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李東榮:金融科技創新要服務實體經濟 不應"自娛

李東榮:金融科技創新要服務實體經濟 不應"自娛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新社上海7月8日電 (記者 王恩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中國央行原副行長李東榮8日在上海表示,中國金融科技創新要服務於實體經濟發展,“絕對不應該搞自娛自樂、脫離實體經濟空轉的‘僞創新’。”

李東榮:金融科技創新要服務實體經濟 不應"自娛

當前,金融創新已成爲全球經濟領域的熱門話題。尤其在中國,基於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衍生出的多種新興金融業態,深刻地改變着民衆生活。

李東榮在當日舉行的第七屆上海新金融年會暨第四屆金融科技外灘峯會上指出,金融順應經濟發展需要而產生,因此其創新必須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以服務實體經濟爲導向的金融科技創新纔有生命力”。

回顧歷史不難發現,不論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金融與實體經濟關係失衡,金融資源體內循環,金融創新“脫實向虛”等現象,始終周而復始、消而不絕。

李東榮分析說,導致上述現象的原因,既有規制不健全、競爭不充分、非市場行爲干擾等體制機制因素,也有部分從業者對金融與實體經濟理解不深刻、不到位等內在因素。

他進一步指出,因此在強調金融科技重要性的同時,要嚴格按照經濟金融規律辦事,緊緊圍繞經濟轉型升級與結構調整所產生的有效金融需求,提高金融供給對實體經濟需求變化的適應性、靈活性。

在此情況下,如何適度平衡好金融科技創新與風險監管,就成爲解決問題的關鍵。

“從金融業抑制創新風險規制的動態循環演進可以看出,金融創新和風險監管並不矛盾。”李東榮建議,在金融科技發展過程中,要考慮借鑑“監管沙箱”、監管科技的理念,建立具有包容性的創新管理機制,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開展應用試點、產品實驗,讓金融產品創新“走得動、行得通,坐得正”。

與此同時,相關方面還應通過審慎監管和行爲監管的並行互補,行政監管和自律管理的有機結合,建立金融科技風險全覆蓋的長效監管機制,從而讓監管部門對金融科技創新“看得到、穿得透、管得住”。(完)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