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社會 > 孔融讓梨我不讓 如果你是孔融會怎樣做?

孔融讓梨我不讓 如果你是孔融會怎樣做?

來源:歐巴風    閱讀: 5.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果你是孔融,會不會讓梨?一道小學一年級的語文閱讀題在網上引起巨大爭議,兩天內轉發超兩千次,回覆數百條,還登上了某知名網站的頭條。

昨日,記者隨機在近百名學生中發放同樣的題目,只有一名學生明確表示自己要大的那隻梨,一些選擇讓梨的學生被指爲得分“撒謊”。

一場關於德育、智育、誠信、啓蒙的爭論展開……

孔融讓梨我不讓 如果你是孔融會怎樣做?

小孩的題目

昨天,成都商報記者在一所小學做了一個調查,分別在一年級和三年級隨機選取兩個班近百名學生,請他們來完成“孔融讓梨”的語文題目。

要大梨的:1人

(1年級學生)

心聲:我是弟弟,他應該讓着我

一年級的孩子很多字都還不認識。當被考到“如果你是孔融會怎樣做”時,學生們答案稀奇古怪。一個孩子說,他會把大的梨給爺爺奶奶吃,因爲爺爺奶奶年紀大了,而且每天接送他上學放學很辛苦。另一個孩子寫道,他會先拿一個小的梨,然後把其他的給朋友,原因是他沒有哥哥弟弟。還有孩子說,他會把媽媽買的蛋糕給哥哥吃,因爲哥哥喜歡吃蛋糕,自己喜歡吃梨。

孩子們還會加上自己的想象。有孩子表示,雖然自己很想吃大的,但是想到如果哥哥吃了大的,自己會傷心,所以他會把大的讓給弟弟。雖然答案多種多樣,但是大多數孩子的答案還是表現出了謙讓。全班40多個學生,只有一個孩子明確表示,他想拿最大的梨。“你爲什麼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樣讓給弟弟吃呢?”“因爲我沒有弟弟。”“那能讓給哥哥吃嗎?”他搖搖頭:“可是我是弟弟,他比我大,應該讓着我。”

不要小梨的:4人

(3年級學生)

心聲:要按標準來答纔會得分啊

“老師,有標準答案嗎?”試卷剛發下去,三年級的一位學生就問道。“有沒有標準答案很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就要按標準來答纔會得分啊。”

三年級的學生顯然比一年級的學生更知道如何答卷。孩子們大都表示,自己會像孔融一樣,讓別人吃大梨,要麼表示自己會拿小的,因爲要懂得謙讓。50個學生中,只有4位學生沒有拿最小的梨。#p#分頁標題#e#

一個孩子寫:“我會拿最小的一個給弟弟,因爲他吃不完大的會浪費。”選擇讓梨的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會讓梨,但是,我只會最後一個拿。”一個男孩兒說,他不會主動把大的給別人,但會等別人先挑,“你讓給他,他還不一定喜歡呢。”一個孩子已經寫下要最大那個,交卷的時候又劃掉,後面寫上“我會學習他謙讓的美德”。“他們其實也想要大的。”一個男孩指着自己的同桌給成都商報記者打起了“小報告”,“他看到我要中等的,就告誡我‘你想得零分嗎’?”

孔融讓梨我不讓 如果你是孔融會怎樣做? 第2張

大人的考試

老師

語文教育該不該

負載太多德育功能?

學校的一年級語文老師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一年級的孩子正在閱讀的起步階段。“即使學生給出多樣的答案,我也會給他滿分。”這位老師說,因爲一年級的孩子本來就在初步的學習階段,要鼓勵他們表達自己,但在評講卷子的時候會告訴他們怎麼樣做更好。三年級的語文老師表示,學生想要大梨,面對讓梨的問題會矛盾,這些都很正常,說明他們知道怎麼做是對的。如果學生沒有回答讓梨,她會引導學生,想想孔融爲什麼要讓梨,她認爲語文承載着育人的作用,應該提倡孩子學習美德。

而在談及這份“我不讓梨”的試卷所折射出的語文教育問題時,芳草街小學的語文老師樑豔認爲,如今的語文教育很大程度上被賦予了德育的功能,這本身無可厚非,但這種功能不可無限放大。在樑豔看來,語文首先是一門工具學科,它教會孩子認字識句、鼓勵他們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最初發出“孔融讓梨”微博的家長則表示,孩子吃飯時會給大人、老人夾菜,這說明孩子並不自私。他不贊成非要在語文課上灌輸德育教育。

家長

開放的題目

爲啥要有標準答案?

作爲成都教育界的一位“資深”媽媽,蘭媽媽看到這道題的第一反應是,“這道題本身就很矛盾”。

她表示,在孩子平常的試卷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陷阱題”———明明題幹上寫的是“如果你是……你會怎樣做”、“你認爲這句話表達了何種感情”、“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畫出來”,明明都是“你認爲”,但卻總會出現一個標準答案。蘭媽媽直言,“這哪裏是‘孩子認爲’,明顯就是‘標準答案’認爲”。長此以往,孩子就陷入了固定模式,一切按照應試的方法來對付考試,心裏不那麼想,也會那麼寫,“這是讓孩子必須要撒謊呀!”#p#分頁標題#e#

儘管蘭媽媽不認同老師打叉的做法,但她也表示不要因此而苛責老師。她說,在如今的學校中,老師的工作量非常大,工作也很辛苦。在這種情況下,要讓一個老師根據試卷上的一個答案,找到孩子談心,瞭解他爲何這樣做,甚至瞭解他的性格成因和家庭背景,都是不太現實的事。蘭媽媽建議說,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當孩子出現性格上的缺失時,父母首先要承擔起教育的責任。

專家

隨心所欲地表達“惡”

是我們希望的嗎?

“我覺得很遺憾。”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教育管理學科組專家諸平在聽聞“我不讓梨”的答案後,儘管她認爲這道題沒有標準答案,但她還是用了“遺憾”來表達感受。她直言,要是她是評卷老師,她也不會給孩子一個紅叉,“因爲謙讓、懂得照顧別人感受的品質是有普世價值的,語文應當承擔起思想教育的功能。”

對於有人認爲“我不讓梨是說真話,應當被鼓勵”的看法,諸平明確表示反對。她說,真實不一定就是對的,因爲每個人心中都有真實,但真實裏也有“惡”的成分,“當人們隨心所欲地去表達這些‘惡’時,社會難道還會是我們所希望的那樣嗎?”正因爲如此,人們纔會被道德或制度所約束,孩子才需要引導。

四川省教育學會祕書長紀大海認爲,謙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我不讓梨”的答案不符合這種傳統時,從價值觀上說,老師用一個叉來評價這種想法並沒有錯。“但是,這種處理方法很欠妥當。”紀大海強調說,老師對學生要寬容,這點特別重要。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