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時尚訊 > 時尚訊爆料 > 金庸患癌去世全網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財商的大俠就這麼走了

金庸患癌去世全網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財商的大俠就這麼走了

來源:歐巴風    閱讀: 8.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就在昨天2018年10月30日,我們的一代大俠金庸老先生患癌去世,不過金庸在去世前一刻還在聽着好友視頻中對他講話,笑着聽着聽着就這麼走了,不愧是一代大俠,走得也是這麼瀟灑。在網友們知道金庸去世的消息,也是震驚了全網的網友,同時都是非常令人感到非常的惋惜。

金庸患癌去世全網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財商的大俠就這麼走了

金庸也是一代的才子了,才子自古多情,英雄從來寂寞。金庸一生有三次婚姻和一次暗戀,對大明星夏夢的暗戀糾纏了金庸一生。夏夢是金庸筆下的小龍女、王語嫣等人的原型。

金庸曾說:“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在金庸遇到夏夢時,金庸已是人夫,夏夢已爲人妻。夏夢曾對金庸說:“今生今世難償此願,也許來生來世還有機會”。

金庸患癌去世全網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財商的大俠就這麼走了 第2張

2016年的10月30日,83歲的香港一代女星夏夢仙逝;兩年後的同一天,金庸也隨之西去。

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金庸在他的武俠小說中編織了大量的愛情故事與恩怨情仇,但是他的愛情與婚姻一直諱莫如深。晚年的金庸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的婚姻不理想,我離了好多次婚。”這恐怕是一代“武林盟主”最不如意的事情。

金庸患癌去世全網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財商的大俠就這麼走了 第3張

杜冶芬

金庸的第一任妻子叫杜冶芬,長得美豔動人,人稱“杜四娘”。1947年,年輕的金庸在杭州《東南日報》工作,負責幽默副刊。因一封讀者來信和17歲的杜小姐相識相戀,第二年倆人在上海舉辦婚禮。

後來,金庸南下香港辦報,杜冶芬也跟了去,不久後離婚。對於倆人的分手有一個傳聞是杜冶芬有了外遇。對這個問題,金庸一直沉默,直到74歲時他對記者說:“現在不怕講,我第一任太太Betrayed(背叛)了我。”

金庸患癌去世全網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財商的大俠就這麼走了 第4張

朱玫

金庸的第二任妻子朱玫,是個精明強幹的女記者,年輕貌美,外語好,文化素質很高。《明報》初創,朱玫和金庸一起打拼,但卻沒能坐穩《明報》老闆娘的位置。

金庸患癌去世全網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財商的大俠就這麼走了 第5張

林樂怡和金庸

第三位夫人林樂怡是金庸的忘年交。這個服務員出身的女人用自己的美貌和聰慧締造了與金庸的情緣,陪金庸走完了漫長的餘生。認識金庸時,林樂怡剛剛16歲。一天,金庸到一家酒店用餐,當時還是服務員的林樂怡認出他是金庸,兩個人閒聊了幾句。結賬時,金庸要給林樂怡10元小費,不想卻遭到拒絕。林樂怡說,金庸是文人,靠寫稿維生,賺錢也比較辛苦,這10元小費她不會要的。金庸想不到這位女孩子年紀輕輕卻說出這番話,心裏很是感動,後來倆人成了朋友,漸漸生出情意,共賦同居。

金庸患癌去世全網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財商的大俠就這麼走了 第6張

夏夢

遇到夏夢時,金庸剛三十出頭,美麗的夏夢讓金庸心動不已。爲了能常常見到夏夢,他去了夏夢所在的長城影視公司做編劇。金庸到了長城影片公司之後,取筆名“林歡”,金庸夜以繼日短短3年就先後創作了《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只爲博得夏夢的歡心。

只可惜夏夢早已名花有主,金庸只能黯然神傷。不久,他離開了長城公司,並懷着失戀的痛苦完成了武俠名著《神鵰俠侶》。細心的讀者發現:《神鵰俠侶》中“小龍女”的一顰一笑,神似夏夢。

金庸患癌去世全網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財商的大俠就這麼走了 第7張

文武雙全的人少,會寫作又會賺錢的人更少,而金庸就是這樣一位既會寫又會賺錢的人。金庸小說發行1億冊,僅次於毛選,1992年,香港百富榜金庸以12億港幣的資產,名列百富榜第64位。可見金庸不光寫作厲害,財商更是了得。金庸當初創辦的《明報》轟動一時,但後來幾經易手後由盛轉衰,雖然有兩兒兩女,但沒有一個人願意接他的班。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出生在浙江省海寧市袁花鎮,當時查氏家族是袁花鎮大族,也是一個名門望族。據統計,查氏家族金榜題名中進士者有20人,獲得入仕資格的舉人有76個,查氏家族最鼎盛的時期是清康熙年間,有“一門七進士叔侄兩翰林”之說。

金庸出生的時候,家境相當富裕,祖上留下良田3600畝,身邊一大羣僕人伺候着。金庸家裏藏書十分豐富,“查氏藏書”在浙江一帶很是有名。那個時候的金庸,每天以讀書爲樂。家中藏書豐富,再加上大量閱讀,這爲金庸日後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小學剛畢業的時候,抗日戰爭爆發,上海失守,金庸不得不跟着家人背井離鄉。這個時候的金庸,由於家庭變故的原因,只能靠“戰區學生救濟金”維持日常的生活和學業。

金庸患癌去世全網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財商的大俠就這麼走了 第8張

金庸的第一個命運轉折點是大學畢業後進入《大公報》當電訊翻譯。1947年6月,上海《大公報》刊登廣告,面向全國招聘3名電訊翻譯,金庸憑藉紮實的中英文基礎和在杭州《東南日報》的工作經歷從衆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成爲第一個被《大公報》錄用的應聘者。後來隨着內戰爆發,《大公報》爲謀求異地發展,將金庸派往香港工作。1952年,《大公報》籌辦《新晚報》,創刊後,羅孚任《新晚報》總編輯,金庸任《新晚報》副刊編輯,這個時候金庸又迎來了他命運的第二個轉折點:寫武俠小說。

1954年,香港武術界兩大門派太極派和白鶴派發生爭執,在報紙上各種互撕,這讓羅孚看到了商機:何不在報紙上刊登武俠小說,一定很受歡迎。想到這裏,羅孚找到了梁羽生,新武俠小說的開山之作《龍虎鬥京華》就誕生了。後來由於梁羽生時間精力問題,小說寫作遇到問題,羅孚想到了金庸,金庸文筆很好,而且也很迷武俠小說,讓金庸寫準沒錯。

金庸患癌去世全網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財商的大俠就這麼走了 第9張

於是,做新聞的金庸便半路出家寫起了武俠小說,他把自己名字中的鏞拆開作爲自己武俠小說的筆名,沒多久《書劍恩仇錄》誕生了,這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以小說連載的方式刊登在《新晚報》,吸引了大批讀者的同時,《新晚報》的銷量猛增。

1955年到1972年間,金庸先後寫了《書劍恩仇錄》、《碧血劍》、《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雪山飛狐》、《飛狐外傳》、《倚天屠龍記》、《鴛鴦刀》、《白馬嘯西風》、《連城訣》、《天龍八部》、《俠客行》、《笑傲江湖》、《鹿鼎記》總共十五部長篇武俠小說,形成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的對聯。

金庸患癌去世全網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財商的大俠就這麼走了 第10張

1972年,金庸在完成《鹿鼎記》後封筆,不再寫小說。他將近20年寫的武俠小說進行一番整理修改後一一出版,不僅暢銷大陸,而且還風靡整個東南亞,收穫粉絲無數。

鄧*小*平也是金庸的粉絲,金庸的小說在大陸得到解禁就得益於鄧*小*平。金庸是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正式單獨會見的第一位香港同胞。1981年,北京邀請金庸到內地訪問,金庸提出想見見鄧*小*平,鄧*小*平讀過金庸的武俠小說,於是兩個人很快就見面了。回到香港後,金庸立即給鄧*小*平寄了一套《金庸小說全集》,此後,金庸小說可以在內地正式出版,很快風靡全國。

金庸患癌去世全網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財商的大俠就這麼走了 第11張

金庸寫了很多小說,成爲了一個不折不扣的IP大家,隨着電影電視的普及,金庸的小說繼紙質版後,又以影視的形式給自己帶來了不少收入。香港最早開始對金庸小說進行影視製作,《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雪山飛狐》等拍一部火一部,金庸的作品每翻拍一部,進入金庸兜裏的版權費就又多一筆,哪怕僅僅是用一下小說裏面人物名字金庸也會收穫一筆版權費。周星馳當年拍《功夫》的時候裏面有一個“小龍女”的人物名,僅僅用一下這個名字,周星馳就付給了金庸6萬元的知識版權費。

小龍女這個人名收這麼高的版權費也是有原因的。據說小龍女的原型是金庸夢中情人夏夢。夏夢那個時候是一個很有名的女明星,金庸爲了接近夏夢,不惜到長城電影公司做編劇。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金庸在向夏夢表白後,遭到了夏夢的拒絕,金庸這個階段的心境從《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可以看出來,從歡喜到絕望,金庸將自己當時的內心感受全部融入了這兩本小說裏。

金庸患癌去世全網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財商的大俠就這麼走了 第12張

創辦《明報》

除了小說成功外,金庸的另一個成功是創辦了《明報》。1959年金庸與幾個合夥人獨立創辦《明報》,在《明報》的經營過程中金庸的經商才華展露無遺,後來這份報紙成爲了香港乃至東南亞一帶家喻戶曉的刊物。

《明報》剛出版的時候,銷量並不大,只有6000份,爲了擴大銷量,金庸利用自己的名人效應,在《明報》上繼續連載自己的武俠小說,運用粉絲效應帶動《明報》的發展,取得了成功。《明報》影響力上來後,金庸又擴大了經營範圍,創辦了多家報紙,創辦《新明日報》、《武俠與歷史》、《明報晚報》、《財經日報》等,後來,業務進一步多元化,涉及到出版、旅遊等。

90年代初期,《明報》盈利高達1億元,1991年3月22日,《明報》掛牌,香港《資本》雜誌評出“90年代香港華人億萬富豪榜”,金庸以12億資產列第64位。

金庸患癌去世全網惋惜 一代高情商和財商的大俠就這麼走了 第13張

接班人難找

無論是經營報紙還是寫武俠小說,金庸最後總是兩面兼顧,取得了成功,但是在接班人選擇上,金庸卻犯了難。《明報》經營起來了,隨着金庸年齡的增大,誰來接班成了問題。

金庸有三次婚姻,第二任太太爲他生下了兩兒兩女。其中長子査傳俠最被金庸看好,並當做自己的接班人培養,後來金庸和第二任太太鬧離婚,査傳俠聽到二人離婚消息自縊身亡,金庸不得不另尋繼承人。金庸次子查傳倜的志向是做一枚吃貨,嚐遍天下美食,他師從香港以美食爲本業的蔡瀾,綽號“八袋弟子”(八袋指的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酒),金庸看到他跟自己道不同,也就“不相爲謀”,只好把眼光從兒女繼承轉移到了內部員工繼承上。

找了一圈,內部員工也沒有太合適的,金庸只好再一次轉移視線。1989年,《明報》創刊30週年茶會後,金庸向外界宣佈了一個消息:出售《明報》。

金庸的一生充滿了傳奇,他的武俠小說印刷上億,是千百年來以寫作致富的第一人,他創辦的《明報》集團可以說是中國版的默多克。最後因爲接班人所託非人,《明報》的輝煌沒有持續,好在他有自己的IP,他的武俠小說已經成爲中國文化的一個符號,金庸一個人就是自己的江湖。

明星八卦
時尚訊評論
影視資訊
演出活動
體育吧
時尚訊爆料