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如何正確進行心肺復甦

如何正確進行心肺復甦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正確進行心肺復甦

心肺復甦術(CPR)主要針對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心臟驟停患者,採取的使循環和呼吸恢復的急救措施,通常適用於心臟病突發、溺水、觸電、嚴重失血等意外事件造成的昏迷、呼吸及心跳驟停。如果一個人突然在你面前倒下且停止呼吸,你是要先打120,還是立即進行現場搶救?搶救時,你是否懂得如何正確進行心肺復甦?

楊豔敏教授指出,當一個人的心跳停止時,維持生命的血液循環和氧氣供應就會中斷。一般情況下,如果心跳停止導致的腦組織缺氧時間能控制在4分鐘之內,其損傷的腦組織功能還有恢復的可能,但如果心跳停止超出4分鐘,則可能造成腦組織永久損害,甚至導致死亡。大量實踐表明,心跳停止4分鐘內進行心肺復甦,患者救活率可達到50%,而超過這一時間,被救活的希望就很渺茫,每延遲1分鐘,搶救成功率會下降7%—10%,這就是世界公認的“黃金搶救4分鐘”。因此,如果打了120,等着救護車趕到再進行搶救,會錯過最佳搶救時間。

第1步 判斷有無意識

看到有人倒地或沉睡不醒時,可通過以下方式判斷其有無意識:輕拍病人雙肩,並在他雙側耳邊大聲呼喊:“您怎麼了?”“發生了什麼事?”清醒的患者能準確地回答問題,回憶起發生過的事,認識熟悉的人;若無任何反應,沒有正常呼吸,則爲意識喪失。

檢查有無脈搏時,通常可以通過觸摸橈動脈判斷,即腕關節以上2釐米處,靠拇指一側搏動最明顯。對不省人事的患者,應檢查頸動脈5—10秒,判斷心跳是否停止。若呼吸和脈搏都已停止,必須立即進行心肺復甦。

注意事項:

1.由於檢查頸動脈的搏動誤差率較大,可能會影響快速判斷,所以非專業急救人員不需要一定檢查頸動脈。簡單而實用的判斷方法是:當患者沒有反應,且沒有正常呼吸時,即立刻進行心肺復甦。要注意的是,並非所有暈倒都因爲心臟驟停,如是因爲其他原因,卻亂用心肺復甦,反而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第一步必須冷靜做好判斷。

2.非專業人士在檢查患者已無意識後,若只有一人,可高聲呼救,並立刻撥打120。經過培訓已經掌握心肺復甦技術的人員,立即開始心肺復甦。未經過培訓的人員可以在急救人員指導下,儘快着手進行心肺復甦。

第2步 胸外心臟按壓

胸外心臟按壓的目的是起到讓血液人工循環的作用。

首先,擺好姿勢。讓患者仰臥在堅實的平面上,頭部不得高於胸部,應與軀幹處在一個平面。如果患者在軟牀或沙發等軟平面,則應將其移動到地面或在其背部墊上與牀同寬的硬木板,便於施救者或站或跪在一側進行按壓。

其次,找準心臟按壓部位。左手掌根部置於病人胸前胸骨下段(通常爲胸骨中下段或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處),右手掌壓在左手背上,雙手交叉互扣,手指翹起不接觸病人的胸壁。伸直雙臂,肘關節不要彎曲,用雙肩向下壓形成壓力。

再次,掌握力度,胸腔按壓。施救者上身前傾,以掌根垂直用力,將患者的胸骨下壓至少5釐米。然後放鬆,但掌根始終不要離開胸壁,按壓和放鬆時間各佔50%。如按壓強度有效,在按壓中可感受到頸動脈的搏動。

最後,控制頻率。胸外按壓心臟的頻率爲每分鐘至少100次。連續按壓心臟30次後,人工呼吸2次。按照按壓與呼吸比例30∶2循環進行。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在心肺復甦中,我們稱小於1歲者爲嬰兒,1—8歲者爲兒童,對這些患者須採取特殊的急救方法。具體方法是:1.嬰兒胸外按壓的部位在胸骨中部,兩乳頭連線中點向下一指處,用中、食兩個指頭進行,每分鐘100次,下壓至1—2釐米。8歲以上的兒童採用與成人相同的方法。

注意事項:

1.老人的骨質脆弱,要尤其注意力度問題,但不能因爲怕肋骨骨折而令力度打折,下壓不夠5釐米,不能起到有效作用。

2.如果施救者沒有經過心肺復甦術的專業培訓,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壓的CPR,即“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壓,直到患者被專業搶救者接管。如果能夠掌握正確的人工呼吸法,則可以按壓和呼吸比例30∶2進行。

第3步 打開氣道

進行了胸外按壓後,患者可能會出現嘔吐的情況,這時需要施救人員打開患者氣道,清理其口腔異物,如嘔吐物、痰液、血液等。可用雙手扶住患者頭部,使其偏向一側,利於液體狀異物的順勢流出,也可以將食指或小指包上紗布、手帕,從口腔中掏取異物,並取出患者假牙,以防脫落滑入氣道造成窒息。

當患者喪失意識後,舌根容易黏附於咽部後壁,造成氣道阻塞。所以需用以下手法開通氣道:應用一手壓住前額,另一手中指和食指指尖對齊,將患者下頜向上擡起,讓頭充分後仰,至下頜角與耳垂連線與地面垂直,但要避免壓迫頸部軟組織。

注意事項:

1.對於沒有意識的患者,不要盲目地用手指在口腔中清掏。

2.對懷疑有頸椎損傷的患者,打開氣道的方法應該謹慎使用。

第4步 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有兩種,一爲口對口,二爲口對鼻,但通常第一種更多見。因爲空氣中含氧氣21%,呼出氣體中仍含氧氣約16%,口對口吹氣,完全能滿足患者的需要。

救助者將一隻手按壓在患者前額處,使其頭向後仰,同時用這隻手的拇指、食指捏緊患者的鼻孔;另一隻手的食指和拇指上提下頜,保持患者氣道通暢。然後,救助者用口脣嚴密包住患者口脣,平穩向內吹氣。

如果吹氣有效,患者胸部會鼓起,並隨着氣體呼出而下降。吹氣後,口脣分開,並鬆開捏鼻子的手指,使氣體呼出,同時施救者側頭呼吸新鮮空氣,進行第二次吹氣。口對口人工呼吸的頻率是成人每分鐘8—12次。

注意事項

1.如牙關緊閉或口腔嚴重損傷,不能口對口吹氣時,可用口對鼻吹氣。

2.嬰兒體型較小,應用嘴密封嬰兒的口鼻。

3.經人工呼吸傳染疾病的機率很低,但基於衛生或心理原因,可用面罩或防護膜相隔,但若沒有,請你也不要猶豫。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