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塑化劑致癌降低生育力 警惕食品中的的塑化劑

塑化劑致癌降低生育力 警惕食品中的的塑化劑

來源:歐巴風    閱讀: 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臺灣飲料、酒鬼酒等風波,讓“塑化劑”這一本陌生的化學名詞,引起廣泛關注。

塑化劑致癌降低生育力 警惕食品中的的塑化劑

而近期杭州市疾控中心的一份報告顯示,塑化劑並未走遠,其仍在化妝品、保健食品、兒童玩具中存在,檢測報告顯示,200份食品中,逾4成超出國家規定限量值,包括食用油、油炸食品、茶葉、面製品、木耳等消費者常購買的產品。

研究者在浙江11個地市的藥店採樣了24批兒童使用的口服液保健品,8批檢出塑化劑,一批超限近3倍;中山大學藥學院有關研究指出,靈芝孢子油、五味子油、葡萄籽油等塑料瓶裝的中藥油脂塑化劑都有超限……

專家表示,塑化劑對人體的危害取決於攝入量和攝入時間的長短,但內情不能總是祕而不宣或姍姍來遲。廠家應儘可能選擇更爲安全的包裝材料,監管部門實現源頭到終端的監管,讓食品去“塑化”是當務之急。

200份食品4成超限

廣泛使用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嚴禁添加到食品中,但允許使用在食品等包裝容器中,很容易產生遷移,我國衛生部門對3種塑化劑的最大遷移量進行了明確規定。

杭州市疾控中心的報告顯示,當地200份食品檢測中就存在兩種不同的塑化劑,一種87份樣品超限,另一種16份食品超限,共佔樣品比例逾4成。這份發佈於《中國衛生檢驗雜誌》上的相關數據也引起業內人士的密切關注。

“涉及檢測的相關食品,都是在杭州市場上隨機購買,且是出廠檢驗合格、並准予銷售。”杭州市疾控中心理化檢驗科工作人員樊繼彩博士說,包括食用油、油炸食品、茶葉、面製品、木耳等消費者常購買的產品。

檢測結果顯示,塑化劑在油脂類產品中比非油脂類產品中更容易溶出,且在食品中的污染較普遍,不止來源於包裝材料,在食品的生產、運輸以及保存過程中都有遷移。

上海市食品研究所技術總監馬志英介紹,生煎包、油條等一些油煎類早餐,放在塑料袋後受高溫和油脂影響,都會出現塑化劑遷移而超限。“有的塑料袋本身質量差,甚至用的是回收塑料,特別容易出現這一問題。”

塑化劑的危害引起了研究機構和環保組織的擔心,研究指出,超量接觸可能對環境、人類生殖系統和激素功能都造成影響。2011年,臺灣曝出飲料人爲添加,數百種產品“淪陷”;2012年,白酒塑化劑檢出超標,對人體健康危害幾何、消費者知情權如何保障也成爲質疑焦點。

樊繼彩說,堵住了人爲添加的可能,遷移的危害也不可小覷。“全球每年塑化劑用量高達820萬噸以上,其中大量用於包裝,但包裝材料引起塑化劑遷移,最終污染食品、藥品、食用香精等的現象並不少見。”

化妝品、玩具、藥品涉“塑”?

據瞭解,我國已將5種塑化劑列入了化妝品的“黑名單”,也對食品中遷移量做出規定,但只要和塑料有長時間接觸,塑化劑的身影就很難避免。公開數據顯示,包括指甲油、飲用水、保健食品、兒童玩具中,檢出禁用成分、或塑化劑超限的現象並不少見。

而浙江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的一項調查顯示,研究者在浙江省11個地市的藥店採樣了24批兒童使用的口服液保健品,8批檢出塑化劑,一批超限近3倍;中山大學藥學院有關研究指出,靈芝孢子油、五味子油、葡萄籽油等塑料瓶裝的中藥油脂都有超限……

對塑化劑有十多年研究的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厲曙光表示,加熱路邊的塑料瓶裝豆漿,用塑料袋直接裝油炸食品,都可能導致遷移;一些食品即使沒有接觸過塑料,也可能含有大量塑化劑,就是塑料大棚腐爛污染了土壤。

然而,由於標準缺失、執法力度弱、企業重視度低,塑化劑的問題卻常常被監管和企業忽略。此前白酒塑化劑風波爆發時,也有監管人員直言,相關部門沒有將塑化劑指標正式列入白酒產品的標準,從法律角度講,沒法判斷是否超標。雖然有遷移量規定,但沒有上升到法律、法規的層面,對企業難有法律約束力。

完善制度,告別舌尖上的“塑化劑”

現在到底有多少日用品中可能含有塑化劑?是否到了危害健康的臨界點?在被曝光兩年之後,今年6月國家衛計委關於白酒塑化劑的風險評估結果出來,認爲對飲酒者的健康風險處於“可接受水平”。

“塑化劑對人體的危害取決於攝入量和攝入時間的長短,但‘內情’不能總是祕而不宣或‘姍姍來遲’。”厲曙光說,無論是監管部門、研究機構還是行業協會,都必須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

與歐美相比,我國對塑化劑標準、範圍的研究還比較滯後。美國2009年實施“鄰苯二甲酸酯行動計劃”,對8種毒性明顯的塑化劑加強管控;且對玩具、兒童用品、可食用產品甚至工作環境中的塑化劑含量都有明確限制。

樊繼彩指出,我國僅對3種給出了遷移限量,歐盟則對7種給出遷移限量。塑化劑的監管需儘快建立標準、迎頭趕上,告別舌尖上的“塑化劑”。

知識點:什麼是塑化劑

塑化劑,一般也稱增塑劑。增塑劑是工業上被廣泛使用的高分子材料助劑,在塑料加工中添加這種物質,可以使其柔韌性增強,容易加工,可合法用於工業用途。中國臺灣廠商用一種常見的增塑劑DEHP(後陸續檢出DINP、DNOP、DBP、DMP、DEP等)代替棕櫚油配製的起雲劑也能產生和乳化劑相似的增稠效果。但是,業內人士指出,DEHP、DINP等塑化劑並不屬於食品香料原料。因此,DEHP不僅不能被添加在食物中,甚至不允許使用在食品包裝上。

某些塑化劑的分子結構類似荷爾蒙,被稱爲“環境荷爾蒙”,是臺灣環保署列管的毒性化學物質。若長期食用可能引起生殖系統異常、甚至造成畸胎、癌症的危險。環境荷爾蒙係指外在因素干擾生物體內分泌的化學物質。在環境中殘留的微量此類化合物,經由食物鏈進入體內,形成假性荷爾蒙,傳送假性化學訊號,並影響本身體內荷爾蒙含量,進而干擾內分泌之原本機制,會造成內分泌失調。

塑化劑對幼兒的危害

塑化劑DEHP的作用類似於人工荷爾蒙,會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並促使女性性早熟,長期大量攝取會導致肝癌。由於幼兒正處於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發育期,DEHP對幼兒帶來的潛在危害會更大。

1、可能會造成小孩性別錯亂,包括生殖器變短小、性徵不明顯。

2、雖無法證實對人類是否致癌,但對動物會產生致癌反應。

3、鄰苯二甲酸酯可能影響胎兒和嬰幼兒體內荷爾蒙分泌,引發激素失調,有可能導致兒童性早熟。

塑化劑對成人的危害

塑化劑被證實會干擾人體內分泌,影響生殖系統,臺師大研究團隊更發現,塑化劑會造成基因毒性,會傷害人類基因,長期食用對心血管疾病危害風險最大,對肝臟和泌尿系統也有很大傷害,而且被毒害之後,還會透過基因遺傳給下一代。

降低生殖能力

DEHP塑化劑多用於塑料材質,屬環境荷爾蒙,會危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臺灣已將其列爲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不得添加在食品裏。喝一瓶問題飲料,塑化劑含量即超過容許值。

增大心血管疾病風險

臺師大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沈林琥和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教授李水龍研究團隊,經過一年時間,分析出這些塑化劑暴露產生的基因交互作用會造成心臟、肝臟和腎臟毒性,對人類疾病風險最大是心血管疾病。

長期大量攝取導致肝癌

塑化劑DEHP即鄰苯二甲酸酯,爲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據資料顯示,塑化劑DEHP將會對人體的生殖系統、免疫系統、消化系統帶來危害,如損害男性生殖能力,促使女性性早熟,可能造成兒童性別錯亂,長期大量攝取還會導致肝癌。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