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埃博拉最新消息:援非專家稱6大原因致疫情蔓延

埃博拉最新消息:援非專家稱6大原因致疫情蔓延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據世界衛生組織(以下簡稱爲“世衛”)數據顯示,截至10月14日,全球累計確診、疑似和可能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病例爲9216人,死亡患者爲4555人。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幾內亞三國疫情已處於失控狀態。與此同時,埃博拉的魔爪開始伸向他國,美國、西班牙先後發現本土感染病例,更有感染者乘飛機漂洋過海的新聞不斷出現。面對如此嚴峻的趨勢,世衛內部報告已經承認,應急能力不足和信息缺失等,導致埃博拉防控被耽誤了。

埃博拉最新消息:援非專家稱6大原因致疫情蔓延

疫情比想象中嚴重得多

1976年,埃博拉病毒被發現於非洲中部叢林,近40年來,時不時就會小規模暴發。到今年,蓄勢已久的埃博拉給了人類致命一擊。世衛數據顯示,1976年,剛果和蘇丹感染埃博拉病例數爲602,死亡數是431人,此後數年,疫情趨勢一直平穩。而今年,感染和死亡人數已超過1976年的10倍。目前,埃博拉病例數量正以每3周至4周增加一倍的速度迅速蔓延。世衛最新預測,到今年12月,每週可能會有5000至1萬新增感染病例。

幾內亞是今年最早出現埃博拉疫情的國家,情況十分嚴峻。剛從幾內亞首都科納克里完成救治任務回國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危重醫學科主任麼(音yao)改琦,向《生命時報》記者講述了她在那裏的所見所聞。麼改琦介紹,東卡醫院是當地政府指定的收納埃博拉患者的定點醫院,但患者沒有被安置在醫院樓內,而是在醫院旁邊空地上的簡易帳篷內接受治療。當地正值雨季,隨時一場大雨都可能沖垮帳篷。簡陋的環境中,醫務人員忙碌地走來走去,沒有太多防護措施,感染風險很大。當地醫療水平很低,很多患者都是死於脫水、電解質紊亂等特別基礎的併發症。隨着疫情的蔓延,患者人數日漸上升,東卡醫院收治埃博拉患者的50張牀顯然不夠用了,新的患者仍不斷送進來,在狹小的帳篷內擁擠地接受治療。

“這次埃博拉病毒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影響遠超預計。”參與抗擊疫情的無國界醫生組織對外宣傳人員何麗庭告訴《生命時報》記者。該組織在科納克里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自8月底以來,病人數量就在不斷增加。起初,他們改裝治療中心,騰出更多空間接納新病人,如今已完全不能滿足需求。超過130名工作人員戰鬥在前線,幾個月日以繼夜的工作已讓醫護團隊出現疲態,未來工作讓他們覺得不堪重負。

麼改琦和何麗庭都指出,疫區醫療資源嚴重匱乏,緊缺藥品和物資,特別是帳篷、救護車等。爲了應對疫情蔓延,也急待增加醫療力量,比如專業救治人士和健康宣教人員。

肆虐的埃博拉疫情還導致了當地的社會動盪。利比里亞疫情重災區已出現感染患者倒斃街頭的情況,被隔離的民衆也因驚恐過度,與政府人員發生激烈對抗。當地貿易也受到影響,食物等基本生活品缺乏,導致物價翻番。在塞拉利昂,甚至有隔離者扛不住飢餓衝出隔離區尋找食物,加速了病毒的傳播。

自美國和西班牙先後出現三名護士在本土感染埃博拉後,病毒的陰影逐漸擴散至全球。美國東北大學甚至運用計算機模型,算出10月底埃博拉病毒擴散至他國的機率。研究指出,法國風險最高爲75%,英國緊隨其後爲50%,中國名列“最有可能遭埃博拉襲擊前30位國家”中的第16位。該項研究負責人直言:“隨着疫情的嚴重,所有國家的風險都在不斷增加。”

什麼助長了疫情蔓延

隱匿於非洲數十年的埃博拉病毒,爲何在今年如此猖狂?《生命時報》記者多方採訪,總結爲以下幾點原因。

病毒致死率高。麼改琦表示,埃博拉分爲扎伊爾、本迪布焦、蘇丹、雷斯頓、塔伊森林五個屬種,引起今年西非疫情的病毒屬於扎伊爾屬種,感染和致死率明顯高於其他屬種。

公共衛生太差。麼改琦說,當地沒有垃圾處理系統,到處都是生活垃圾,海灘都被垃圾覆蓋。髒亂的環境爲細菌、病毒,以及蚊子、蒼蠅、蟑螂等傳染病媒介的繁殖提供了“溫牀”。因此,當地不僅埃博拉高發,瘧疾、登革熱等傳染病也很常見。

交通加速病毒傳播。何麗庭認爲,交通的發展是導致埃博拉迅速蔓延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的埃博拉感染,首先出現在三國邊界處,這裏人羣流動性高,極易造成病毒向外傳播。再加上非洲的交通越來越發達,給病毒蔓延創造了有利條件。”

民衆健康素養很低。麼改琦表示,老百姓對埃博拉知之甚少。一個病人死後,由於民俗習慣,很多人會走到死者身邊摸一下或親吻死者,埋葬時也不考慮疫情防控,無形中增加感染風險。就連醫護人員也表現得不夠專業,不戴口罩,也不戴手套。

政府不夠重視。老百姓對埃博拉的無知和政府不夠重視有很大關係。即使當地疫情已很嚴峻,但政府仍未對民衆進行有關埃博拉的宣傳和教育,很多民衆根本不知道埃博拉的嚴重性和緊迫性,更不知如何防範,甚至還會因無知,與前來支援的醫護人員發生衝突。另外,不得不懷疑,當地政府在上報埃博拉感染病例數量上存在漏報、瞞報的可能。

國際力量介入太晚。日前,世衛內部報告已經承認,埃博拉疫情暴發初期,應對工作存在多項失誤,導致疫情未能得到及時控制。具體失誤包括:一、在疫區的專家沒及時向日內瓦世衛總部遞交報告。何麗庭指出,今年第一例埃博拉病例出現在2月,但當時沒有引起足夠重視,直到7月世衛才發佈預警。二、官僚主義問題使50萬美元應急資金沒能及時用於幾內亞疫區防控。三、未能獲得相關國家簽證,世衛專家沒能及時抵達疫區提供幫助。

埃博拉防控九問

10月16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發佈通知,要求全國各地於10月底前完成埃博拉防控工作自查。目前,北京、廣東等地已針對埃博拉防控做出反應。作爲普通人,科學、正確地瞭解埃博拉,學會正確防範,才能避免無知帶來的恐懼。針對埃博拉的種種問題,《生命時報》採訪了武漢大學醫學病毒學研究所副所長楊佔秋、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一科主任陳志海、中日友好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徐潛。

1.《生命時報》:埃博拉是什麼,爲什麼可怕?

楊佔秋:埃博拉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呈纖絲狀,彷彿蠕蟲一般,會附在免疫細胞上,使其失去吞噬、消滅入侵病菌的作用,隨後便會攻擊血管壁細胞,使病人因大量出血而死。埃博拉病毒引發的埃博拉出血熱,病死率在60%~90%之間。目前,全球沒有針對埃博拉病毒的疫苗,也沒有很好的抗病毒治療方法。現行治療以輸血、輸液等對症治療方式爲主,從而起到穩定血壓、緩解症狀的作用。

2.《生命時報》:埃博拉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楊佔秋:目前認爲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是蝙蝠,它們本身感染病毒不會發病,但直接把病毒傳播給猿猴、羚羊,甚至人類。西非地區宰殺動物爲食十分普遍,動物若已受感染,會把病毒傳給人類。不過,埃博拉主要傳播途徑是人與人的直接接觸,擁抱、接吻、握手等都可能傳播。

3.《生命時報》:感染埃博拉後有何表現?

楊佔秋:埃博拉病毒的潛伏期爲2~21天,症狀包括突然發燒、極度虛弱、肌肉疼痛、頭痛和咽喉痛,隨後會出現嘔吐、腹瀉、皮疹、肝腎功能受損,最終出現大出血。可見,埃博拉在早期階段很像普通感冒,很難被區分和診斷。目前,醫護人員只能通過詢問患者是否到過疫區,進而做病毒學檢查來確診。

4.《生命時報》:埃博拉僅是非洲的地區病嗎,會不會在全球暴發?

楊佔秋:埃博拉病毒不像禽流感、SARS(非典型肺炎病毒)等,可通過空氣傳播,因此區域性感染暴發是存在的,但不可能出現全球大暴發。

徐潛:有可能全球暴發。首先,任何一類傳染性疾病只要疏於防範,都可能發展爲大範圍疾病。其次,國際交流日益密切,便捷的交通會讓病毒攜帶者出現在地球上的任何一個角落,並傳染他人。

5.《生命時報》:近日有傳言稱,廣交會期間,廣州出現首個埃博拉患者,儘管廣東省衛生計生委立刻闢謠,但仍引起國人恐慌。埃博拉會到中國嗎,有多少可能性?

楊佔秋:埃博拉病毒在中國大規模流行的可能性幾乎爲零。首先,研究表明,3種非洲果蝠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中國沒有上述果蝠分佈,公衆也沒有食用果蝠的習俗。如果中國未來出現埃博拉病毒,只可能源於外來患者輸入。其次,埃博拉病毒的傳播途徑主要是人傳人,若沒大量感染者與健康人羣廣泛接觸,該病無法在人羣中廣爲傳播。

陳志海:國人沒必要過分緊張。國內非常重視防控,埃博拉的傳播機率很小。我國與非洲有旅遊、生意、勞務輸出等多種交流,即使有埃博拉病毒輸入,也不奇怪。我們要做的是嚴防確診後的埃博拉感染者對接觸者的傳播、再傳播。一旦發現,儘早診斷,並進行嚴密的消毒和隔離。

6.《生命時報》:國內哪些區域更容易傳入埃博拉,是沿海城市嗎?

楊佔秋: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香港等大城市,國際航班頻繁,有可能出現輸入性病例。美國此次疫情相對嚴重的達拉斯,就是全美排名靠前的大型空港。

徐潛:埃博拉傳入風險沒有區域上的區別,從疫區過來的人羣、與病毒攜帶者有過接觸的人羣都應注意。

7.《生命時報》:國家層面上和個人生活中如何防範埃博拉?

楊佔秋:國家層面,應在機場、車站、碼頭等設立檢疫措施,進行嚴格的檢疫和消毒,尤其要對來自非洲疫區的航班進行重點查驗,對乘客做比較詳盡的檢測和監測。個人層面,儘可能不去非洲疫區旅行,如非去不可,需在出發前諮詢疾控部門,知曉注意事項,準備常用藥物。抵達非洲後,先要了解當地衛生部門提供的信息,避免去已被劃定爲疫區的村莊、城鎮,儘量避免與確診患者、疑似病例接觸,減少與人握手的次數。

陳志海:進出疫區的人員應在入境時接受體檢,看是否發熱,即使一切正常,也應主動按照病毒的最長潛伏期三週,進行居家隔離。一旦出現任何症狀,應接受緊急隔離和消毒措施,並對密切接觸者進行檢查。

8.《生命時報》:埃博拉能不能被殺死?

陳志海:當病毒存在於體外時,抵抗力不強,一般消毒劑就可殺滅,任何病毒在沒有細胞營養的條件下,生存週期都不長,易被殺死。另外,通過加熱也可殺死病毒。但當病毒存在於體內時,目前不存在殺滅病毒的藥物,能做的只是抑制病毒。

9.《生命時報》:人類發現埃博拉已經快40年了,仍無有效疫苗,究竟疫苗何時才能研發出來用於臨牀?

楊佔秋:世衛組織官員今年8月稱,針對埃博拉病毒疫苗的臨牀試驗將加速進行,至明年初就可廣泛應用。目前,美國和加拿大兩家公司的埃博拉疫苗均已進入臨牀試驗階段。

各國嚴防埃博拉入侵

爲應對埃博拉的蔓延,各國政府紛紛採取有力措施。

10月1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宣佈任命總統顧問羅恩·克萊因爲埃博拉事務總管,主抓埃博拉的防控。針對埃博拉的治療,美國疾病與預防控制中心正在研擬美國醫院新指導方針,更爲嚴格地要求工作人員確保皮膚、頭髮完全遮掩,保護醫務工作者安全。美國國防部19日宣佈,將組建一支30人的醫療專家小組,一旦美國任何地方出現新增埃博拉病例,醫療小組將快速奔赴該地,提供支援。

英國衛生當局也已做好應對埃博拉在本土大規模暴發的準備。首先,英國已在多個大型機場,以及鐵路系統設立掃描檢疫系統,篩查埃博拉感染者。一些衛生機構開始向公衆普及埃博拉病毒的知識,宣傳避免感染病毒的方法。英國政府還於11日組織了全國範圍內的醫療系統演習,以測試應對埃博拉疫情暴發的能力。

在德國,法蘭克福、杜塞道夫、慕尼黑和漢堡機場都設有特別區,萬一發現飛機上有疑似感染埃博拉的乘客,可以讓飛機改道。德國7所醫院已在醫生和設備上做好應對埃博拉的準備,並經常演練。德國政府日前公開表示,將額外支出8500萬歐元作爲抗擊埃博拉疫情的預算,與此前承諾的1700萬歐元合併,共有1.02億歐元用於防控疫情。

對此,楊佔秋表示,各國政府的防範行動比較到位。在我看來,政府在防控埃博拉時應格外做好以下幾點:首先,在輿論宣傳上下功夫,傳播疾病知識和防護措施,讓民衆瞭解到疾病的嚴重性、危害性,知道如何應對。其次,在第一時間啓動病例監測和藥物開發工作,這對疾病的預防控制非常重要。目前,我國衛生計生委已開始強調埃博拉疫苗的研製工作,並與法國共建安全級別最高的生物安全實驗室,加強病毒的研究。再次,應加強國際間合作。日前,我國已派出第3批醫療專家赴非抗擊埃博拉,對當地人羣進行知識宣教、培訓,在病毒的源頭防控,效果更佳。

此外,徐潛補充說,抗擊埃博拉必須保護醫務人員的生命安全,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醫療力量發揮最大的作用。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