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雲南一科研基地隱藏“四星級”招待所和球場 被指變成“後花園”

雲南一科研基地隱藏“四星級”招待所和球場 被指變成“後花園”

來源:歐巴風    閱讀: 5.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距離昆明市西郊30公里外的團結鄉花紅洞的一個小山頭,綠茵環抱,古樹成林,種植着100多種各類珍稀植物。這裏是雲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花紅洞實驗基地(下稱花紅洞基地)所在地。

雲南一科研基地隱藏“四星級”招待所和球場 被指變成“後花園”

花紅洞基地平日大門緊閉,兩米多高的圍牆上佈滿鐵絲網,從外面望去,基地內樹木密織,並無異樣。但如果從高空俯視,林子中間兩塊巨大的藍色頂棚赫然入眼,基地側門旁邊,數排低層小樓清晰可辨。

澎湃新聞記者近日暗訪發現,在這片隱蔽的科研基地高牆內,建設了一個標準網球館和一個羽毛球館,並且建有擁有數十間房間的高檔招待所、餐廳和茶樓。

雲南環科院工作人員王敏(化名)稱,2008年之後,這裏“基本沒做過引種繁育工作”;而這些設施,已變成雲南環境科學研究院(下稱“雲南環科院”)一些人的“後花園”。

對此,12月20日,雲南環科院辦公室一李姓負責人迴應澎湃新聞稱,兩個球場系2013年所建成,“有歷史的原因”。他說,紀檢部門此前已就這一問題做過了解,雲南環科院也遞交了情況說明,正在等待進一步的處理意見。

科研基地隱藏“四星級”招待所和球場

12月5日,正對昆明西郊寶花路的花紅洞基地正門,兩扇厚實的白色鐵門緊閉。門頂裝有長矛似的鐵錐,周圍兩米多高的圍牆上,也佈滿了帶刺的鐵絲網,門口裝有監控攝像頭。

公開信息顯示,花紅洞基地是雲南環境科學研究院專門從事珍稀瀕危物種研究、引種繁育以及重大環境專項課題研究的科研實驗基地。

位於花紅洞基地南邊的側門,是常用的進出通道。側門平時也緊閉,兩名看門的老人守在大門另一側,外人無法進入。

近日,澎湃新聞記者以工作人員身份進入該基地。映入眼簾的是兩排精緻的低層小樓和一棟紅磚白牆的三層小樓,從門牌和佈局看,這棟樓被用作招待所。

這棟樓後面分佈着辦公室。左手邊也是另一棟招待所的背面,白色的窗簾整齊劃一。招待所附近是餐廳、會議室和茶樓。

這幾棟建築最高不超過三層,從圍牆外只能看見樓頂,加之被基地內高大的樹木遮蔽,很難辨認出這些建築的具體用處。

樓羣呈階梯狀分佈在後門入口兩側,每棟樓之間有臺階、迴廊連接。招待所門前是一個小花園,各種造型的盆景植物整齊有序地擺放在樓羣間。昆明冬日溫暖的陽光照下來,這裏顯得優美、寧靜。

一位在這裏打掃衛生的工人介紹,招待所大約有40間房,“有標間,也有套房”。另一位熟悉基地的員工稱,這些設施的裝修參照酒店“四星級標準”。兩年前,這位保潔工人幾乎每週都要來負責接待,打掃衛生。近期,差不多一個月上來一次。

一位員工提供的餐廳內部照片顯示,這可能並不是單單爲員工提供就餐所用,多張八人座的圓桌乾淨整潔,座椅被黃色的布包裹。餐廳頂部以木質結構支撐,掛着古典的吊燈,並開有天窗。

穿過招待所徑直往裏走,大約100多米外,可以隱約看見兩棟白色的巨大的白色建築。再往近可見藍色的頂棚,這兩棟建築分別是羽毛球館和網球館。這兩個建築正好隱蔽於基地的中央,除非從高空航拍,在圍牆外看不出任何痕跡。

而球場門口並未懸掛固定標牌,旁邊都立着一塊可移動的球場入場需知,上面寫着“爲了滿足我院廣大職工的建設需求,更好的爲廣大職工服務”等介紹和要求。透過窗戶縫隙,可見羽毛球館內有兩個比賽場地,綠色的塑料墊和球網俱全。羽毛球館內,還擺放着乒乓球桌,球場頂部裝多盞照明燈,可夜間活動。

網球館則只有一個比賽場地、球網立於場地中間,白色的地表線縱橫交錯。比賽場地外還有大片空間,有觀衆座椅。

“基本沒做過引種繁育工作”,被指變成“後花園”

花紅洞基地原爲雲南省珍稀瀕危植物引種繁育中心,2008年前後併入雲南環科院後,更爲現在的名字。

雲南環科院工作人員王敏介紹,基地佔地70餘畝,這裏栽種了包括雲南金錢槭、雲南紅豆杉、水杉、銀杏、巧家五針鬆等100多種珍稀瀕危植物。

1992年,中國簽署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這項公約旨在保護瀕臨滅絕的植物和動物。

早期介入創立雲南省珍稀瀕危植物引種繁育中心的雲南環科院工作人員張建(化名)介紹,當初中央考慮到雲南省物種資源豐富,便將這項工作交給雲南承擔。雲南省珍稀瀕危植物引種繁育中心當時被稱爲“全國環保系統唯一的珍稀瀕危植物引種繁育中心”。

到2008年,在“大部制改革”的背景下,雲南省珍稀瀕危植物引種繁育中心與雲南環科院合併,並更名爲該院的花紅洞基地,工作重點也發生轉移。如今,雲南省高原湖泊流域污染過程與管理重點實驗室、雲南省重金屬污染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也設在這裏。

王敏說,雲南環科院的主要工作集中在環評和規劃上,物種保護不在是重點,這方面的人才也缺乏。雲南省珍稀瀕危植物引種繁育中心雖然作爲雲南環科院下屬的幾個科研基地存在,但2008年之後,這裏“基本沒做過引種繁育工作”。

由於缺乏管理,王敏稱科研人員種植的滇重樓(別名獨角蓮,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被挖空,如今這裏被種上了蔬菜,“招呼都沒打一個”。一些珍稀樹木上的掛牌,也出現錯亂,“把毛果木蓮的掛到荷花木蓮上”。

王敏稱,這次事件後,環科院對該基地的管理日趨嚴格,即便是本單位的進入,也要經過領導同意,外人根本無法入內。大約在2012年前後,兩個球館開始施工建設,外人鮮有知曉。

他回憶說,大約半年前,有科研人員因工作需要到花紅洞基地,但門衛“不停盤問”,他感到尊嚴受到侵犯,只能給院領導打電話,“在電話中發飆了”,最後方纔獲准入內。

張建說,雲南省珍稀瀕危植物引種繁育中心最初的工作人員,大都把珍稀植物保護當成自己的事業,投入了許多心血,合併後他聽說這裏變成了“一個俱樂部”,覺得“搞那些花架子沒有意思”,此後再未踏入這裏。

王敏認爲,雲南環境科學研究院位於昆明市區,到花紅洞基地沒有公交車,開車到這裏需要將近一個小時,每天固定在基地工作的人並不多,並不需要這麼多招待所、餐廳和娛樂設施,這裏其實是雲南環科院一些人的“後花園”。

環科院辦公室:紀檢部門曾介入

一位長期從事體育場地建設的人士告訴澎湃新聞,一個標準網球場大約600多平米,每平米麪層的造價100多元,而鋪設面層前需要混凝土硬化地面,成本也在每平米100元左右。故建設一個網球場至少需要10多萬元。

此外,網球場四周的攔網價格較高,費用在1萬多元,球場頂上的探照燈需要專門鋪設電纜,平均每盞燈的價格爲3000多元,一個球場內一般需要4—6盞燈。兩者需要2萬—3萬元。

上述人士表示,羽毛球場的造價相對網球場較低,但加上場地外平整地基、夾芯板、頂棚等材料和人工費用,兩個球場的造價至少有數十萬元。

然而,澎湃新聞未找到修建這些招待所、球場的具體花費及經費來源信息,亦未找到相關公開招標的信息。

實際上,中共中央不乏針對這類行爲的禁令。

《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一百零二條規定,“決定或者批准興建、裝修辦公樓、培訓中心等樓堂館所,超標準配備、使用辦公用房的”,對直接責任者和領導責任者,情節較重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處分。

而2013年11月18日印發實施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第二十四條也規定:“黨政機關不得以任何名義新建、改建、擴建所屬賓館、招待所等具有接待功能的設施或者場所。”

12月20日,雲南環科院辦公室一李姓負責人稱,兩個球館於2013年建成,有當時的“歷史原因”,現在肯定不行。現在,每週有一些科研人員上山工作兩三天,除休息時偶爾使用,“基本處於停用狀態”。如果直接拆除,“又會造成二次浪費”。

該李姓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此前紀檢部門已就兩個球場的問題進行詢問,雲南環科院也遞交了情況說明,對於兩個球場的進一步處置問題,正在等待上級意見。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德水告訴澎湃新聞,在科研基地建設球場等娛樂設施,和一些單位內部食堂設豪華包間性質一樣,常常打着“爲員工謀福利”旗號。過去,在這方面的約束條文較少,但現在明顯不符合“八項規定”精神。

莊德水說,如果是“十八大”之前就存在的問題,應該及時停止使用並整改,如果是“十八大”之後建設,則屬於“不收手、不收斂”,應嚴肅處理。

此外,他指出,科研基地的用地性質有專門規定,在這裏建設與科研無關的設施,改變了土地原來的使用性質,相關部門應該介入調查。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