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男子高空墜落昏迷 清醒後腦子天天“打雷”

男子高空墜落昏迷 清醒後腦子天天“打雷”

來源:歐巴風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32歲小夥高空墜落大腦“短路”,髮絲細的導管往腦內送“彈簧圈”

男子高空墜落昏迷 清醒後腦子天天“打雷”

堵住動脈岔口,大腦不再“轟鳴”

“腦子裏不再有‘打雷’聲了!”昨日,手術成功的張先生欣喜地告訴醫生。而在2個月前,他因8米高處墜落而腦部重創,“短路”動脈內疾速流動的血液,讓張先生感覺成日雷聲震耳。最後,在他生命體徵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台州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醫生用一根頭髮絲粗細的導管,成功堵住他腦內的短路區域——巨大動靜脈瘻,讓滿腦轟隆隆“雷聲”銷聲匿跡。

8米高空墜落重傷,醒來腦子天天“打雷”

張先生今年32歲,從事高空作業。上班時,他不慎從8米高處墜落,當場昏迷。經過緊急開顱搶救,顱內的瘀血清除,並修復大多損傷。然而被救回來的張先生,經檢查,他的顱內血管搏動有響亮的雜音。醫生起初推測,是外傷引起的腦血管其他部位損傷。但是,CT血管造影檢查,顯示一切正常。到底是哪裏出了狀況?40多天後張先生恢復了意識,便形容自己腦子裏轟隆隆像打雷。神經外科牟朝暉主任給他進行了仔細檢查,終於找到了癥結:患者腦部左側供血的大動脈——椎動脈裏有一處巨大動靜脈瘻。

醫生說,動靜脈瘻,通俗點說,就是動脈和靜脈之間出現不該有的通道。動脈壓力高,直接把血“壓”進靜脈,就形成了“短路”情況。

通往大腦的動脈,原本承擔着重要的輸氧任務,如今卻未完成任務,就流失於靜脈之中。牟朝暉說,相當於,頸內靜脈藉助這一意外的“通道”將右側椎動脈流向腦部的血液直接“盜”走了。

人的大腦主要有前後各兩條大動脈供給血液,脖子前面的兩條負責供給大腦前面3/4的組織,後面兩條大動脈供給腦幹、小腦,大腦後面的1/4組織血液。張先生存在的這條“短路”對腦幹威脅最大。

牟朝暉解釋說,腦幹一旦不能得到足夠的供血,會出現偏癱、失語、昏迷等症狀,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唯一的辦法就是外科治療。但他檢索了幾乎所能查閱的文獻報告,沒有找到任何關於此種病例的治療方案。醫生說,一般這樣的患者,要麼是因爲血管“短路”很快死亡,要麼是受傷部位沒那麼重。

32歲的張先生不幸中的萬幸是,他已闖過了人生一道生死關活了下來,有手術彌補的機會。正值黃金年華而徘徊在死亡邊緣的張先生,等待的是醫生的妙手回春了。

細如髮絲的導管內,“吐出”彈簧圈堵岔口

牟朝暉和科室同事經過認真的討論和研究,制定了嚴密的備選手術方案,目的就是把動脈上出現“短路”通道處堵住,讓正常的動脈血回到原來的路上。

7月5日下午,在主治醫師李春茂的協助下,牟朝暉主任先用第一套方案,用一根頭髮絲般粗細的導管,從患者大腿根動脈進入後,一直達到顱內“短路”的左側椎動脈,但真像兩根電線短路一樣,醫生髮現,患處損傷嚴重,血管像一團糾結的亂毛線。要想從這裏疏通動脈,根本不可能。

第一方案失敗。第二方案,是換一條路,從右側椎動脈兜一圈,繞到左側“短路”處。說起來容易,一根導管在腦子當中穿梭,稍有不慎會戳傷血管造成顱內大出血,患者可能當場死亡。而且“跨”回左側血管時,導管需折返一個約300度折角,而且要避開折角上另外一根大血管,這對醫生來說,是考驗真功夫的挑戰。

憑着嫺熟的操作技巧,牟朝暉主任將微導管“翻越”兩側椎動脈,顱內繞了15公分左右的彎路,最後到達“短路”部位,對動靜脈瘻進行填塞。導管內“吐出”一團彈簧圈,直徑3毫米左右,牢牢撐住血管,堵住了不該有的“岔路”。防止導管在血管中運行阻斷血流,醫生用的是一根近似頭髮絲細的導管在操作,其難度可想而知。

近3個小時後,手術完畢,醫生通過造影檢查,發現“短路”盜血現象消失,張先生終於擺脫了高懸顱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果然,張先生重新醒來時,能講話,手腳也靈活,而且不再聽到“腦袋裏打雷”的轟隆隆聲音。(記者 王蕊 通訊員 周偉)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