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父子三人接連癌症 全都是因爲忽略了這些早期信號

父子三人接連癌症 全都是因爲忽略了這些早期信號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9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許多癌症其實都有早期信號,然而人們往往以爲是小毛病,進而忽視了它們從而錯過最佳治療時間,今天說的這則癌症報道。相信看完能給你一定的啓發,父子三人兩年不到齊患癌。

父子三人接連癌症 全都是因爲忽略了這些早期信號

新華社圖

深圳一企業高管

父子三人不到兩年

先後都被查出得了癌症

父子三人所患的均是

消化道腫瘤

南山醫院消化內鏡中心程春生主任

消化道惡性腫瘤佔成人腫瘤發病率的50%以上,且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早期發現治癒率很高,一人得了消化道腫瘤,家人都要去檢查。?

所幸及時體檢成功挽救生命

程春生向記者介紹,之前有一名企業高管因身體不適吃了一星期的藥不見好轉,於是經人介紹找到他看病。

胃鏡檢查結果出來發現

這名高管罹患早期胃癌

父子三人接連癌症 全都是因爲忽略了這些早期信號 第2張

程春生隨即爲他做了胃癌的根治手術:胃切除。而且,程春生還提醒這位高管→

你要讓你的爸媽還有兄弟姐妹來體檢一下。

過了半年

這位高管把哥哥送到醫院體檢

哥哥一查居然是腸癌

又過了一年

這名高管建議

讓他爸也做個胃腸鏡

結果胃腸鏡顯示也是腸癌

父子三人接連癌症 全都是因爲忽略了這些早期信號 第3張

這個病例令人震驚

在父子三人接連患病的背後

又說明了什麼問題?

消化道癌症的家族史很強

消化道癌症的家族史很強

不一定都是得胃癌

而是在整個消化道

有基因上的遺傳性

這名高管的家族是很典型的例子

據統計,消化道惡性腫瘤佔成人腫瘤發病率的50%以上,且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現已有病例報道,發現十幾歲的晚期胃癌和腸癌患者。

爲什麼會得癌呢?

癌症很多時候是吃出來,懶出來,拖出來的。

在目前腫瘤發病機制

尚未完全清楚

不能夠從根本上

預防腫瘤發生的情況下

?合理的飲食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便成爲腫瘤防控的關鍵所在

消化道腫瘤早期治癒率高

中國發病

前10位的惡性腫瘤

男性消化系統腫瘤佔據5個

父子三人接連癌症 全都是因爲忽略了這些早期信號 第4張

分別是胃癌、肝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胰腺癌。

如果從發病比例來講

消化系統腫瘤

大概差不多就佔了70%

父子三人接連癌症 全都是因爲忽略了這些早期信號 第5張

而對於女性來講

發病前10位的是胃癌、肝癌、食管癌、結食腸癌總共4個,所佔的比例是60%至70%左右。

更爲關鍵的是

從目前現狀來看

早期發現消化道腫瘤

它的治癒率在90%以上

甚至可以達到

注意

特別提醒,如果到了晚期,存活率沒超過10%,所有患者5年生存率過低,病死率過高。

醫生在此提醒大家

做健康篩查非常重要

(針對消化道腫瘤方面)

? 年齡大於40歲以上的,不管男女,都要及時做消化道內鏡的篩查。

? 胃癌腸癌的高發地區,家裏有人得過消化道腫瘤的,需及時做消化道內鏡篩查。

癌症可能是吃出來的

談癌色變

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

卻在飲食等方面放縱自己

南山醫院消化內鏡中心程春生主任

流行病學、病因學和實驗研究表明80%的腫瘤是不良生活方式和環境所致。其中35%至40%的腫瘤發病與不科學不合理的膳食有關。

管住口!邁開腿!

就能降低患消化道腫瘤的概率?

在1997年

世界衛生組織

(WHO)

針對超過1000萬例

癌症患者的統計報告就指出

癌症發病約1/3與飲食有關。每天堅持吃80至100克水果或蔬菜能使口腔癌風險降低20%,胃癌風險降低30%。平均每天攝取27克高纖維能使腸癌風險降低20%。

紅肉

加工肉製品

高鹽分攝入和醃製食品

會增加胃癌風險!

因爲在醃製食品中,含有可導致癌症的物質:亞硝胺,而且高濃度鹽分會嚴重損害胃腸道黏膜。

如何正確飲食?

歐洲癌預防組織和國際營養科學聯盟提出瞭如下建議→

1

減少脂肪類食物的攝入(包括動物油和植物油),以魚、禽、瘦肉、低脂奶製品代替動物油過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

2

增加綠色葉類和根類蔬菜、水果的攝入。多吃澱粉和纖維多的食物。

3

保持適當的體重。每天的食鹽攝入低於5克。

4

保護食用水的衛生,少吃醃、薰食物,不吃發黴食品。

最後提醒大家

?

通過改變生活方式

減少環境致癌物質接觸

降低癌症發病率

?

通過飲食控制

避免促進腫瘤的快速發展

?

一旦腫瘤發生

必須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戳個提醒的大拇指

所有人都該重視起來!(來源:鳳凰網)

付建蓉躺在牀上,一頁頁翻看着加急製作出來的精美照片,當翻到與兒子的合照時,她的手停頓了,哽咽地說,現在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兒子。

父子三人接連癌症 全都是因爲忽略了這些早期信號 第6張

40歲的付建蓉患癌2年,不久前,病情惡化的她再次被緊急送進醫院治療,醫生下了最後通牒——時日不多了。

當社區主任黃忠得知後,積極奔走,攝影機構、志願者、媒體等紛紛出力,爲付建蓉完成了最後的心願。3月13日下午,看着攝影機構送來的精美照片,付建蓉流下了眼淚,“我的夢想都實現了,現在沒有一絲遺憾,圓滿了!”

3月13日下午,成都商報記者來雙流區勝利鎮雲華社區,付建蓉居住生活的地方。因無法起身行動,平日幫忙照顧的鄰居張桂珍前來打開了家門。

一室一廳的房屋裝飾得十分精緻,“不久前剛分了房,剛裝修好,她說想住進新房。”張桂珍是付建蓉相識20年的鄰居,還當了付建蓉兒子的乾媽,在付建蓉患病後,她一直幫忙照料付建蓉的生活起居。 2016年3月,付建蓉被檢查出患上直腸癌,先後去了華西總院、華西上錦醫院等醫院,十幾名專家會診後,確認其所患的並非單純的直腸癌,還伴有惡性腫瘤,手術風險巨大。雖然做手術時,癌細胞已經擴散,但是付建蓉仍堅持做手術,她說,“家人都沒放棄我,我更沒有理由放棄自己。”

住院期間,張桂珍悉心照料付建蓉,付建蓉經歷的痛苦,張桂珍也都看在眼裏,“經歷過10餘次化療,體重從108斤降到70斤,她依然笑看人生。”每當看着同病房的病友因病情難過痛苦,付建蓉總是鼓勵他們,“活一天,就高興一天。”

經過長期的治療,一直樂觀向上的付建蓉創造了不少奇蹟,艱難地挺過一年、兩年,今年春節前,癌症復發,她被緊急送往了醫院。

這一次,付建蓉沒能繼續創造奇蹟,癌細胞多發轉移,肝轉移、腹膜轉移、醫生下了最後通牒。

付建蓉坦然面對,“人的生死自己不能決定,大家一起上了一趟列車,有的人到了終點,有的人先下了車。我只是在中途下了車而已。”思考了許久,她向親朋好友發出邀請,請大家前來相聚。

這是付建蓉爲自己提前舉辦的人生“告別宴”,在最後的階段見想見的人,做想做的事。今年2月4日,所有親朋好友如約而至,體力稍有恢復的付建蓉化上精緻的妝容,帶上大紅色圍巾,穿上白色羽絨服,顯得格外精神。

人到齊後,付建蓉微笑地向大家講出了內心的想法,與每一位前來的朋友告別,“希望我走後,大家都不要爲我傷心。”聽到這裏,大家愣住了,現場氛圍頓時變得沉重。付建蓉安慰着大家,並主動要求合照留念。

“告別宴”的事傳到了雙流區勝利鎮雲華社區居委會主任黃忠的耳裏,他被付建蓉樂觀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感動了,“勝利鎮政府、社區居委會希望能給予她幫助和便利。”春節假期後,上班第一天,黃忠來到付建蓉家中,在探望的同時問她,“你還有什麼願望沒?”

“我想去海邊,看一看大海。” 付建蓉說,從小到大生活在內陸城市,沒見過海,由於病情惡化,身體一天比一天虛弱,出行到海邊幾乎很難實現。付建蓉清楚知道自己的身體情況,接着她又說,“我還想和兒子照一組親子照,給他留下一個念想,希望沒有我的人生,他不孤單。”

從醫院返回家中休養治療的付建蓉,有序地安排着身後事,唯一讓她放心不下的,是自己12歲的兒子。兩年前,患病的付建蓉不想拖累丈夫,主動提出了離婚。“我希望他(丈夫)再組建一個家庭,把兒子照顧好就行了。”

爲了實現付建蓉的心願,黃忠立即聯絡專業攝影機構,邀請雙流電視臺等當地媒體幫忙呼籲。消息發出後,一些攝影機構、攝影師紛紛表示,願意幫助付建蓉實現願望,免費拍攝照片。

經社區工作人員綜合考慮,最後選定了一家攝影機構爲付建蓉免費拍攝親子照。3月9日下午,雙流區川港影樓的工作人員和數名志願者來到付建蓉的家中。除了母親和好姐妹的陪伴,付建蓉的弟弟付剛也帶着女兒趕來了。

換裝時,在衆多拍攝服裝中,付建蓉選擇了一套婚紗,“我從來沒拍過婚紗照,想美美地穿一次婚紗。”

看到外面久違的陽光,付建蓉提出想到戶外拍攝,留住最美的春天。爲了滿足她的心願,社區安排了四名巡邏隊隊員,將坐在輪椅上的付建蓉從4樓擡了下來,推着她去油菜花地和廣場上拍照。除了和兒子拍攝親子照外,攝影師還爲他們一家人拍攝了全家福。

3月12日,攝影機構將處理和沖洗好的照片送了付建蓉手中,包裹相框的紙板後還寫着“加急”兩個字。“通常情況下,拍攝照片製作出來都要十幾二十天,這是攝影機構加急做好的。”黃忠說,擔心拍攝好的照片無法送達到付建蓉的手中,攝影機構週末兩天就處理好,還贈送了精美相冊、相框等。

看着攝影機構送來的精美照片,付建蓉流下了眼淚。拿着全家福她叮囑:一定要放大裝進相框,掛在家中,“這是我一輩子唯一的全家福。”

3月13日,成都商報記者來到付建蓉家中時,客廳裏四處擺放着剛拍好的照片,在油菜花田裏,她笑得很美。付建蓉最喜歡的是與兒子拍攝的親子照,翻到與兒子的照片時,付建蓉說,“非常感謝社區和所有愛心人士,有了這組親子照,以後我兒子想我的時候還可以看看照片……”

記者問付建蓉,剩下的日子還有什麼想做的事情,躺在牀上的付建蓉用虛弱的聲音回答:“我的夢想都已經都實現了,現在沒有一絲遺憾,圓滿了!”

目前,付建蓉在家休養治療,期間她在華西醫院的主治醫生王科時刻關心着她的病情,遠程問診,郵寄藥品;因爲需要每週進行血常規和肝腎功能檢查,勝利衛生院也主動上門提供檢查,大家都在爲付建蓉作出努力。王興國 成都商報記者 張肇婷(來源:新浪新聞)

2018年1月16日訊,在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門前的東安路上,有一家特殊的假髮店,店內大部分顧客都是接受化療的癌症病人,造型師用自然的方式與他們寒暄,4年來爲無數病人提供了幫助。生與死的劇目,每天都在這家小小的假髮店裏上演。在這裏,癌症患者找到了美麗、快樂,甚至生命的尊嚴。

父子三人接連癌症 全都是因爲忽略了這些早期信號 第7張

老秦爲趙阿姨戴上定做的新頭髮。《解放日報》供圖

這家小假髮店面積只有十幾平方米,小店裏有4個梳妝位,白色的貨架上放滿頭模和假髮。

假髮店秦老闆原來是一名普通髮型師,後來改行做假髮。“剛開始就是爲了做生意,把店設在腫瘤醫院對面能帶來更多客源。”老秦性情直爽,喜歡跟人聊天,客人來到店裏,他都會先跟客人聊上兩句,根據客人的治療情況爲他們選頭髮。

老秦說:“來這裏的病人一般都很絕望,年紀越大越接受不了現實,情緒崩潰的往往是四五十歲的人。”但病人到此處來配假髮,進來時很鬱悶,出去時心情會好些,狀態大不相同。店裏出售的假髮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客人大部分是女性,有的客人一開始準備買幾百元的,挑着挑着就買了幾千元的。爲什麼買這麼貴的?因爲頭髮關乎一個人的形象和容貌,是她們活着的尊嚴。

記者採訪時,店裏來了個“短髮”女孩。“來啦!”老秦熟絡地跟她打招呼。“嗯,來洗頭髮!”她手捧一束花,往靠門口的位子上一坐,利落地摘下頭上的假髮交給店員,自顧自擺弄起手中的花。過了一會兒,頭髮洗好了,老秦把溼頭髮掛在一個頭模上吹造型。他先用夾子把頭髮一層一層夾起來,用梳子翻蓬鬆,邊吹邊拉直。老秦說,在頭模上做頭髮和在真人頭上完全不一樣,要想象它戴在真人頭上的樣子。

女孩告訴記者,她家在崑山,每次化療都是一個人當日往返。昨晚醫院的機器壞了,她就在附近小旅館住了一晚。店裏的人對這女孩很熟悉,因爲她是病人中少有的“元氣少女”。“我以前是長卷發,長髮及腰呢。”女孩說話聲音明亮,笑起來還有淺淺的酒窩。“那時我剛被確診,還沒開始化療,醫生說一開始化療就要掉頭髮,我就立馬去髮廊剪了個短髮。化療後沒過幾天,短髮也一點點掉了,我就直接剃了光頭。”她摸了摸自己的腦袋,好像在說別人的故事。當天晚上是她最後一次化療,她特別高興。“化療結束後,我的頭髮就會長回來啦!頭髮沒了還能再長,可是活着比較重要,你說對吧?”她的笑容就像春日裏的一抹陽光。

去年7月的一天,天氣異常炎熱,店裏來了一位父親,想給女兒借一頂假髮。“我們這裏是賣的,不租借。”老秦告訴他。“是這樣的,我女兒今年初中畢業,過兩天學校要拍畢業照,她想和同學們一起合影。”父親紅着臉解釋,“我們家條件不好,就想臨時借一下,拍完就送回來。”聽了這位父親的請求,老秦答應了。

連說了三句“謝謝”,這位父親跑出去把女兒喊進來。這是個16歲的小姑娘,瘦弱得好像一陣風就能吹跑,眼睛裏沒有神,化療把她本來就弱的身子消耗得快虛脫了。在鏡子前,老秦給她戴上假髮。看着一頭烏黑濃密的頭髮又回來了,她蒼白的臉上終於有了點笑容。“好看。”她回過頭對父親說。

“我女兒以前就是這樣一頭長長的直髮。”父親打開手機裏的相冊,裏面有女孩的許多舊照片,都是一年多前的照片。那天,她借走了假髮,3天后又如約還了回來。再後來,老秦給她做了頂專屬於她的假髮。

老秦說,得了癌症的人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在我們店裏可以剃頭,在別的理髮店就不行。有的顧客讓店裏的人看到自己光頭的樣子無所謂,卻死活不願給自己的親人看到。”

趙阿姨定做了店裏最貴的一頂假髮。她到店裏取的那天,一進門便選了一張背對門口的座位坐下,一直低頭看手機,不停地咳嗽。她不願與任何人對視,只要有人走進店裏,她都會下意識躲開。

店員遞上假髮,趙阿姨摘下自己頭上戴着的一頂便宜假髮,換上定做的新假髮,在鏡子前端詳着自己。“不行不行,顯得臉太長了,我現在就像個鬼一樣……”她滿臉愁容。“您別急,我幫您修剪一下。”老秦一邊給她剪頭髮,一邊好言相勸,“您現在什麼都別想,該吃吃,該喝喝……”

趙阿姨去年11月,身體突然感覺不對勁,再查已是癌症晚期。“我以前從來不去醫院,醫保卡里的錢都沒花過。現在看到這個‘癌’字,是真的怕。”一共八次化療,趙阿姨剛開始做第一次就知道頭髮要掉,就先剃了光頭,並花4000多元買了店裏最好的一頂假髮。白天出門,她戴上貴的假髮,晚上睡覺就戴一頂便宜的。

“阿姨,這假髮您不能一天到晚都戴着啊,皮膚會過敏的。”老秦提醒說。“不行,睡覺時我老公看到多難看啊!”自患病以來,連趙阿姨的丈夫都沒看到過她光頭的樣子,每次她都要躲到洗手間裏戴好假髮纔出來。頭髮修剪好,趙阿姨看着鏡中的自己,終於有了點自信。她說,自己以前就是這個髮型,現在看起來還一模一樣。據《解放日報》來源:北京晚報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