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上海最牛釘子戶張新國一家14年日常:跑法院 處理交通事故

上海最牛釘子戶張新國一家14年日常:跑法院 處理交通事故

來源:歐巴風    閱讀: 7.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馬路中間“釘”14年 上海最牛釘子戶終搬離

上海最牛釘子戶張新國一家14年日常:跑法院 處理交通事故

張新國一家九口總算搬走了。他家位於上海市松江區滬亭北路馬路中間的3層樓“豪宅”,在這條寬闊的、雙向四車道馬路上已經佇立了14年。

“14年來,政府從沒給我斷水、斷電、斷煤氣。”9月14日,張新國一邊搬家一邊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他說,自己雖然簽了動遷協議,但並不知道未來會住到哪個安置小區、房型什麼樣,這次搬遷,只是搬到租住的出租屋裏“住上幾年”,維權或將繼續。

有傳言說,張新國這次拿了政府6000多萬元的拆遷補償款,不鬧了。這兩天,老張家各路親戚朋友的電話不斷,都是來問“到底拿了多少補償款”。老張被問得煩了,乾脆撂下一句,“跟14年前比,一分沒多拿,信不信由你”。

很少有人關心,開始動遷那會兒,老張到底爲啥死活不走?現在又是啥讓老張動了心,簽了協議?

“房子面積大沒有用,主要看宅基地證書和兒子數量”

老張家的房子,真可以稱得上是“豪宅”。上下3層樓,一條走廊連起兩棟上下3層的宅子。一樓是養金魚的小作坊;二樓是客廳大堂,外加老張夫妻倆的臥室;三樓一進門,就是影音播放室小客廳,兩側分別是老張兒子和女兒兩家人的臥室。

兩棟房子,最多時家裏住着十口人,老張兩口子、岳父母兩口子、女兒一家三口、兒子一家三口。此外,這裏還有租戶,最多時能有10多家租戶。

1996年,在那個30多萬元就能在市中心買一套100平方米商品房的年代,老張花了20萬元,把自家兩層小樓改建成了3層樓。當時,張新國家的房子在四里八鄉遠近聞名。

“絕對是那個時代最氣派的房子,大家都羨慕得不得了。”來看熱鬧的村民老吳長期居住在九亭,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當年的動遷方案對老張家確實不利,“房子面積大沒有用,主要看宅基地證書和兒子數量。”

老吳告訴記者,當年一起動遷的很多村民,家裏的房子不比張新國大、家裏的人口沒有張新國多,卻能拿到大中小6套房子。這使得張新國心裏很不平衡。

“有戶人家,有個兒子走丟多年,但因爲沒有銷戶,這兒子也算一戶,能多拿大中小3套房子;而我女兒,找了個沒有房子的城裏男孩,他們住在我家,卻不算一戶人家。”對此,張新國一直想不通。

他還找出了兩份宅基地證書,一份是他岳父本人的,另一份是1951年由他岳父的兄弟轉讓給他岳父的。第二份證書,當年並未得到拆遷辦的認可,如今,也依然沒得到認可。

這次動遷,按照原計劃,張新國一家得到了大中小3套共280平方米的房子,一套多子女政策補償房120平方米,共計400平方米4套房子。這4套房子,按照現行的政策,以每平方米4500元賣給他們,由被拆遷戶從拆遷補償款中拿出錢來購買。

張新國告訴記者,自己實際上拿到了230萬元拆遷補償款和40萬元裝修補償,其中約200萬元要用來“買安置房”。

這實在談不上有多划算,因爲安置房還在規劃建設中,地段到底在哪裏,誰也說不清。而“釘子戶”所在的滬亭北路兩側,房價早已飆升到4萬~6萬元,老張家的“豪宅”距離地鐵九亭站不過幾百米遠。

釘子戶的日常:聽庭審、查資料、處理交通事故

每當有人來關心動遷的事,老張總愛拿出一摞摞自己蒐羅出來的資料,有媒體報道集錦、老式宅基地證明、領導人講話摘要、動遷政策變化原文等。87歲的老岳父看着他那一股子的認真勁兒,氣得直搖頭,“現在說這些有什麼用?沒意思,沒意思”。

張新國是上海市政建設公司的退休員工,退休10年來,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了在“維權”上。爲了讓政府承認他那張已經泛黃的、1951年宅基地證明,他多次跑到檔案局查找檔案,好不容易證實這張由原青浦縣出具的宅基地證明就是現在的松江九亭地區,但還是得不到認可。

因爲權屬及土地使用權等各種爭議,張新國一張宅基地證明沒用,女兒一家3口的安置名額又沒有了。這使得他陷入了一個“維權”的死衚衕,不管他找到什麼樣的“證據”,按照政策,就是這樣的結局。

這些年來,張新國已經不知道往法院跑了多少次。每次在網上查到有拆遷補償相關的案子,他都會去旁聽。除了松江的,他還搭一個多小時地鐵跑到上海市中心黃浦區、靜安區去聽過庭審,積累經驗。

而自家房子,也從原來農田裏的“豪宅”,變成了滬亭北路正中間的“豪宅”。

房子實在是越來越差,馬路中間灰塵很大,公交車、小汽車、電瓶車、自行車,每天車流來來往往。雙向四車道的馬路,到了老張家這裏,變成了兩車道,車輛走東邊的道,行人和自行車走西邊的道。遇到修路時,馬路上擱一塊鐵板,車子軋過,轟隆隆地響。

因爲突然有棟房子矗立在馬路中間,這裏常年交通事故不斷。很多交通事故都要張新國配合交警調查。最近一次,一輛出租車半夜撞到了老張家樓下的泥地裏,他還得半夜出門處理事故,“嚇了我一跳,噌的一下就撞上來了”。

“一直都想搬走,鎮上對我冷處理,我就頂在那裏。”張新國說,自己頂到最後,甚至已經不再糾結補償多少、幾套房子的問題,而是領導幹部的態度問題,“他們態度不好,牛氣得很,那我也不客氣,偏就不搬。”

釘子戶14年,爲啥突然搬走?

這一次,老張突然決定搬走,這讓親朋好友們都很詫異。“釘子戶了14年,你搬走做啥?給了你幾千萬元了?”很多人打電話來問。

張新國告訴記者,這次搬走,一個主要原因是——一口氣舒暢了。

一年多前,“釘子戶”所在的九亭鎮更名爲九里亭街道。陸輝是九里亭街道動遷辦主任,近年來,他常常沒事就到張家登門拜訪。不談動遷的事,只是聊聊家常,關心老人們吃得可好、住得可好。這讓張新國一家“挺感動的”。

老張記得,每次陸輝和街道辦副主任徐民強來家裏,聊完天臨走時都要握着老張的手安慰一番,“不籤協議沒關係,關鍵是你們保重好身體”。

8月21日,陸輝、徐民強兩人與張新國一家進行一次關鍵性的“懇談”,歷時兩個半小時。在前期信任基礎上,張新國相信,這兩個幹部不會騙他,“如果不搬,就要啓動強拆程序,到時可能根據法院判決得兩套房子,還有兩套就沒了。”

在張新國聽過的數十個動遷糾紛庭審中,沒有一個動遷戶“得便宜”的。此前,隔壁九杜路上一家動遷戶與政府打官司,張新國每場必到,“到法院開庭了四五次,沒用,最後還是拆了”。

“隔壁鄰居”的敗訴,擊垮了老張心理最後的防線。他禁不住問自己——氣順了,理講不清了,還有必要頂在這裏天天忍受噪音、影響交通嗎?

“每次看到有司機因爲路況不熟悉,在這裏出事故,我心裏也不好受。政府官員既然態度也溫和下來了,那就搬吧。”張新國很快簽了動遷協議。

儘管他尚不知曉自己那4套房會在什麼地方、長什麼樣,他還要拿着政府給的每年6.5萬元租房費在外租住,儘管他不得不把這處實際居住面積300多平方米的“豪宅”裏的傢俱送人或者丟棄,但他再也不想住在馬路中間了。

本報上海9月14日電

原標題:上海最牛釘子戶14年日常:跑法院 處理交通事故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