在歷史上,壓歲錢是分兩種的,一般在新年倒計時時由長輩分給晚輩,表示壓祟。包含着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

另一種就是晚輩給老人的,這個壓歲錢的“歲”指的是年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習俗起源

北宋神宗年間,某年春節夜晚,有個副宰相王韶的小兒子南陔,跟隨大人在街頭觀燈遊玩時,不料被歹人掠走,想勒索王韶一筆錢財。逃跑中正巧遇朝廷車子經過,南陔大聲呼救,歹人放下南陔倉皇逃跑。後來,宋神宗得知此事後,就賜予南陔一些金錢,給他壓驚,從此"壓歲錢"在民間流傳開來。

發展沿革

漢代:最早的壓歲錢出現於漢代。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爲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這種錢幣形式的佩帶物品最早是在漢代出現的,有的正面鑄有錢幣上的文字和各種吉祥語,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兇”等;背面鑄有各種圖案,如龍鳳、龜蛇、雙魚、鬥劍、星斗等。

唐代:宮廷裏春日散錢之風盛行。當時春節是“立春日”,是宮內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間並沒有這一習俗。《資治通鑑》第二十六卷記載了楊貴妃生子,“玄宗親往視之,喜賜貴妃洗兒金銀錢”之事。這裏說的洗兒錢除了賀喜外,更重要的意義是長輩給新生兒的避邪去魔的護身符。宋元以後,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稱爲春節。原來屬於立春日的風俗也移到了春節。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爲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是這樣記載壓歲錢的:“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牀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

明清時期: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着賜給孩子,“以彩繩穿錢編爲龍形,謂之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

民國:長輩用紅紙包100文銅錢當壓歲錢給晚輩,取“長命百歲”的寓意。貨幣改爲紙幣後,長輩喜歡用連號的新錢做壓歲錢,意味着連連好運、連連高升。

20世紀50年代:幣制改了,壓歲錢於是也就開始五分、一毛地給,磕響頭作畢恭畢敬狀纔拿得到。

20世紀60年代:那時多數家庭的經濟狀況很差,一年到頭見到糖的時間並不多。用幾塊糖替代“壓歲錢”,父母和孩子都很甜蜜。

20世紀70年代:前期經濟狀況還是不太好,但“壓歲錢”真的是錢了,拜年磕頭的孩子,大多能得到五到十元的壓歲錢。

20世紀80年:國家經濟狀況的好轉和壓歲錢額度成正比。城市裏的人給孩子的錢往往幾十上百元,開始包成“紅包”發贈。

20世紀九十年代:壓歲錢不稀罕了,身不動膀不搖地

就能得個成百上千塊,不過擱手裏攥着的少了,有的被爸媽拿去了,有的存銀行了,還有就是自己花了。

21世紀初:隨着經濟條件越來越好,壓歲錢的傳統寓意漸漸走樣,大人們拼面子發壓歲錢,孩子們也開始比誰拿到的壓歲錢多。2014年的問卷調查顯示,90名孩子在春節一共收到43.8萬元壓歲錢,人均收到約4867元。其中,一半以上的孩子收到的壓歲錢總數在1000到5000元之間。參與調查的90名孩子中,父母職業爲公務員的壓歲錢平均水平最高。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