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研究生招生10年翻番 近3年就業率低於本科

研究生招生10年翻番 近3年就業率低於本科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年武大研究生招生比本科多54人,華中科大多152人

研究生招生10年翻番 近3年就業率低於本科

全國研究生招生規模10年翻番,碩士生就業率連續下降,專家憂心質量

本報訊(記者屈建成 通訊員牛奉高)記者昨從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中心獲悉,該中心剛剛完成的“中國研究生教育與學科專業評價”課題顯示,目前我國有30多所高校每年研究生的招生計劃和在校生規模都在不斷擴大,部分已超過本科生。

2012年,武漢大學研究生招生規模7704人,已超過本科生7650人的招生計劃。華中科技大學今年研究生招生規模7652人,本科生7500人。北大清華兩校的研究生總數已超過本科生,其中清華大學本科生與研究生比例爲0.61:1。2013年,全國高校的這一趨勢還將擴大。

研究生擴招始於2003年,當年全國高校共招收研究生26萬人,今年高校研究生招生計劃則達584416人,10年間翻了一番。然而,近年來,碩士生就業率連續下降。2009年至2011年,碩士生的就業率甚至連續三年低於本科生。

擴招還使得高校原本不“富裕”的師資捉襟見肘。2008年,五年一次的全國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表示,我國15.7%的研究生導師指導的在讀研究生在10人以上(含10人),還有近1%的導師指導的在讀研究生在20人以上,甚至達到30人。而美國高校中每個導師同時指導的研究生人數一般爲2—3人,5—6人就已屬較高水平。

武大中國科學評價中心負責人邱均平說,我國研究生教育最當緊的是控制規模,提高質量。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對此現狀也很擔憂,他說,“本身我們研究生質量就在下滑,再如此擴大規模,質量還將進一步下滑,甚至會超出我們的估計”。

緩解本科生就業難,還是爲追求研究型大學?

本研比例倒掛 高校也很無奈

研究型大學,不在於規模有多大,而在於水平有多高

今年,我國研究生計劃招生規模爲584416人,與2003年的26萬多人相比,10年間翻了一番。

這些多高校擴大研究生規模,是爲了緩解本科生就業難,還是有其他更深層次的原因?

高校出現本研比例倒掛現象

昨天,記者電話採訪了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從2003年開始,熊丙奇就開始關注研究生擴招現象。

當年,本科生出現就業難現象,有人提出擴大研究生規模來緩解。一時,衆多高校競相追逐研究生規模。重點大學定位爲研究型大學,擴大研究生規模,一般本科院校則乘機申請碩士點、博士點。

熊丙奇說,研究生擴招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本科生就業難,但高校主要還是看中了研究生招生巨大的生源市場,迎合了社會上畸形的高學歷消費需求。

從去年的畢業人數來看,北大、中科大、清華等10所高校的研究生畢業人數,都超過了當年的本科生畢業人數。其中,中山大學的研究生畢業人數比本科多3300多人,中國人大、中南大學多出2800多人,北大多出2500多人。這就是說,至少3年前,這些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規模就超過了本科生。

武大2002年碩士生招生計劃只有4000人,此後增長很快,2006年4800人,2007年4900人,2008年5000人,2009年5900人,2010年6100人,2012年招生規模達到7704人(碩士生6140人,博士生1564人),而2012年本科生招生規模才7650人。

2012年,華中科大研究生招生規模7652人(碩士生6210人,博士1442人),本科生7500人。而武漢理工和華中師大碩士生也發展很快,今年的招生數量分別是3730人和3130人。

北大清華兩校的情況比武漢高校更嚴重,研究生總數早已超過本科生,其中清華大學本科生與研究生比例爲0.61:1。#p#副標題#e#

有的導師一人帶30個研究生

研究生的不斷擴招,使得高校原本不“富裕”的師資捉襟見肘。

近幾年來,媒體頻頻見報,稱一名教授帶十多名甚至數十名研究生,有些學生一年也沒見過導師幾回。“一個人帶這麼多學生,怎麼可能培養出好的人才來。”

有資料顯示,2008年我國博士學位授予數就超過了美國,成爲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學位授予國。2009年,全國在校博士生24.63萬名,是1999年的4.56倍。

武大中國科學評價中心調研發現,目前,包括北大、浙江大學、武大、華中科大等6校在內,每年招收研究生規模在6600以上,這意味着,這些高校研究生在校規模超過2萬人,其他萬人規模的高校更是不在少數。

這麼多的學生,那麼師資力量如何?2008年,五年一次的全國科技工作者狀況調查表示,我國15.7%的研究生導師指導的在讀研究生在10人以上(含10人),還有近1%的導師指導的在讀研究生在20人以上,有的甚至達到30人。而美國高校中,每個導師同時指導的研究生人數一般爲2—3人,5—6人屬較高水平。

一直以來,武漢大學在不斷擴大研究生導師規模。目前,博士生導師1290餘名,碩士生導師2680餘名,相比國內其他高校,師生比例算不錯的,但面對如此多的研究生,也還有些吃力。

按照國際經驗,一位導師同時指導2—3名研究生效果較好;5—6名是導師精力許可範圍內、能夠保證培養質量的上限。考慮到我國研究生培養的現狀,按照一個導師一年招收1—2名研究生計算,3年內同時指導的研究生數量應爲3—6名。

碩士生就業率不如本科生

《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數據顯示,自考研人數首次突破百萬的2005年開始,一直到2009年,碩士生就業率連續下降。2009年和2010年,碩士生的就業率甚至不及本科生。

一份來自江蘇省人才市場的統計也佐證這種尷尬:2011年高校畢業生中,研究生就業率爲86.62%,本科生爲90.30%,專科生爲94.10%,研究生就業率低於專科生就業率近8個百分點。

武大中國科學評價中心負責人邱均平說,我國目前有30多所985高校自我定位爲研究型大學。

研究型大學與教學型大學之分,來源於國外。隨着我國本科生規模擴大、質量提高,我國985高校漸漸加快了研究型大學的建設步伐。邱均平說,我國有幾所大學是國際上承認的研究型大學,雖然這還沒有定論,但我國的研究型大學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這些高校,以爲研究生規模擴大了,就是研究型大學了,其實相差甚遠。”對高校一味追求規模的做法,熊丙奇也不以爲然。

質量下降該“剎車”了

面對研究生大擴招,熊丙奇發出警告:本身我們研究生質量就在下滑,再如此擴大規模,質量還將進一步下滑,甚至會超出我們的估計。

武大中國科學評價中心負責人邱均平說,我國研究生最當緊的是控制規模,提高質量。“有些導師招得太多了,有些資深教授,一屆就帶5、6名博士,10多個碩士生,幾屆下來都有一個班的規模了,他有那麼多精力嗎?”

邱均平還對“官員博士”現象進行了批評。相比全日制研究生,在職研究生質量更堪憂,高校爲了爭取所謂的社會資源,不惜爲一些官員大開綠燈。

“高校如此擴張研究生規模,是急功近利的表現。”熊丙奇質疑高校的做法。但他同時認爲,有時候學校也很無奈:社會評價高校的“好”與“壞”,往往會看它有多少個碩士點、博士點。

他建議,高校應儘快去行政化,擴大高校自主辦學權,將辦學權力交給學術委員會,由專家教授來辦學,這樣才能辦出特色學校來。“研究生型大學,不在於它的規模有多大,而在於它的水平有多高。”(記者屈建成 通訊員牛奉高)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