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點 > 世間印象 > 子宮肌瘤與腺肌瘤—女性難言的痛

子宮肌瘤與腺肌瘤—女性難言的痛

來源:歐巴風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越來越關注對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很多女性朋友通過單位或者自行體檢發現子宮肌瘤或者子宮腺肌瘤,有些症狀明顯,也有很多女性基本無明顯症狀,所以看到體檢結果往往不知所措,非常焦慮。本文就兩種疾病進行詳細的介紹,讓大家可以對其病因、症狀及治療有全方面的瞭解,更加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

子宮肌瘤與腺肌瘤—女性難言的痛

子宮肌瘤,困擾女性羣體的常見病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病,育齡期女性發病率高達30-40%。它是一種激素相關疾病,如雌激素、生長激素、人胎盤催乳素等。目前病因尚不明確,可能涉及到正常肌層的細胞突變、性激素及局部生長因子間的較爲複雜的相互作用,其發生發展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多數患者無症狀,往往體檢時發現。其症狀與肌瘤生長部位、速度、有無變性及有無併發症關係密切,而與肌瘤大小、數目多少關係相對較小。症狀主要包括月經改變、白帶增多、腹塊、壓迫症狀、不孕與流產、繼發性貧血等。子宮增大超過3個月妊娠大小或較大宮底部漿膜下肌瘤,可在恥骨聯合上方或下腹部正中捫及包塊,實性,無壓痛,若爲多發性子宮肌瘤則腫塊之外形呈不規則狀。

婦科醫生做盆腔檢查包括婦科雙合診、三合診檢查會發現子宮呈不同程度增大,欠規則,子宮表面有不規則突起,呈實性,若有變性則質地較軟。盆腔B超檢查爲目前最爲常用的輔助診斷方法。它可顯示子宮增大,形狀不規則,肌瘤數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內部是否均勻或液化、囊變等。合併宮腔異常回聲往往需要診斷性刮宮或者宮腔鏡檢查,以除外子宮內膜病變或者粘膜下子宮肌瘤。宮腔鏡檢查往往更加直觀和準確。一般情況下,B超檢查就能發現子宮肌瘤,但有時爲了鑑別子宮肌瘤變性和子宮肉瘤,往往還需要磁共振檢查。

子宮肌瘤大部分是良性的,如患者無明顯症狀,且無惡變徵象,可定期隨診觀察。若肌瘤增長速度較快,建議3-6個月複查一次,如果絕經後可延長爲1年複查一次。但如果出現症狀可以考慮藥物治療,如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GnRH-a)目前臨牀上常用的GnRH-a有亮丙瑞林(抑那通)、戈舍瑞林(諾雷德)、曲普瑞林(達必佳)等。GnRH-a不宜長期持續使用,僅用於手術前的預處理,一般用3~6個月,以免引起低雌激素引起的嚴重更年期症狀;也可同時補充小劑量雌激素對抗這種副作用。米非司酮、達那唑、他莫昔芬(三苯氧胺)、雄激素類藥物等。如果在子宮肌瘤患者出血期,若出血量多,還可用子宮收縮劑(如縮宮素、麥角)及止血藥物,可起到一定程度的輔助止血作用。

子宮肌瘤確診後,一定要手術嗎?

子宮肌瘤是否需要手術治療取決於患者年齡、有無生育要求、肌瘤大小及生長部位、醫療技術條件等因素。如果年齡較大,沒有生育要求,子宮肌瘤很大造成局部的壓迫如尿頻、尿急,便祕,排便困難,月經量增多甚至貧血這些情況就要考慮手術;如果患者年輕,但是排除其他因素導致的不孕,子宮肌瘤又比較大,也是可以考慮保守手術的。子宮肌瘤的手術治療包括肌瘤切除術及子宮切除術,可經腹部亦可經陰道進行,也可行內鏡手術(宮腔鏡或腹腔鏡)。選擇是開腹還是腹腔鏡或者宮腔鏡,要看子宮肌瘤生長的位置,子宮肌瘤的大小,並綜合判斷子宮肌瘤的手術難度;一般單發子宮肌瘤,直徑小於10cm,位置較容易暴露的情況,更傾向於腹腔鏡微創手術;如果子宮肌瘤超過10cm,或者多發子宮肌瘤,子宮肌瘤位置在後壁較深的位置比較難暴露,出血甚至副損傷風險較大,則考慮開腹手術;如果是宮腔內的子宮黏膜下肌瘤考慮宮腔鏡手術。

除手術治療外,還有比較先進的聚焦超聲治療,即局部在腫瘤內部將溫度提升到65℃以上導致腫瘤發生凝固性壞死而起到治療的作用,治療可以使肌瘤發生萎縮,緩解症狀。治療後無手術瘢痕、術後恢復快是其優點。副反應有皮膚燙傷、臨近腸管損傷、血尿等報道。

子宮腺肌瘤,症狀表現要認清

子宮腺肌瘤其實是屬於子宮腺肌病的一種,少數腺肌病病竈呈侷限性生長形成結節或者團塊,似子宮肌壁間肌瘤,稱爲子宮腺肌瘤。子宮腺肌病病因至今不明。現代醫學認爲子宮腺肌病是基底層內膜細胞增生、侵入到肌層問質的結果,主要跟遺傳、損傷,如刮宮和剖宮產,高雌激素血癥,病毒感染等因素有關,以高雌激素血癥與子宮腺肌病的關係引人注目

主要表現是月經失調(40%~50%),具體表現爲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月經前後點滴出血。痛經(25%)特點是繼發性進行性加重的痛經。常在月經來潮前一週開始出現,當經期結束痛經即緩解。部分患者無明顯症狀大約有35%的患者無明顯症狀。婦科檢查子宮常均勻增大呈球形,子宮腺肌瘤可表現爲質硬的結節。子宮一般不超過孕12周大小。臨近經期,子宮有觸痛感;經期,子宮增大,質地變軟,壓痛比平時更明顯;經期後,子宮縮小。這種週期性出現的體徵改變是診斷本病的重要依據之一。子宮常與周圍尤其是後面的直腸粘連而活動較差。15%~40%合併子宮內膜異位症,約半數患者合併子宮肌瘤。經陰道超聲檢查是目前比較準確的檢查方法,可瞭解腺肌瘤的位置,大小並且與子宮肌瘤相鑑別。一般不需要MRI,除非需鑑別有無變性或者惡變及壓迫周圍組織臟器,部分子宮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這在監測療效上有一定價值。

子宮腺肌病,多元化治療方案

子宮腺肌病的治療手段較多,臨牀決策需結合患者的年齡、症狀及生育要求進行個體化選擇。並且常常結合手術、藥物等綜合性治療方案。對於那些症狀較輕,僅要求緩解痛經症狀,尤其是近絕經期的患者,可以選擇在痛經時予以非甾體抗炎藥、GnRHa注射或者口服避孕藥物或孕激素對症處理。因爲異位的子宮內膜在絕經後會逐漸萎縮,所以此類患者在絕經後病痛就會得到解除而不需手術治療。若症狀較重,痛經劇烈影響生活質量或者引起不孕、流產可選擇手術治療,包括根 治手術和保守手術。根 治手術即爲子宮切除術,保守手術包括腺肌病病竈(腺肌瘤)切除術、子宮內膜及肌層切除術、子宮肌層電凝術、子宮動脈阻斷術以及骶前神經切除術和骶骨神經切除術等。近年來,隨着介入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術也可以作爲治療子宮腺肌病的方案之一。子宮腺肌病複發率較高,但進行子宮切除及絕經後疾病就可以得到根 治。惡變率較低,與子宮腺肌病類似的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其惡變率國內報道爲1.5%,國外報道爲0.7%~1.0%。相比之下,子宮腺肌病發生惡變更爲少見。

綜上所述,其實子宮肌瘤和子宮腺肌瘤既有共同點,如月經改變,壓迫症狀,月經量增多導致的繼發貧血,體查發現子宮增大,B超檢查發現子宮佔位,治療方面均無根 治的方法,有同類別的藥物治療且效果類似,兩者均有一定的復發機率,但絕大多數都是良性,極少惡變;但兩者的區別也是比較明顯,前者一般不會出現痛經,後者可能有周期性的痛經。鑑別診斷兩者的影像學檢查主要是B超:子宮肌瘤診斷時,子宮增大,輪廓變異,瘤體呈圓球形,多呈低迴聲,瘤體與肌壁間有界限,瘤周邊有環狀或半環狀血流信號。子宮腺肌症診斷時,子宮呈球形增大,輪廓多無變異,病竈以後壁或前壁爲主,肌壁增厚,內膜前移或後移,病竈與肌壁間無界限,內可見血流信號呈星點狀,條狀分佈。在治療方面,前者除了手術治療,還有聚焦超聲治療;後者對於年輕貨希望生育的子宮腺肌瘤患者,可試行病竈挖除術,但術後有復發風險;對症狀嚴重、無生育要求或藥物治療無效者,應行全子宮切除術。是否保留卵巢,取決於卵巢有無病變和患者年齡。

常體檢,早發現,與醫生建立定製化診療方案

子宮肌瘤與子宮腺肌病都是常見的婦科疾病,絕大部分爲良性,需定期複查。治療方式因人而異,需要醫生根據個體情況制定個體化的治療計劃。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婦科,龍騰飛醫師,擅長月經不調,子宮肌瘤,宮頸癌前病變,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等的診治,已獲得盆底康復專業內各項證書並取得中華預防醫學會盆底康復先進個人稱號,具有豐富的臨牀經驗,針對患者情況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爲了方便患者在線問診,目前已經開通【好大夫在線】問診服務,廣大女性朋友可以通過【好大夫在線】搜索龍醫生進行醫療專業諮詢。(文章來源:互聯網)

社會
國際熱點
人間百態
奇事怪事
世間印象
嘰歪哥
歷史名人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