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保健品推銷騙術升級 推銷騙術大揭祕

保健品推銷騙術升級 推銷騙術大揭祕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9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保健食品虛假宣傳現象十分普遍,所以消費者上當受騙的情況比比皆是,最多的受騙羣體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保健品如何成功“擄獲”老年人的“芳心”?小編爲大家揭祕保健品推銷騙術。

保健品推銷騙術升級 推銷騙術大揭祕

從明星到專家,廣告宣傳隱蔽化

案例:65歲的張彩麗是多年的高血壓患者,有一次碰到人上門推銷降壓保健品。年輕人指着產品包裝上的頭像說是上海有名的高血壓專家、中科院院士,這是他的最新科研成果。張阿姨買了一盒,剛吃兩天就覺得血壓降了。於是她停掉其他所有藥,只吃這一種。可一個月後,她突然暈倒在家。醫生說,這種保健品其實並不能起到治療作用,先前的“好轉”可能只是安慰劑效應,那位院士則是查無此人。

騙術分析:過去保健品廣告喜歡用明星,而現在用“名醫”、“院士”的產品大量增加。這種方式主要鑽了老人迷信專家,且“來源記憶”嚴重減退的空子。“來源記憶”是有關事件背景的記憶,能幫助我們判斷信息源是否可靠。老人如果覺得“院士”似曾相識,便不會再去核實。一旦他們認準某種產品很權威後,就會深信不疑,輕易不願改變自己的固有看法。

防騙指南:第一,如果“專家”沒有具體單位,只是概括爲“知名老中醫”、“兩院院士”等就不要相信。對有單位的專家,應通過114查找其所在醫院、研究所的電話,確認是否是真實身份,覈實產品是否與其有關。第二,儘管老人閱歷豐富,但年輕人思維更理性、知識面更廣,不妨讓他們幫忙分辨。記住,做兒女的都希望父母健康長壽,他們不會爲了省錢而不許你買保健品。

從優惠到免費,賺錢方式長期化

案例:家住山東的胡仙花(化名)今年80歲了,腿疼了有二十多年。去年,她所在的北山社區開了一家保健品店,組織社區老人蔘加“免費腰腿痛講座”。講座後,有“專家”現場義診,給老人測了骨密度,還發了一盒猴菇餅乾和幾粒“軟骨素片”。自此,胡奶奶每天8點準時到店聽講座,並往家裏拿一些送的保健品、膏藥。起初免費的東西,後來變成收費。短短兩個月,她就花了幾萬元。兒女們勸了又勸,胡奶奶仍不覺得受騙:“那麼貴的餅乾和產品都捨得送,怎麼可能是騙子?”

騙術分析:打着“買幾送幾”優惠牌的保健品促銷現在已不再流行,更多的商家願意從“免費體驗、聽課、旅遊”開始,以小小的恩惠換取信任後再行推銷。爲了騙取老人的信任,很多商家都會在初期表現得極爲豪爽大方,選擇在酒店開“講座”,有專車接送,提供免費午餐,會後還有“義診”,並分發禮物或產品試吃裝。講座內容多半是產品效果如何神奇,有時還會有“治好”的老人現身說法。現場播放的短片則強調老年常見病的危害、死亡風險,以此提高老人的死亡焦慮水平。如此一來,只要有“托兒”開始帶頭購買商品,其他老人就會立刻跟風。

防騙指南:貪小便宜是人性的弱點,特別是我國老人從計劃經濟時期走來,政府對社會的掌控力強,社會關係相對簡單,由此形成的價值觀傾向於相信他人。但老人應該記住,“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貪小便宜往往會吃大虧,不要被小恩小惠左右。學習健康知識要通過正規途徑,不要道聽途說;學會識別保健品宣傳功效的真假,明白保健品只是食品,沒有確切的療效。比如“軟骨素片”能提高骨密度,但不一定能治好膝關節疼痛。提高骨密度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多曬太陽、多喝牛奶等,並不是非要依賴保健品。

從推銷到親情,詐騙方式感情化

案例:上面案例中的胡奶奶自從買了第一盒產品,就有一個自稱小李的人與她專門“對接”。小李特別會哄老人開心,不管心情多差,只要接到她的電話,老人瞬間眉開眼笑。今年大年初一,小李一早就登門拜訪,挽着老人的手,說着貼心的話。胡奶奶的女兒苦笑着說:“這個小李,對我媽比我這個親閨女還親。那些肉麻話,我真說不出口。怪不得我總是勸不動我媽。”

騙術分析:老人像孩子一樣需要哄,可許多子女對老人的關注不夠,常常只有週末纔給父母打個電話,幾個月都不見一面。香港教育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聯合研究發現,人越老越容易相信別人,而且對陌生人的信任感會隨年齡增長顯著提升。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勞拉·卡斯滕森說,老人傾向於忽略負面信息,並以正向(但可能不正確)的角度去體驗周圍的人和事,這被稱爲正向偏誤。當兒女告訴老人保健品不好,同時“詆譭”推銷員時,老人就會下意識地心生“叛逆”。

防騙指南:首先,子女要懷着保護老人的心態,不要指責,多加安慰。其次,好好反思,自己是否只會訓斥老人,卻沒花時間關心他們的病痛;是否只知道甩出一句“去醫院”,卻沒有親自陪着他們。兒女要把主動權搶回來,帶爸媽定期體檢,主動給他們買健康食物,並把醫生的指導寫下來,貼到爸媽家裏。更重要的是,子女們要幫老人建立安全、穩定的情感聯繫,給予充分的安全感,他們纔不會在騙子身上花費感情。最後,兒女的勸說常會激起老人的逆反心理,而老人更習慣聽取同輩人的意見,這也是一種從衆心理,這時不妨藉助其他長輩的力量。

當然,也不應該把科普講座、媒體宣傳都“一竿子打死”,健康知識普及和健康素養提高都需要豐富多彩的形式,關鍵是企業要自律,相關部門要嚴管,老年人要學會辨別。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